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医学论文删改适度问题
摘要 笔者通过对医学期刊上论文的回顾性分析,阐述对文稿删改的利弊,认为目前在一些医学期刊上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对文稿有过度删改的问题,提出编辑对文稿的删改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关键词 医学论文 编辑加工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源较多,但版面有限(每期多为64~80页),一般来稿刊出率仅为15%-20% ,且稿件刊出周期长,严重影响了期刊的时效性。为此,部分期刊的编辑采取大量删改文章的方法,以期达到每期多刊用一些稿件,解决稿件积压的问题。笔者认为此方法有利有弊,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删改文稿的好处
1.1 精炼文章
有不少文稿确实内容空洞,文字哕嗦。常见医学论文前言中用大量篇幅介绍所研究物质的概念、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在方法中详细介绍目前已经常规应用的实验方法;在结果中对原始数据不能很好地归纳、整理;在讨论中大段地重复结果的内容;在摘要中文字不够精炼等等。所以,不少的待编稿确实需要经过适当地删改才能达到刊用水平。
1.2 节省版面。提高杂志的信息量
有的编辑把已经编排出的文稿一校样可以再压缩1/4版面,或1/3版面,甚至再压缩1/2版面,节省了大量的版面。按每期64面计算,约可节省出3-4个版面,月刊每年就可以多刊用20-30篇文章,使杂志包含更多的信息量。
1.3 缩短了稿件的刊出周期。吸引更多的稿源
由于每年可以多刊用几十篇文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稿件积压的问题,缩短了文章发表的周期,提高了期刊的时效性。《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在实施压缩文稿措施以前,文章的刊用时间多在1-1.5年;而在此之后,文稿基本上在1年之内就能够得到刊用。由于目前医学专业越分越细,医学专业期刊也越来越多,一种专业期刊统领某一学科杂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外科学领域为例,现已经有数十种专业期刊,仅在普通外科专业就有《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其他地方性杂志等几十种,而稿源是有限的。在众多的杂志中作者当然要选择时滞周期短的投稿,缩短刊出周期无疑使杂志增加了竞争力。
2.过分删改文稿的不利之处
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笔者也发现了对文章删改过度的种种问题。
2.1 前言部分
在前言中需要简明扼要地说明研究目的、背景和意义,以期让读者了解研究的基本情况。有的编辑对其作用认识不足,往往对其删改过度。例如,中华医学系列某外科杂志刊登的一篇题目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五例的临床特点及其外科治疗"的文章,其前言为:"原发于肝脏的淋巴瘤,PHL)临床十分罕见,我院10年来共收治例。仅此一句话,让人摸不着头脑。此病到底"罕见"到什么程度?国内外迄今报道了多少例?在临床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什么难点?这些都应当有所简要地交代。另一篇题目为"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早期移植物巨噬细胞炎性蛋白一2的表达"一文的前言是:"本实验旨在研究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一2在大鼠小体积移植后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物损伤中的作用。"在此前言中,应该交代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一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在这方面有何研究,目前的研究进展是什么。其实在上述两例原文的前言中,作者对自己研究课题的背景、进展、目的和意义交代得很清楚,而在编辑删改后却使文章面目皆非、"头轻脚重",破坏了整体结构。(更多精彩论文请点击)
2.2 资料与方法部分
有部分作者介绍方法时不厌其详,生怕读者不了解所用实验方法,此时编辑作适当地删改是必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编辑有时也删掉了一些必要的资料。说明编辑在加工修改过程中,由于对专业不熟悉,容易忽视其重要性,以致于为了节省版面而删改过度。
2.3 讨论和参考文献部分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结合有关的文献进行总结、逻辑分析、推理和评价,是整篇文章的重点。为了节省版面,某些编辑大肆砍掉参考文献,以至于在讨论中只见作者自己的经验体会或研究内容,不结合其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判断,甚至把参考文献删的一篇也不剩,好似"世界首创"一般。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降低了文章的质量,而且严重地侵犯了作者的着作权。
2.4 致谢部分
在目前的医学期刊中,很少能见到文后的致谢。虽然节省了一些版面,但对参与研究的有过贡献和帮助的人员缺少了应有的尊重。
过度删改后的文章给读者的感觉是研究背景不清楚,重要的研究方法无法参考,整体结构混乱,逻辑性差。
过度删改文稿的另外一个弊处是:每年刊用稿件数量增加,使期刊的年刊用率上升,有可能使质量平平的稿件刊用数量增多,精品稿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相对降低了期刊的质量。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学家、编辑家孔子在整理编辑六经时,规定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述而不作",其含义就是忠实于原作的基本思想,对原作的基本风格和文辞不随便删改。当代的一些着名编辑家也认为修改文章切忌改人观点、损人风格和胡乱删改。笔者认为,对于文稿的把关、修改是编辑的责任,适当地删改也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掌握适度的原则。编辑要本着对作者负责、对文章负责的严肃态度,严格区分作者和编辑的不同责任。作者对全文的思想观点及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编辑主要是审查文稿中是否有不符合国家政策、法令、出版方针的地方,并在表达形式方面给以修改,使文稿达到规范出版的责任。至于作者的文风和准备,只要无损于其文章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并且准确和简练,都可以保留。如果对文稿有较大的删改,应当征求作者的同意,编辑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本人去完成;如果经过作者反复修改还达不到要求时,可由编辑代为修改,再请作者过目。编辑肆意删砍文稿,这是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是编辑工作的大忌,尤其对专业性很强的实验研究文章的修改更要慎重。为了节省版面而大肆删改文稿的后果是降低了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降低了期刊的质量,侵犯了作者的利益。
适当删改文稿的几点建议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不少文章需要删改,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在前言中,对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的内容一个也不能少,使文章在一开始就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而对于过细的交代某些名词概念和生物作用机制,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尽可删去。
在方法中,应该主要报道作者创新或改进之处;有些方法虽然很新,但并非是作者本人建立的,可以引用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只要将改进之处详细描述即可;对经典的、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参见某文献的字样,不必赘述。
在结果中,相似检测项目的几个表可以合并,不必重复表格中已经有的文字内容。删去可有可无的图,适当缩小图的比例,既使图片美观又节省篇幅。在讨论中删掉重复结果的内容、无关的文献,对参考文献的条目根据文章的内容有所限制。在摘要部分要提炼好全文的精华。应有的致谢一个也不能删掉。精炼文字,化繁为简。删去烦琐的长句和句子中重复的词语,浓缩文章的精华。
总之,对于文章适度的删改不仅取决于编辑的责任心,也要看其工作能力和水平,也就是常常提到的编辑素质问题。这就要求广大的编辑工作者端正态度,去除浮躁,努力钻研编辑业务,熟练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虚心向专家和作者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把握好学术关和文字关 ,把握好删改文章的"度",使修改后的文章锦上添花,使作者、读者、编者均满意,不辱自己的使命和权利。
《解析医学论文删改适度问题》
- “放管服”视域下高校教
- 职称和岗位对图书馆管理
- 教育职称论文浅析对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