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论文发表》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气象科普节目发展新思路

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气象科普节目发展新思路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时间:2019-06-18 09:50

  摘 要 气象科普节目作为我国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窗口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十分重要。在当前媒体融合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气象科普节目的制作与发展也应有所突破。本文通过资料查询、案列分析与比对等方法 ,分别从借“网红”效应打造直播平台、开拓户外气象科普新天地、探索“虚 + 实”的科技新应用这 3 个角度 ,探讨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气象科普节目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融媒体 ;气象科普节目 ;创新发展

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气象科普节目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 ,媒体融合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热议的话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 ,融媒体的理念正逐步被大家接受。它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介载体 ,把电视、广播、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媒体的不同特性进行整合 ,实现优势互补 ,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其特点就是开放性、互动性和社交化。气象科普节目作为我国防灾减灾的重要窗口之一 ,在融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就需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新媒体 ,创新打造一批具有青春活力且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气象科普品牌节目。

  1 借“网红”效应打造直播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迅速普及。以智能手机为载体 ,以移动社交应用为平台 ,网络视频为自媒体搭建了一个自由、开放、共享、互动的聚合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影视传播形式和社会传媒形态 ,它以独特的信息传播路径形成了新的传播生态。

  视频直播最初在游戏与秀场中应用的比较多。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一直播技术 ,尤其是一些“网红”和明星 ,视频直播开始被更多人关注和使用。视频直播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与互动性。对于一些热点事件的追踪 ,视频直播相比传统媒体 ,具有很大的优势。抛开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观众可以在任意地点 ,第一时间收看到视频直播里的现场画面。这种现场感与新鲜感 ,比传统精心剪辑过的视频 ,更具有吸引力。

  对于中国气象频道来说 ,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发展视频直播。2016 年 ,中国气象频道、中国天气网联合网易 ,创新推出国内首档网络直播节目《天天天哪》。这是我国气象类视频直播频域的一次积极尝试。这档节目是以气象服务为切入 ,深度挖掘趣味性 ,从一种新奇的角度展示天气对人们的影响 ,互动性很强 ,每期节目由高颜值及专业的主持人 ,带领网络另一端的网友感受风霜雨雪的变化 ,科普气象知识。此外 ,中国气象频道还积极尝试多路主播同时直播的形式 ,来传递气象信息。比如 ,中国气象频道今年国庆期间开展的《四海升平 五岳同辉》实景天气全球直播互动主题活动 ,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四海 + 五岳”所在的 9 个城市及北京长城、北京演播室进行“线上 + 线下”11 地同框直播观看日出、游览祖国壮美河山。既深度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概念 ,又增加了大众的民族自豪感。

  在湖南方面 ,视频直播的传播形式 ,也一直在尝试且初见成效。2017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当天 ,在湖南省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面 ,气象主播肖潇通过现场直播连线的方式 ,带领大家探秘气象工作的幕后环节及气象节目的制作流程。这样的直播方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2 开拓户外气象科普新天地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暴雨、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 ,人们对于气象科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天气变化背后的科学解释也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在气象灾害发生之时 ,如何运用气象科普知识自我防范、趋利避害 ,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成为受众关注的重点。

  电视作为一个传统媒体 ,最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画面感 ,而天气现象本身来源于户外。在对某些特定天气现象进行科普时 ,户外气象节目的画面与真实感 ,更能使观众感受到更加直观、形象的视觉体验 ,有助于观众对一些晦涩气象知识或特殊天气现象的理解。尤其是针对一些灾害性天气 ,户外气象科普节目不仅可以增强节目的真实性权威性 ,同时还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让受众所见即所感 ,提高了参与感 ,从而引发受众强烈共鸣。

  目前 ,我国户外气象科普节目数量很少 ,周期短 ,品牌感不强。在中国气象频道日常播出节目中 ,户外气象科普类节目有《气象万千》《气象探索之旅》等 4 档 ,占总数量的 10.3%,占比较低。户外气象科普节目占比之低 ,其主要原因还是制作成本较高 ,设备技术人员有限等等。不过 ,随着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户外气象科普节目有待常态化发展 ,以满足观众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大家共同的努力。

