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那点事中文学术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期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征稿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指导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征稿

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15-1207/G
国际标准刊号:1009-4458
主办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主管单位:内蒙内自治区教育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简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9年创刊的《内蒙古林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9年原内蒙古农牧学院与原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后,更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学报办刊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高校改革、发展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编辑出版工作,始终遵循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自觉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较好地完成我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我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中,学报编辑部一贯认真执行学报的“三审”制度,严格专家的审稿把关,严格组稿的编辑质量控制,认真做好文稿的编辑加工和语言文字处理工作,认真执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编排规范》条例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保证了学报质量和编辑出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长期以来,我校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学报的建设,在人员编制、编辑条件、办公设备、办刊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999年学报创刊始,学报的选题规划、征稿组稿、栏目设计、论文审阅、文章校对等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论文组稿网络化、学报编辑排版自动化的“编排合一”的现代化管理。在全新的信息环境下,我们改革办刊观念,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疏通来稿渠道,挖掘优质稿源,使我校的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学报的检索率不断提升。我校学报正以高质量、高水准吸引着校内外的作者和读者。

  随着学报的不断建设,目前学报栏目已发展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社会”、“哲学”、“法学”、“教育”、“德育”、“文化”、“历史”、“黉门文翰”以及学术争鸣、学术动态等符合本刊宗旨的有关栏目,登载的文章可涵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已有全国多所重点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作者投稿)。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是我校学报在全国学术期刊之林立足的根本。我校学报的编辑工作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学术理论研究与文化交流;注重登载论文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注重登载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民族高等教育、“三农”问题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关注校内外作者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关注各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帮助作者早日发表学术研究成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社会、哲学、法学、教育、德育、文化、历史、黉门文翰以及学术争鸣、学术动态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最新目录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质正义的生产技术途径及其困境探析 郑元叶[1]

  (5)唯物史观视阈中农民的未来及其在中国语境中的特点 原晨珈[1]

  (10)新户籍制度下农民工城市化难点突破的路径 张守龙[1]

  (16)西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 郭德君[1]

  (20)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风险及其防范 李森林[1];牛永辉[1]

  (25)现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苏贵斌[1]

  (30)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以石狮便民服务体系为例 陈天生[1]

  (35)内蒙古草原碳汇管理中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菅妮[1];马军[1]

  (40)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探讨——以武夷学院为例 廖斌[1]

  (46)大别山片区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储诚炜[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论文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以石狮便民服务体系为例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公民作为治理主体中的一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基层社会中,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公民权利的一种表达和实现。但在参与的过程中存在公民自身参与水平不足以及来自政府行政环境的阻碍因素,为了提高公民参与的有效性,特以县级市中的石狮便民服务体系为例,分析体系中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出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上一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征稿
下一篇:商业研究北大核心期刊
扫码咨询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