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人格权和宪法人格权的独立与互动初探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格权越来越完善,对于人格权归属民法权力,还是宪法权力这一现实问题,应转变分析视角,分析二者的独立与互动。本文首先对人格权简要介绍,然后重点探究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的独立与互动,希望本文探究能在人格利益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民法人格权;宪法人格权;独立;互动
近年来,探究人格权权力归属的学者数量不断增多,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人格权民法权力、宪法权利归属问题深入分析,不同学者就人格权性质提出了不同看法和观点。基于此,本文探究“民法人格权和宪法人格权的独立与互动初探”这一论题,希望能为学者提供理论借鉴,论题探究如下。
推荐期刊:《当代法学》是法律学术理论刊物。旨在推动法学界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侧面的法学研究,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道路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回答在改革和四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它的办刊宗旨是:繁荣法学学术研究,弘扬法治精神,推动社会法制进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荟萃学术精品,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环境法、军事法等部门法的法学专家、法学研究工作者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提供对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让高层次法律研究人才脱颖而出。
一、人格权基本介绍
(一)人格权
所谓人格权,指的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多种人身权利。它为社会发展、个人生存起到了基础铺垫作用,同时,为法律体系完善奠定了基础。人格权性质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即主体普遍性,第二方面即权力广泛性,第三方面即基础性。人格权在《民法总则草案》(2016)中进行内容阐述,但立法机关当时编撰人格权的立法思路尚未成熟,进而主动放弃成编,这种立法模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讨论。人格权由民法转化为宪法,这意味着人格权权力研究视角发生了改变,再加上,民法权力与宪法权力存在不同,要想客观分析二者关系,务必客观掌握民法人格权和宪法人格权[1]。
(二)民法人格权
从民法角度来讲,人格权围绕人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名誉权、教育权、选举权、劳动权、抚养权、被选举权、隐私权等进行法律保护。民法人格权结构追求权力保护与权力限制间的平衡,二者存在并存关系;民法人格权权力边界十分明确;民法人格权权力内容包括自由协商设置权利、保护权利、限制权力;民法人格权效力强度低于基本权利,法律效力发挥仅限于民法范围。
(三)宪法人格权
从宪法角度来分析,人格权为基本权利内容,人格权益在宪法中得到关注和重视。宪法人格权结构视公民为权力享有者,国家为权力承担者;宪法人格权权力边界相对模糊,权力边界具有相对性;宪法人格权权力内容包括受益权和防御权,明确宪法人格权限制形式、限制程序,遵循相关原则进行权力限制;宪法人格权效力强度相对较高,权力范围不断拓展。
二、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的独立与互动分析
(一)独立分析
1.形成及发展
民法人格权形成、发展遇到了较多阻力,相对比而言,宪法人格权形成、发展阻力较小。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格权宪法属性越来越明显,并且人格权纳入宪法的趋势势在必行,下文针对民法人格权发展阻力产生的原因具体介绍。
首先,民法人格权会降低人格权效力位阶,人格权属于自然权利,界定法律属性会削弱效力位阶,进而会增加法定权力阻力。其次,民法权利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为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人格权赋予法律属性会使人处于客体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的伦理价值。然后,人格权法定化界限不是十分明确,正因为民法人格权过于抽象,才导致权力行驶者的行为得不到规范。
2.效力范围
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边界主要由宪法权利性质决定,需要注意的是,宪法权力边界限定以国家公民为中心点,它在私法领域不具适用性,这主要受宪法性质影响,一旦将其用于私法领域,会导致宪法权力性质发生变化。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边界确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二者效力范围存在差异[2]。
(二)互动分析
1.基于客观法
首先,人格权客观价值属性引导该权利效力范围不断拓展,它为客观价值秩序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社会角度分析,为社会价值基础起到了铺垫作用。换言之,人格权效力在法律秩序内发挥作用,对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国家公民均有约束作用。然后,相关立法机关严格遵守国家保护义务,民法人格权则是具体体现。最后,间接第三人效力形成,这与人格权客观法属性存在直接联系,其中,间接第三人效力产生以基本权利扩散、国家保护权利义务履行为前提。
2.间接互动
一方面,人格权在客观法属性的影响下,弱化了请求权的基础作用,具体表现为:私法请求权不以人格权客观法属性为形成基础,它以私权为主要依据,权力约束对象主要为国家权力机关,并不是个人主观权利;公法请求权同样不以人格权客观法属性为形成基础,它仅要求国家立法机关履行义务,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立法机关有决定空间。另一方面,私法领域中赋有客观法属性的基本权利具有较差适用性,具体表现为,个人不能参照客观价值秩序索取公法权利于国家或个人,司法机关有权判断客观价值秩序在私法领域的应用,以便更好的保障个人权益,避免个人权利受到侵害。因此,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发展时应各归其位,从民法体系和宪法体系角度具体探究,这能大大增强立法科学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民法与宪法的权利体系存在差异,进而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存在不同,在不同语境下具体分析,探究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全面保障人格利益,尽可能降低人格利益损害几率。换言之,这对我国法律内容补充、法律体系完善有重要意义,能使人格权在民法方面和宪法方面得到可靠保障,有利于建立健全法治社会,强化公民法律意识。除此之外,我国还应主动向发达国家借鉴人格权权力归属措施,以此提高人格权权力归属定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宪法与民法联结与互动中的人格权保障[J].人权,2017(06):21-24.
[2]张善斌.民法人格权和宪法人格权的独立与互动[J].法学评论,2016,34(06):50-60.
来自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的法学论文参考文献:正确认识民法中监护改革方案。
《民法人格权和宪法人格权的独立与互动初探》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