  首先 ,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是重中之重。没有技术的支撑 ,再天马行空的想法也难以实现。其次 ,设备的及时更新是提高节目制作效率的法宝之一 ,充分利用移动设备来进行拍摄与剪辑 ,增强节目时效性。最后 ,在传统气象科普知识的时候 ,要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气象专业术语 ,进行可视化表达。语言要通俗易懂 ,画面要生动活泼。对于一些气象数据的处理要具象化。

  近年来 ,新媒体凭借其灵活性、交互性以及分众化等优势 ,快速崛起。在融媒体背景下 ,我国户外气象科普节目可以与新媒体“牵线”。充分挖掘及利用不同媒体平台 ,实现信息资源的多方位传播 ,实现资源共享。比如 ,与视频网站、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合作 ,借助新媒体制作成本低、内容形式多样等优势 ,实现共赢。

  3 探索“虚 + 实”的科技新应用

  虚 拟 现 实 技 术 ( 简 称 VR), 即“Virtual 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虚拟环境”等。它是指利用计算机等设备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创建出一个全新的模拟环境 ,让人感觉到就如同处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一样。近年来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 ,我们气象领域也开始尝试应用这一新兴技术。比如说 ,在中国气象局 2015 年举办的全国气象影视业务竞赛上 ,创意类节目中的《天气点对点》及《定制化旅游天气》就应用到了虚拟现实技术。不管是虚拟 3D 路线图的展示 ,还是旅行途中天气环境的模拟体验 ,都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

  《天气点对点》中更是借助了虚拟现实技术 ,模拟降水所造成的积水情况 ,对暴雨的定义展开科普 ,并模拟演示了该如何正确应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比起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更具体新鲜感和趣味性 ,也更具创意及科技感 ,赋予了气象科普新的内涵 ,使气象服务信息的表达形式更多元化 ,让观众对气象信息更加“听得懂、记得住”。

  众所周知 ,气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气象服务的期待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个性化、专业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需要不断被提出。气象科普节目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各类天气现象 ,身临其境的让观众感受到最“真实”的天气体验和感受。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想象感以及交互感等特性都可以在我们的气象科普中得到很好发挥。比如说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气象灾害现场 ,设置灾害发生的关键环节 ,大众可通过一些手柄或头戴等设备 ,

  在虚拟下的气象灾害现场 ,参与其中 ,感知当下 ,自主应对及防范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这就好比是 ,气象科普节目利用拟现实技术 ,给予大众的一次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使气象影视防灾减灾迈入一个崭新的世界。35℃的高温、100mm 的降雨等等,都不再是冷冰冰且概念模糊的数字 ,而是切身的沉浸式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它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融媒体时代下的气象科普服务 ,也将会在更容易理解且更贴近生活。从而 ,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气象信息的接受程度。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 ,将会在气象科普服务在维度拓展及体验交互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和提升 ,是气象影视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4 结论

  在融媒体的新语境下 ,气象科普节目要想做得好 ,光有满腔热情还不够 ,还要把握好传播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有效性。“科普有理 ,不在声高”,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环境下 ,气象科普节目要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都需要继续摸索。不能单纯再以“我说你听”的单向输出形式 ,来实现气象科普的传播。习总书记曾强调 ,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正在出现一种新的生态 ,新媒体语境也在形成中 ,气象科普节目需要加强整体谋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机制创新 ,打造属于气象部门自己的科普品牌栏目。与气象有关的论文还可参考:气象中农业科技建设改革方针

  参考文献

  [1]周榕贞.互联网时代气象科普的传播[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12):117-119.

  [2]肖楚洁,施威,李忠明.气象科普事业发展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J].安徽文学,2017(1):152-153.

  [3]刘新莹.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的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 2017(1):297.


《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气象科普节目发展新思路》

上一篇: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
下一篇:新时代气象宣传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