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1-18 10:37
扫码咨询

  内容提要: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形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容,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属于技术进步范畴。研究发现,以专业农户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是农业经营模式的主导模式,多种模式并存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格局和演变趋势;家庭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包含七个主要特征;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经营形式;农业经营方式;精准农业;模式创新

  一、引言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以及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的状况是现代农业的严重制约因素。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同时选择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这是由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以及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决定的。泰尔、屠能、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等认为农业经营方式就是农业种植制度或土地利用方式,这更多属于农业生产经营技术范畴。七户长生指出农业经营方式“问题不在于种植什么,而在于使用什么,怎样种植”。农业经营方式似乎是以表现生产关系的经营组织为主要内容,其实考察的仍然是农耕方式。国内学者们对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内涵界定和模式创新两个方面。大部分学者将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形式混同使用(卜范达、韩喜平,2003)。王征兵(2002,2011)认为农业经营方式就是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或生产技术道路、技术途径,而农业经营形式所涉及的是农业主体的权利和经济关系问题。梁晓东(1984)认为各种生产要素的微观组织形式是农业经营形式,而不是农业经营方式。于金富(2007)提出的生产方式的四个有机联系内容反映了经营模式的内涵。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胡必亮(2003)主张确立一种“双轨”农业经营制度,即稳定自给性小农与发展商业性大农。丁泽霁等(2001)提出了坚持农业家庭经营组织为农业微观组织基础、多种产权组织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战略思想。杨国玉、郝秀英(2005)认为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客观要求,农业经营大户是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邓俊锋(2008)指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就是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本文拟从农业生产关系与农业生产力两方面综合界定农业经营模式的涵义,从制度变迁角度对农业经营形式变化作推演,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分析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从而分析两个层面变迁脉络,确定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选择的方向,并提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对策。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二、农业经营模式的解读: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耦合的视角

  (一)农业经营形式

  农业经营形式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形式,是以基本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劳动分工协作关系。其主要有家庭(农户)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见图1)。不同的农业经营形式形成不同的关系特征,农业经营形式的创新是改变这些关系。家庭经营是主要依靠家庭自有劳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形式。集体经营形式是生产项目和经济活动由集体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核心特征是坚持农业生产资料公有。合作经营形式是个体农户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参与合作组织。从实践看,家庭经营可以与不同的所有制、经营规模、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另外,农业经营形式不是截然分开的,是可以相互结合和兼容的。如的双层经营就是农户经营和集体经营的统一。1956年实现的农业高级合作实际是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形式发展道路总体上就是两条:一是建立在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机械化基础上的规模型的大农(场)经济;二是建立在生物化、技术化、保护型、劳动密集型基础上的家庭制小农经济。目前家庭承包基础上的双层经营的发展趋势将是适度扩大规模。一是逐步走向联合与市场,发展专业户甚至家庭农场。通过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组织来实现外在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组织规模”替代“要素规模”,推动“小农聚合”,改变单个农户的弱势地位。二是从组织和产业两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集体层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发挥“统”的功能。

  (二)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经营方式是与农业生产力相联系的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和农业技术选择路径,主要包含要素种类、要素份额和要素组合方式等三个内容,主要有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粗放经营、精细化经营等(见图2)。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寻求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组合方式。科尔内认为要素增加是粗放方式增长,要素生产率提高则为集约方式增长。粗放经营是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主要强调由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产量。推延开来,粗放经营是社会再生产中单纯依靠资源消耗和劳务扩张来实现提高产量或产值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增产和提质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资料以及较多的活劳动和畜力,主要依靠活劳动和畜力的投入来增加生产,强调劳动力的数量。目前,精耕细作仍为主要的农业经营方式。精细化经营是将现代化信息高新技术与农学、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应用于获取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经营方式和技术体系。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新生产要素的引入及要素重新配置,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换、精耕细作向精细化农业转换、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换。

  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选择及其创新

  (一)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

  1.家庭承包经营是适应农业生产的最好或较好形式。在,农业经营形式是随着农业生产力及农业经济水平调整而不断变革与完善的。1949—1958年为农业合作社经营形式,1958—1978年演变为人民公社形式,1978—1984年基本实现了双层经营形式,1985年以来农业经营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和确定决定于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内在优势和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但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参与市场竞争有“功能性缺陷”等矛盾影响家庭经营的生命力的延续,农户经营不是农业经营形式的全部,农户经营需要联合、协作、社会化。农业经营形式的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鉴于过去农业经营形式走向的脉络并不清晰,本文围绕农户经营发展脉络进行推演。

  2.农户经营形式的基本脉络为:兼业户专→业户专业大户→。贝克尔家庭生产模型强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深化。陆学艺对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方向用“包、兼、专、联”四字概括。本文认为农业经营形式演进的大致轮廓和轨迹是包产到户兼业农户专业户专业大户→→→。新的集体经济企业和家庭农场可能成为农业经营形式。

  (二)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

  1.传统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的现实选择和演化困境。分散经营是一种无奈选择。存在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两难命题,农户属于超小型、高度分散的土地经营规模,粗放经营有其存在的诱因。农地规模过小造成农业粗放经营甚至大片土地抛荒,兼业农户对农业产出的期望值降低,不愿意对农业生产进行投入,粗放经营是其最佳选择。精耕细作是优良传统,是传统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要素。在,精耕细作是与小农经济适应的,依靠精耕细作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仍然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选择。其实,精耕细作并非一定要与多劳集约结合,在物质技术基础改变与加强的条件下,能够实现既坚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坚持精耕细作、增加单产。精耕细作现代信息社会的延伸就是精准农业。农业仍属于高耗、低效型农业,粗放经营和传统的精耕细作无法使产量有较大提高,也难以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

  2.基本脉络为:粗放经营集约经营→→特色的精准农业。从农业过渡阶段的发展位势和农业生产资源出发,不断增加的农产品需求和耕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农业发展必须从粗放走向集约,这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集约”应该是一种包括组织资源、信息资源在内的全方位“资源集约”。从理论上讲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是可能的。根据发达的经验和已有的实践,农业集约经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集约化经营虽然实行集约经营和效率提高,有利于在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但是没有条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内生促使努力寻求一种在继续维持并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精准农业要求资本或资源的集约使用、高效使用与节约使用,注重环境的保护。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要实现现代化,不能走石油农业发展道路,应该利用现代技术发展具有特色的精准农业。因此,农业经营方式将按如下顺序演变:粗放经营→集约化农业→精准农业。

  四、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

  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薄弱,单纯依靠农民现有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从宏观层面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农产品质量、价格等各项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区划与规划工作,当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者、规划者和组织者,并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引导和督促农业生产者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为农业经营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大量投入,如政府可设立农业研发和项目开发基金,建立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基金制度,对农业规模经营实行特产税,发放低息贷款等,从财力与技术上给予支持,维护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市场导向的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配套的金融政策没有跟上来,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户和涉农企业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

  (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完善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在经营模式创新实践中的核心作用。鼓励进行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探索,为经营模式的创新实践增添路径。

  参考文献

  1.卜范达,韩喜平.“农户经营”内涵的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3(9):37~41

  2.王征兵.农业经营方式研究.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

  3.王征兵.农业发展方式应转向精细密集农业.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5):16~20

  4.梁晓东.我国的农业经营形式初探.天津社会科学,1984(4):15~22

  5.于金富.当代经济改革的实质在于生产方式的变革———经济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97

  6.胡必亮.我国应选择一条“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经济研究参考,2003(79):23

  曾福生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上一篇:智能控制与精确识别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