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不同种植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12-07 09:04
扫码咨询

  摘 要栽培方式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农艺因素​‍‌‍​‍‌‍‌‍​‍​‍‌‍​‍‌‍​‍​‍‌‍​‍‌​‍​‍​‍‌‍​‍​‍​‍‌‍‌‍‌‍‌‍​‍‌‍​‍​​‍​‍​‍​‍​‍​‍​‍‌‍​‍‌‍​‍‌‍‌‍‌‍​。为探明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文章根据早稻与晚稻的育苗移栽方式,设置双季稻抛栽、手插和机插3 种栽培方式,并对早稻与晚稻的分蘖动态、水稻产量、根系干物质量、茎叶穗比例差异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双季稻种植;抛栽;手插;机插;植株叶面积指数

  水稻的产量受育苗种植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机的不断发展,水稻育苗种植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水稻育苗种植方式主要有手插、抛栽和机插,文章对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研究[1]。

不同种植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湖南省醴陵市均楚镇,所在地区为典型的双季稻区。

  1.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双季稻育苗栽植方式分为抛栽、手插、机插3种。

  1.3 样品采集

  对双季稻的苗期、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成熟期进行样品采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分蘖期动态变化

  分蘖始期至最高分蘖期,抛栽(ST)、手插(HT)、机插(MT)处理过的分蘖数ST>MT>HT;最高分蘖期后,分蘖数ST>HT>MT。早稻和晚稻生育期,ST处理早于HT和MT;MT处理成穗率低于ST和HT。

  2.2 双季稻植株叶面积指数

  早稻各个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2.3 双季稻植株干物质积累特性

  早稻、晚稻的各个生育时期,植株群体根系干重、群体地上部总干总重以及地上部分茎、叶、穗群体干重均表现为ST>HT>MT(见表1);齐穗期达最大值;成熟期,各处理植株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达峰值。(P<0.05)。各处理早稻植株根系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比例ST>HT>MT。茎比例:苗期和分蘖期为MT>HT>ST;齐穗期和成熟期为HT>MT>ST。叶比例:苗期至孕穗期为MT>ST>HT;齐穗期和成熟期为MT>HT>ST。穗比例: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占总干物质量的61.08%~61.87%。穗干物质量占植株总干物质量比例为ST>HT>MT,根、茎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比例在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最低。

  各处理晚稻植株根系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大小ST>HT>MT。茎比例:MT>HT>ST,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最低。叶比例: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MT>HT>ST。穗比例:ST>HT>MT,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2.4 双季稻产量及构成因素

  不同种植方式下早稻、晚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变化的特征如表2。早稻有效穗数HT>ST>MT,P>0.05;植株结实率和千粒重ST>HT>MT,P>0.05;早稻产量ST>HT>MT。

  晚稻有效穗数ST>HT>MT,P<0.05;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ST>HT>MT,P>0.05;晚稻总产量ST>HT>MT。

  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有影响(表3)。各处理方式下双季水稻产量ST>HT>MT,P<0.05。

  3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水稻的产量与田间个体、群体、植株生物学特性有着直接关系。水稻田间群体的好坏受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影响,因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施药等不同,水稻植株的生长和物质积累都会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机插处理的植株成穗率低于手插和抛栽处理的植株成穗率,机插处理的秧苗素质低于人工移栽和抛栽处理的秧苗素质。尤其是在大田移栽中,秧苗入土深、移栽质量差,均会影响稻苗返青,延长植株生育期,使得植株无效分蘖的数量增加,晒田后成穗率低。

  各处理植株地下与地上干总重大小顺序均为ST>HT>MT,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差异呈增大趋势。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ST>HT>MT,抛栽和手插处理的秧苗素质好,大田移栽时移栽质量高,秧苗能够顺利返青并正常生长,植株对外界营养物质吸收增加,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作用面积提高,有利于制造更多光合产物。

  水稻生育后期,充实籽粒的物质来自茎、叶的光合产物和贮藏物质的运转。水稻生育前期,茎、叶贮藏干物质量较高、后期转运到穗部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水稻高产。

  4 结论

  在水稻的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抛栽和手插处理植株方式更有利于保证生育后期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且在植株各部位分配平均合理。在双季稻主产区,采取抛栽处理有利于改善植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分配,获得较高的产量。双季稻实际栽植,需综合考虑农田的地质情况及自然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栽插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平,段然,曾希柏,等.双季稻种植模式下氮和磷的适宜施用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286-290.

  作者刘国栋

  推荐阅读:北方水稻杂志编辑部


《不同种植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上一篇: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殖试验
下一篇:薰衣草间作两种十字花科蔬菜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