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特定金融风险新改革建设模式

特定金融风险新改革建设模式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zhangjiao时间:2018-03-10 12:02
扫码咨询

  文章是一篇金融类论文,主要讲述了特定金融风险时期的政府作为问题的研究。本文选自:《中国金融家》,《中国金融家》杂志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金融时报社联合创办的一本以金融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邮政储蓄、信用社等)为基本阵地的权威性财经杂志,是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主流媒体。

中国金融家杂志投稿论文发表

  摘要:面对大企业接连出险,市政府与当地区(县)政府综合多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对企业风险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基本对面临的局势和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共识。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改革,金融制度,金融论文

  一、企业风险及政府应对

  (一)接连出险的大企业

  2012年以来,该市先后有多家企业出现资金链、担保圈断裂风险,其中,J公司、Q集团、H公司(见表1)均引起了市、区(县)两级政府的关注。J公司是该县引进的外商独资企业,为集纺纱、织布、染整、服装于一体的纺织企业。

  2012年以来,由于受纺织行业不景气、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资金链持续紧张。2013年9月,J公司因涉及经济诉讼银行账户被查封,各家银行贷款约9600万元集中到期,致使企业资金链断裂,5家债权银行4.26亿元银行贷款受到威胁,风险集中暴露。随后,企业发生小额贷款债务人讨债,企业管理人员离场事件,并很快停产、欠薪,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J公司是当地纺织业支柱企业,且为用工大户,企业风险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进入2014年,Q集团资金链也出现紧张。Q集团是该市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拥有近20家控股及关联企业,集团主营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等。截至2014年1月末,该公司在27家银行合计融资56.87亿元,其中,市外银行融资29亿元,占全部融资额的51%,涉及12家企业担保总额33.24亿元。2014年6月份以来,部分银行特别是辖区外银行连续收缩信贷业务敞口达19.9亿元。

  与此同时,2014年末,H公司也出现了风险,企业各项融资19.5亿元,其中银行融资17.62亿元,职工集资1.13亿元,其他借款0.75亿元,涉及7家企业担保额21.04亿元。该公司为当地最大的股份制企业,员工1100人,且主要关联企业为当地热电公司,热力主要用于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所需生产、生活用气,所以H公司风险也引起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二)地方政府的思考与抉择

  1. 银行竞相抽贷后企业必然倒闭、破产。三家企业负债率高,且融资结构单一,基本以银行融资为主,面对接踵而至的资金链风险,如果银行竞相抽贷,三家企业马上会倒闭破产。三家企业出险后,先后有近20亿元到期信贷业务被承贷银行以各种理由拒绝续贷,占全部融资敞口的20%以上。

  如果放任金融风险的蔓延,经过多年才积累下来的企业资源无法保全。一方面,会导致银行信贷资产严重缩水,影响银企关系和金融生态,进而引发信贷制裁。另一方面,三家企业均为当地核心支柱产业,80亿元的金融资产风险通过“蝴蝶效应”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震荡,对当地税收、就业产生巨大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2. 企业出险起因于担保圈,企业优质资产还在。一方面,三家企业出现资金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低迷、市场需求不振以及担保圈风险传递等外部因素引起的短期资金紧张,如果帮助企业渡过“寒冬”,企业能够重新取得较大发展。

  另一方面,三家企业均有优质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如J公司生产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技术团队健全,员工队伍比较稳定,其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上仍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Q集团的中高端基础油产能超过100万吨,居全国前列;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比较先进,集团拥有铁路建设运营权,形成500万吨货物吞吐量,具有较强物流成本优势。H公司的苯酐生产线处于全国前列等等。基于以上两方面情况,市政府判断,三家企业尽管都面临着大环境疲软、经营受限的突出问题,但主要风险还是来自担保圈风险的不良传导以及各家银行竞相抽贷的恶性循环,涉险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优质资产。于是,市区(县)两级政府决定出手施救。

  3. 灵活施救。政府施救有单一资金施救、区域内重组和多元、开放式重组等多种选项。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各地也曾经对资金链紧张、面临破产倒闭的企业施以资金救助、信贷“加杠杆”和硬性“拉郎配”等的重组和施救。但后期发展证明,这都是违反市场规则的施救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而隐藏了更大的矛盾和风险,大多数企业最后没有逃脱破产命运,反而给当地经济金融造成更大的伤害。

  基于前期经验教训,市、区(县)两级政府得出一致结论:单纯资金施救,只能解一时之危,不能从根本上破解担保圈困境、阻止银行抽贷;区域内兼并重组有以往“拉郎配”的惨痛教训,不能使困难企业重生;综合考虑,只能进行多元、开放式重组,采取多种措施,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寻找最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最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因此,施救的关键在于,尊重市场规律,针对不同企业采取相适应的策略,在风险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寻找到最合适、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因此,三家企业出险后,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战略投资者的选择方面,围绕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国内市场,期望找到最合适、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在化解当前风险的同时,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

  (三)制定多元、开放式施救方案

  1.专门组织及其相关决策。面对快速变化的危局,市和当地区(县)两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快速成立了由区(县)长任组长、分管金融和工业的副区(县)长任副组长,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审计局、法院、公安局、人民银行、银监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风险处置领导小组;市政府也明确了企业风险处置的挂包领导。

  三家企业出险以来,风险处置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风险化解会议、债权银行联席会议等20余次,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明确:一是风险企业承贷银行要树立信心,协调一致,与企业共进退,如无特殊情况,不减少原有授信规模,不提高担保条件。二是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做强做大主业,努力降低企业成本,将部分对外投资变现,积极回笼资金,确保不出现欠息。三是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2. 制定多元化施救方案。相关决策确定后,地方政府摆正位置,既不干预市场正常运行,又充分发挥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制定了多元化的施救方案,并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组织实施。首先,摸清企业家底。政府工作组入驻企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如成立了专项审计工作组,进驻J公司开展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出具清产核资报告。

  其次,政府提供过桥资金,用于银行贷款过桥资金,保证企业不出现逾期和欠息。如由区财政出资5亿元建立过桥还贷资金池,用于Q集团担保企业的还贷周转。

  第三,组成信贷资金协调领导小组,成立债权银行委员会,对归还银行贷款续贷情况及时汇总报告并协调调度。如H公司出险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亲自组织召开债权人联席会,明确各承贷银行要树立信心,协调一致,与企业共进退,并先后与多家省级银行进行沟通,确保其不抽贷、不压贷。第四,积极帮助风险企业恢复生产。如Q集团出险时,企业开工率不足60%,风险处置小组积极帮助企业瘦身,协调下属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向高品质油品、特种产品转型。


《特定金融风险新改革建设模式》
上一篇:证券投资学研究管理方针
下一篇:审计收费影响改革要点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