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论文清朝茶文化特征
本篇茶文化论文研究清朝茶文化特征,在清代以前,品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等而被文人雅士刻意追求和欣赏的。而到了清代,品茶则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贵族气和书卷气,真正踏入了寻常百姓家,最终把以之为中心,包括饮食、戏曲等文化现象的又一综合性文化——茶馆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福建茶叶》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其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1995年被国内茶叶界同行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根据被引文频次确定为中文期刊中茶叶科学的核心期刊。获奖情况: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2011 年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2、2004年分别获第三、四屆全国优秀農業期刊奖。
一、中国的茶文化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萌芽于魏晋六朝,成于唐中叶,盛于宋代,至博大精深,从其起源到现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延伸,内涵也得到不断的丰富。然而茶文化发展到清代,则既是传统茶文化的终结,也是现代茶文化的开始。[1] 101清代茶文化虽然沿袭和传承了前代的茶文化道路,但也有自己的发展和特征。
什么是茶文化?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茶文化是一种集发现、种植和利用茶作为食品、饮品、礼品、贡品和祭品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爱憎等思想观念的各种文化形态的统称。[2] 3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人们所食的茶、饮的茶以及习俗等都是有不同之处的。因此,茶文化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传播性以及区域性的特点。[5] 205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茶文化也不例外。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文化娱乐、宣传教育、社会传承、商品价值等功能。 [2]6-7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和研究的价值,也是值得人们传承和不断发展发扬的。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这个时期的茶文化不仅具有封建社会的特征,也具有近代化的气息。在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茶叶的栽培和制造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清代前期的茶业经济中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就大大提高了茶业国际化的程度。[3] 202因此,在面临社会转型的清朝,茶业不仅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传承和发展,同时开始国际化。清代继承了明代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在明代形成的茶文化的又一个高峰,在清初的时候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当然清朝也沿袭了明代茶文化的路子。就目前流传保留下来的茶书或者诗文来看,多是对前代成果的总结和补充,不但没有超出前人关于茶文化的研究范围,而且流传的茶书数量少,亦无明显的进步。但是宫廷饮茶的规模和礼俗较之前是有所发展的。流传下来的大多数书籍都表明,规模宏大的宫廷茶宴更是显现出皇家饮茶的庄严和气派,是历代所不能及的。
真正的宫廷茶宴开始于唐朝,规模较大的是清明晏,但是,宫廷茶宴最盛时还是在清朝。清代的茶宴远过唐宋。“据史料记载,终乾隆时期,仅重华宫所办的“三清茶宴”即有43次。“三清茶宴”为清高宗弘历所创,目的在“示惠联情””[1] 102茶宴的主要内容是饮茶作诗,参加茶宴的当然也是能诗文的内廷词臣。能够参加茶宴被当时的人看作莫大的荣耀。
除了专门的茶宴外,在宫廷的宴饮中,茶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饭前饮茶,饭后也同样饮茶。可以看出茶在宫廷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宫廷礼仪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清朝宫廷所饮的茶,分为红、白两种,宴会用茶也大致相同。在宴会中的程序是先饮茶,然后饮酒,再饮茶。凡是能够在宫廷中赏茶者,都是职位较高的王公贵族,在宫廷里茶象征的是荣誉。当然,宫廷茶宴与民间茶宴的质朴不同,为了突出宫廷礼仪而显得繁文缛节。
从一些古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宫廷茶俗虽然精致、富贵,但是终究显得在文化上的肤浅,实际也是一种强调君臣之分的手段,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本就违背了茶的精神,不论怎么开明的皇帝,在宫廷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领会到茶文化的精髓。但是,宫廷饮茶存在的时间长、影响之大,又有特定的饮茶习俗,所以,不管它怎样的肤浅,仍然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代,中国的茶事发展非常复杂,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茶类加工方法的更新,使得茶类纷呈;其次是品饮方法以及饮茶用具的发展和茶馆的盛行;再次是受资本主义列强掠夺的影响,清代的茶业开始步入近代化。[4] 75
