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那点事农业职称论文》朴门永续设计对中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启示

朴门永续设计对中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启示

来源:职称那点事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19 09:31
扫码咨询

  摘要:我国生态农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城市生态农业作为一个新兴分支,仍处于初级阶段.朴门永续设计作为一种蓬勃发展、兼容并收的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有潜在的启示作用.本研究总结我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城市农业与城市空间环境难以协调、缺乏引导和创新、城市观光农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结合朴门永续农业的发展理念,我国城市生态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和实践体系:(1)充实理论,重视元素之间的互利耦合,借鉴朴门永续的方法,丰富城市农业;(2)充分发挥家庭业余农业的优势,使其更符合市民需求,引导市民健康生活;(3)提出更为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改善民众的生活方式,减少大众对生态农业的误解;(4)拓宽城市社区设计思路,正确引导市民建设业余花园;(5)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现有的城市农场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朴门永续设计方法不仅可以为我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启示,也可以通过家庭菜园、城市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的传播发展,在人们心中传播服务人类、服务地球、分享盈余的价值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能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互相促进.

  关键词:朴门永续设计;生态农业;城市农业

  朴门永续设计是permaculture的音译,是由“permanent”和“culture”组合而成.朴门永续设计最重要的特点是强调通过元素的安排配置和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提高农场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将人的生产活动纳入到生态系统中,尽量减少其对自然的干扰.通过推广这种充满自然智慧的生活方式,维持地球环境的稳定,使人类的文化永续存在[1-2].朴门永续农业在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澳洲,最初只在北美和澳洲受到少量关注,在80年代后期,其实践和研究逐渐在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发展[3].在中国,朴门永续农业仍处于萌芽时期,受到的关注较少,在大众中有一些实践者但总体还是鲜为人知的.事实上,朴门设计的元素设计方法,如模仿自然系统的种植养殖设计和可食用景观等,其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城市生态农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可以为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和推广朴门永续农业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体系[4].城市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善[5],本研究重点讨论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对我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启示,为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经验.

朴门永续设计对中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启示

  1我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城市生态农业英国科学家M.K.Worthington在土壤学家W.Ablerche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提出生态农业就是“生态上能自我调节,能量输入较少,在创造经济效益上有发展前景,在生态、伦理、景观方面均适应需要”的小规模农业[6].中国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农业科学为指导的,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农业智慧和现代科技成果及管理手段,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综合效益最高的可持续农业体系[7-8].1996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将城市农业定义为“散布在城市或城市周围的土地或水域上,主要适应城镇或都市消费者的日常需要,采取集约经营形式,利用和再利用天然资源与城市废弃物产出农作物和牲畜,生产、加工、销售食物和燃料的产业”[5].相比广义的生态农业,城市生态农业更强调依托城市资源,在保证各方面效益的情况下,更注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城市生活[9].

  1.2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永续理念我国传统农业在漫长的农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经验.几千年的实践与理论发展都证明了“永续”的理念是铭刻在我国传统农业的内核中的.

  2朴门永续设计的主要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推广情况

  “permaculture”是由“permanent(永久的)”“culture(文化)”以及“agriculture(农业)”所组成的合成词,常译为“永续文化”“永续农业”或“朴门永续”.它是由BillMollison和DavidHolmgren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立的[20].据BillMollison描述,朴门永续设计是对农业生态系统有意识的设计和维持,使其具有自然生态系统般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弹性.使人们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满足食物、能量、居所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需求并与美好的景观有机结合[2-3].其主要思想纲领如表1所示.

  3朴门永续设计对我国城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

  3.1充实理论研究

  朴门永续设计有意识地将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消耗的物质和能量、排出的废弃物等纳入设计的范围,如回收洗澡水的香蕉圈浴室等设计使人与自然紧密联系.此外,它强调合理利用边界效应[25],采取不同的手段(如匙孔花园、曼陀罗花园等)为尽量多的不同种生物提供合适的环境.而现有生态农业研究也较少关注除果园以外的多年生作物,无论是现在提倡的林下经济还是其他生态模式,包含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多样性较小.

  现在中国学术界对朴门永续设计深入的研究不多,事实上,如表2所示,我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朴门永续设计在许多方面有互补和相通之处,例如朴门永续设计充实我国的生态园区规划方式,使多年生物种栽培、多样性种植的手段更加丰富.同时朴门永续设计有很强的包容性,正亟待我们去提供一些本土化的研究和素材.

  3.2促进城市生态农业发展

  朴门永续设计提倡自给自足,缩短食物供应链.如果能够利用城市的环境和资源生产食物,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生态[35-36].朴门永续设计可以弥补土地面积小、土地零碎等问题,对完善我国城市生态农业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4总结与展望

  朴门永续设计方法,不是一套确定的方法,而是一种开放的理念.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农业智慧还是现代的生态农业技术,只要是符合充分利用资源、永续种植的要求都可以被朴门永续方法所吸收.这有助于拓宽现在中国城市生态农业的研究思路,为提高改善现有的城市生态农业情况提供新的思路.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将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城市住宅区、城市公园、城市生态农场等城市要素中,融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的顺利实施,从而缓解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度等问题,改善城市环境[1],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37].其次,朴门永续理论与我国生态农业实践相互补充,有助于我国生态农业实践与国际接轨,其丰富包容的文化内涵会吸引更多人了解朴门永续设计,了解生态农业,认同生态农业[39].朴门永续设计将会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实践,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优良理论和经验也会极大地丰富朴门永续设计的内涵和本土化经验.朴门永续设计如何与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优良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并在我国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发挥最大作用,如何将其切实地运用于缩短城市食物供应链[40]等实际问题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刘婧,秦华.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社区农园的生态设计解析———以阳曲农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9):167-172.

  [2]王松良,林文雄.中国生态农业与世界可持续农业殊途同归[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2):81-84.

  [3]王枫云,林志聪.城市生态农业的环境效应和路径选择[J].上海城市管理,2011,20(3):43-47.

  [4]安忠花.我国生态农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70-271.

  [5]薛领,胡孝楠,陈罗烨.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生态农业综合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6):1-10.

  [6]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7.


《朴门永续设计对中国城市生态农业的启示》
上一篇:气象“三农”专项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下一篇:如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探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