哲学论文发表高教哲学探大学友爱教育的重要性
这篇哲学论文发表了高教哲学探大学友爱教育的重要性,有爱的确实是造成当今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友爱教育很有必要,友爱观的回归,有助于缓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维持社会安定和谐。
摘要:友爱作为对人类具有深刻影响的一种情感,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近年来频发的校园伤害事件反映了当今社会友爱的缺失,校园伤害事件触目惊心,友爱教育在大学中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分析高校友爱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友爱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高校应重视加强友爱教育,营造友好的校园氛围。通过大学的友爱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哲学论文发表,大学生教育,哲学教育论文,友爱教育
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舍友林森浩投毒后死亡。2016年4月,大一学生芦海清被室友滕刚砍杀致死等类似事件一次一次发生。近几年,高校校园伤害事件一次次走进人们的视野,美丽的校园用鲜血一次次敲响高校友爱教育缺失的警钟。学生在长大成人过程最重要的场所———学校中没有得到过友爱的滋润,只是一味地被家长、老师驱逐着去学习、去提高考试分数。一些高校老师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对学生宣扬“不成功不要来见我”的所谓成功哲学。《新周刊》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个物质丰盛、诗意寡淡的时代,一个盛产亿万富翁、欠缺生活家的时代,一个“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而人人饮鸩止渴的时代,一个集体沉迷于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费的时代。
一、友爱的缺失
当今危害社会安定的原因之一就是友爱的缺失,不只是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缺失友爱意识,事实上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人们相比,现在的我们都缺少了崇尚友爱的态度。当前普遍的校园欺凌事件和高校伤人事件,其主体是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更是直击了当今社会友爱缺失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友爱的回归,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现实是社会中友爱的极度缺失,其中对于友爱教育的缺失是其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日常交往和家庭交往中,某些家庭成员的不当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加之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还处于完善阶段,在忽视友爱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与同龄人交流和建立友爱关系的能力,因此在和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做不到体谅他人,友爱他人,也很容易导致摩擦和矛盾的产生,如果又不能妥善有效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很有可能酿成惨剧。现在每一个孩子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因而学校在学生友爱观的培养方面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二、从课程方面看友爱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一个人主动接受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生存技能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完善的发展,成为一个友爱正直的人。反观当前高校发展阶段,重学习轻德育,友爱教育被忽略。上述血淋淋的教训也更加凸显出友爱教育在大学中的重要性,友爱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大学课程设置中注重人格修养的课程基本就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我国的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从仅有的这一门课程中的主要内容看,虽然思修这门课涉及一些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但排除爱国主义和法律意识部分,关于友爱的分量少之又少。然而现实学习过程中,这门学习负担并不重的课程在很多大学生的观念中却还是属于“必逃”的课程。那么在大学四年中,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最后阶段,友爱教育又能占多大的分量呢?不禁令人反思目前难以解决的一些校园矛盾、校园暴力是否与此有关,那些本应该像亲人一样相处的同窗、舍友最后却只能落得“感谢舍友不杀之恩”,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同学一语成谶,鲜活的、有无限可能的生命终结在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很显然,加强高校的友爱教育,增加高校友爱课程已然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一代人。在课程中灌输友爱思想,让学生深刻了解友爱观的基本内涵,并且进一步把友爱融入生活实践当中,不断地践行和发展友爱,这将是友爱重拾的关键环节。同时友爱观的弘扬绝也不应局限于大学课程外在形式的灌输,更应内化进每个人的价值理念当中,成为大学生们的行为准则,否则再成功的大学友爱教育都会因与社会现状的脱节而成为空中楼阁,毫无实践意义。
三、从教师教学方面看友爱教育的重要性
在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国人眼里,老师的传统印象就是一个不露笑色,持着教鞭的严厉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教学类型不只包括教授法,它还包括启发和友爱的方面。教授法适合进行一门课的系统教学,启发法适合一些导论性的课程,比如伦理学之类的课程。但是无论教授法或启发法,都可以充满友爱。友爱教学的标志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热爱(相互友好接触)。学生只有在接受了所学的东西时才会去学习它。如果教师本着一种友爱精神与学生共享有关目标、课程和程序方法方面的某些决策职责的话,他们就更可能赢得为取得教学成功所必需的学生认可。教师不必放弃他们的权威地位,但他们也不应该像他们经常所做的那样在行使权威时过分独断专行。这里权威包含着权力和专门知识两种含义。学生自由地学习,尊重教授的专门知识,这比一味顺从教授的命令更可取。教师用友爱的态度去传授即使高深的学问,也能够使学生如沐春风。在友爱的教育方式熏陶下,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爱的缺失,它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实现自我与他者的相向认识,通过同学更清晰地认识我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实现自我建构、自身幸福。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友爱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大学生在相互的交往中展现自身的潜能,培育对同学的的尊重与宽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培养大学生作为现代公民重要品质的友善德行。大学应该大力宣传友爱观,设置友爱课程,倡导友爱教学,形成关于友爱的讨论,刮起友爱之风,让友爱观深入人心。
四、结语
“友爱”不同于“友善”,友善是指对待他人的态度,友爱在友善的基础上更多了一层含义,友爱是用友善的态度和情感对待所有人。友爱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们的社会目前急需一种平等普遍的友爱情感,这种普遍平等的情感使得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也能获得社会的关心和善待。融洽相处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了解和保持融洽。因此,大学生要用友爱来要求自己,自觉培养友爱意识,这是社会对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友爱的社会,也是个人最需要的社会价值情感。友爱教育的提出对于我国社会思想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一直在倡导与人为善,与人和谐相处,因此培养大学生友爱观不仅关乎公民层面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重视友爱教育的培养不仅可以弘扬与人为善的传统文化,更可以彰显与人为善的时代精神。由于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当代大学生受多元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刻,大学生思想多元状况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大学生的友爱教育问题,对于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都有着值得肯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40-42.
[2]王桂梅.呼唤诚信友爱,构建和谐校园[J].高教论坛,2011(07):9-11.
[3]王翠华.友善价值观:大学生成人的重要之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72-76.
[4]崔雪.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马楠楠
推荐阅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遵循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力图充分反映本校重点学科优势和展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哲学论文发表高教哲学探大学友爱教育的重要性》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