二、清代茶叶栽培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茶类的更新
在清朝完成统一后,社会经济得以复苏,加之茶马贸易的需要,官府则鼓励和发展茶叶生产,使得茶业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3] 202“清代茶区的分布,遍及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3] 202长江以北的茶业生产量有限,品质也比较低,因此仅供给本地或者是邻近的地区,而东南、华南的茶叶产量大、分布广、品质优,则不仅行销南北地区,而且还是海外贸易的主要基地,栽培和制造技术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涌现出不少品质超群的茶类和名品。[3] 202-203在清代,为了保持优良茶树品种的特性,则出现了插枝繁殖技术,这是茶树栽培技术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和创新,而且在对茶树生物学特征的认识、茶叶采摘、茶园管理等方面也都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了传统茶叶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平。[3] 203在清代,各类的茶叶制作技术都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尤其是乌龙茶的出现、绿茶的全面发展和红茶的繁荣使得六大茶类齐全,这标志着传统茶学的成熟和终结。[3] 203炒青绿茶制法虽在明末已经普及,但到了清代,人们根据前人的方法,则又有了烘青、晒青的制作工艺,使之产生了不少外形内质各具特色的绿茶名品。 [3] 203
由于清朝茶叶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制茶技术的革新,许多茶叶的新品种不断涌现出来。在清代,名茶约有40种,如:武夷岩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新安松罗、云南普洱、闽红工夫茶、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紫阳毛尖、天尖、庐山云雾、闽北水仙等等[3] 205。这些名茶大多是在清朝后期逐步发展和命名的,而在清朝前期,则以武夷茶、普洱茶、洞庭碧螺春等的发展最为突出。[3] 205
三、清代茶叶品饮方法的创新以及饮茶用具的改革和茶馆的盛行
(一)品饮方法的创新
到了清代,饮茶这一形成于唐宋时期的艺术也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当然,清代品茶的这一发展,并不表示就完全摒弃了前代的饮茶方法,而是在茶树栽培和制茶技术等的改进上把前代的饮茶方法、茶具、茶水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传承。品饮方式发展到清朝,已不像前代那样严格要求,工序繁多,究其原因是在于这个时期的茶叶多为条形散茶,不用像唐宋那样碾、罗、烹煮后才可以饮用,这样人们虽不用煮茶,但也要注意煮水的火候。[3]221在这一时期,花茶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品饮方法,此法虽兴于元代,但在清代有了充分的发展。
在清代,品饮方法虽有创新和发展,但古老的、流行于文人骚客中的清饮方式还是被保留和传承着。这主要是人们可以在选茶、择器、煮水、品茗的一系列过程中,享受那悠然自得、安详静谧的气氛,从而达到自省的境界,这既能使人们精神愉悦,又是一种艺术享受。[3] 223
(二)饮茶用具的发展
茶具,在古代文献中称为茶器,通常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茶具的发生,肯定是在人类吃茶以后。茶具的起源问题,与药用器具、饮食用的器具的起源一样,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从共用到专用的历程;它的文化往事源远流长,深藏在历史的沉淀中。茶具的起源是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生而发生,随着人类造物的生产制作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并随着茶成为饮料的发展而发展。”[7] 1
自茶成为日常的生活饮料之后,烹茶必然是有茶具的。在唐朝时期,已经有完备配套的,宋代茶具逐渐的鼎盛兴隆,元代的茶具主要是承上启下,是对宋代茶具的继承和发展,明代的茶具对于前代而言,可谓是一场大的变革,到了清代,茶具异彩纷呈。清代,茶类有了很大的发展,出了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茶具艺术在清朝达到了鼎盛并开始分化,到了清末年开始渐趋没落。[8]37起源于宋,盛于明的紫砂茶具,到了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并逐渐成为贡品。清朝,紫砂茶具的造型风格多样,尤其是仿生的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世人对于紫砂壶的评价也不仅仅是从形状、风格等方面,对于镌刻在上面的诗歌、书法以及绘画也同样的重视。总之,清代紫砂茶具具有承明末余绪而又有所发展,尤其是文人与制壶名匠的合作为紫砂茶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从而使单纯的紫砂茶具变成了极具欣赏价值的工艺艺术品。
