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建筑职称论文》当代西北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探索

当代西北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探索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5-14 10:23

  摘要:在探讨地域建筑发展沿革的基础上,搜集建筑作品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影响地域建筑要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技术与材料,并整合建筑学、文化遗产、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当代地域建筑面临的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探讨了地域建筑创作设计的手法,为地域建筑创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地域建筑,地域文化,地域建筑创作理论,西北地区

当代西北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探索

  1地域建筑

  1.1地域建筑的诞生与发展

  地域建筑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构成带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地域建筑的形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逐渐演化出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的“乡土建筑”。二是源于“地域主义”的,运用现代技术建造,满足现代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等条件,扎根于地域环境的建筑。本文针对第二种地域建筑进行研究。

  2当代地域建筑设计手法

  2.1适应地域自然条件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根据自然条件的不同,来打造合适的生存居所。经过上千年的经验积累,人对自然的认知不断提高,建筑对于自然条件的适应变得多元化。

  2.1.1地域气候的适

  尔斯·科里亚说过“气候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建筑物和城市。”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风、降水等,它关乎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根据建筑环境科学手册,全球分为4个气候类型,每个类型有基本的设计原则:干热气候区要注意防晒、隔热、通风,湿热气候地区要注意遮阳、通风、防潮、避雨,温和气候地区要注意热期的隔热、通风、降温和冷期的保暖和避寒,寒冷地区要注意保温、防寒、防暴风雪。除了基本的设计手段之外,当代建筑师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埃及建筑师法赛在穹顶空间布置通风口,形成室内空气循环,通风降温。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在运用当地的地域元素,设置挑檐、阳台,建筑周围设置水池,以此来调节小气候。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利用混凝土百叶遮挡太阳辐射(见图1)。

  2.1.2地域地形的适应

  斯蒂文·霍尔提出过“建筑与基地间应当有着某种经验上的联系,一种形而上的联系,一种诗意的连结!”建筑理应与地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地形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文脉肌理,地表植被等要素。所以地域建筑的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与场地的地形结合,应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考虑,去提取地域地形的符号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对地域代表性符号进行提炼、变异、重组、拼接、扭曲等处理手法升华出更具典型性的语言,从而与地域达成契合。挪威建筑师斯维勒·费恩设计的冰川博物馆(如图2所示)把冰川的形象提炼成为几何形体,进行组合、倾斜、挤压形成抽象的形式,和地域环境相呼应,引人联想到冰川的宏伟与巍峨。

  2.2构建地域文化精神

  建筑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地域的社会状态、经济条件、科学发展水平、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礼仪宗法制度、生活习惯等各个层面。地域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到设计与地域文化精神的一致性,把地域文化的精华提炼并运用在设计中。

  3西北地区地域建筑设计

  3.1西北地区地域环境

  西北地区面积大约占全国的30%,人口只占4%,地广人稀。处于大陆腹地,从沿海来的暖湿气流被高原、山地地形阻碍,导致地区降水少,气候炎热干旱,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沙滩的景观。由于人口增长快,早年没有系统的管理,土地沙化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

  3.2西北地区建筑材料利用

  地域性建筑材料指的是某一地方特有的,能代表其地域特征的材料。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西北地区建筑多以土、木材、石材、秸秆、草等原生材料来建造房屋,这些材料的优势在于可就地取材、价格低廉、使用可靠、施工方便等。在这些传统材料基础上又衍生出黏土砖、草砖、草泥、陶瓦、白灰等此生材料。

  4设计实例———榆林市民俗博物馆建筑设计

  4.1榆林地区地域特征

  榆林地处陕西最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具有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风貌的同时又具备的沙漠风貌,当这种风貌加入了人的痕迹就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景观。以下介绍两个设计中借用的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景观:

  4.2地域文化的提取与利用

  榆林特有的黄土高原沙漠环境成为了重要的设计灵感。该项目的主题是“台、崖、窑(洞)、壁”(见图5)。用于定位的文化资源是:古代诗歌,历史典故,城市历史,城市区域风格,著名旅游景点,是有形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结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当地传统民俗。通过对当地传统地域建筑、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的分析,提取出当地的地域符号与建筑结合。建筑希望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区位地貌,更加符合民俗博物馆这个主题(见图6)。

  结语

  当代建筑陷入了追求视觉效果的倾向,建筑形式的单一也导致人审美上的疲劳,地域建筑唤起了人们对于原始本质的探求,对历史的重识,对自然的反思,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域建筑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不能还停留在过去延续传统的肤浅认知上,也不能盲目追求、抄袭国际建筑大师的建筑形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更多元的角度出发,去追求建筑的生态性、人使用的舒适性、与自然的呼应、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精神的寄托等更高层次意义。设计时尊重自然、尊重场地,将精神本质融入到建筑中来。本文通过研究低于建筑的历史脉络,分析当今的建筑,促成了对于当代地域建筑设计手法的思考,期待能对地域建筑设计起到一定指导。

  参考文献:

  [1]成辉,梁锐,刘加平.西部乡村建筑更新策略研究与实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6):888-893.

  [2]梁锐,张群,刘加平.地域条件约束下的西北地区居住环境设计生态策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4):584-589.

  [3]费孝通.乡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段锐黄俊翔梁锐


《当代西北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探索》
上一篇:地域文化视角下钢构建筑中钢材的材料表现研究
下一篇:房屋拆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