清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就茶具而言,紫砂茶具在艺术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瓷茶具在技术上也日渐成熟,产品质量趋于完美。在清一代,青花瓷茶具在茶具中独占魁首,成为彩色茶具的主流。青花瓷茶具属于彩瓷茶具,是彩瓷茶具中一个最重要的花色品种,这种品种始于唐,盛于元,在清朝达到顶峰。
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逗人喜爱,终使清代茶具异彩纷呈,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重要特色。
(三)茶馆的盛行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的别称也特别的多,或称茶肆、茶坊、茶舍。一般来说,最初的茶馆是主要提供人们喝茶休息的公共场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馆的社会功能逐渐的增强,已经不单单是供人们吃喝休息的地方了,还是人们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的地方。由于唐朝饮茶之风的盛行,城市经济的繁荣,唐朝出现了最早的茶肆。到了宋代,由于皇帝的提倡,饮茶之风更为盛行,茶叶理所当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茶馆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较之唐代,宋代茶坊的社会功能有了很大的发展。茶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茶解渴的场所,它增加了给人们提供精神愉悦的功能,”“除装饰之外,许多茶坊还安排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还有许多茶坊以买茶水为名,从事其他性质的活动。”[1] 184
茶馆的真正鼎盛时期是在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清代茶馆呈现出集前代之大成的景观,不仅数量多,种类、功能与前朝相比也出现了多样性。当时杭州城已有大小茶馆八百多家。乡镇茶馆中,太仓的璜泾镇,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就有数百家。茶馆的佐茶小吃有酱干、瓜子、小果碟、酥烧饼、春卷、水晶糕茶、饺儿、糖油馒头等。以卖茶为主的茶馆,北京人称之为清茶馆,环境优美,布置雅致,茶、水优良,兼有字画、盆景点缀其间。文人雅士多来此静心品茗,倾心谈天,亦有洽谈生意的商人常来此地。此类茶馆常设于景色宜人之处,没有城市的喧闹嘈杂。想满足口腹之欲的,可以迈进荤铺式茶馆,这里既卖茶,也兼营点心、茶食,甚至有的茶馆还备有酒类以迎合顾客口味。这种茶馆兼带一点饭馆的功能,不过所卖食品不同于饭馆的菜,主要是各地富有特色的小吃。如杭州西湖茶室的桔饼、处片、黑枣、煮栗子;南京鸿福园、春和园的春卷、水晶糕、烧卖、糖油馒头等,都是让人只听名字就已食欲大动的茶点。
清代茶馆,各种类别、等级都有。“以北京为例,茶馆在清末遍布全城,有各种类型的茶馆,适合各种层次的作为品茗活动的场所。如专供商人洽谈生意的清茶馆;饮茶兼饮食的“贰浑铺”;说书表演曲艺的书茶馆;有供文人笔会、游人赏景的野茶馆;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馆。茶馆里既有挑夫、贩卒,也有商人、老板,也可以有唱曲儿的,卖艺的,还有提笼架雀的八旗子弟。”[6] 9 “清代民间茶馆的繁荣甚至波及到了皇宫。乾隆年间,每到新年,朝廷即在圆明园福海之东的同乐园中设买卖一条街,街中既有模仿一般城市所设的茶馆,而且逼真如实,热闹异常。”[1] 187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茶馆在当时的吸引力之大、影响之深。
四、清朝茶业的近代化
随着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列强的兴起,茶的对外贸易则不断兴盛起来,这就使得清代的茶业开始走向近代化。在中国古代,不仅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还有“茶叶之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四条陆路和三条海路。[3] 239-240四条陆路是指:一是经过西域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之路;二是经过蒙古通向俄国之路;三是经过东北通向朝鲜半岛之路;四是从西南地区的茶区直接通向南亚诸国之路。[3] 240三条海路是指:一是由江南茶区通向日本之路;二是由闽粤一带通向南海诸国,进而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通向地中海和欧、非诸国之路;三是由广东越过太平洋通向美洲各地之路。[3] 240“茶叶之路”虽然较“丝绸之路”形成晚,但它却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这对于茶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以及茶文化的传播和对外贸易等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3] 240在清代,中俄陆上茶叶贸易来往密切,而海上茶叶贸易,则和英国、美国、荷兰交往密切。在这些茶叶贸易的过程中,虽有繁荣阶段,也有衰落时期,但这些都会给贸易国带来一定的利益和发展。在清代,华茶的出口贸易大致历经了三个发展时期,茶叶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后来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茶业呈畸形发展,使得中国传统茶业经济中心的地位逐步丧失。[3] 265但这些都促使着我国的茶业走向近代化,使得茶文化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茶文化论文清朝茶文化特征》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