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建筑职称论文》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建筑”内涵新思考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建筑”内涵新思考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10 09:36

  摘要:在我国全面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下[1],应重新审视“绿色建筑”内涵,推广应用“开源、节流、固碳”的绿色低碳技术,全面发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实现园区“零碳”排放目标。然而绿色建筑发展十多年以来,顺应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依此还衍生出“低碳建筑”、“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智慧建筑”等新概念,让人越来越分不清楚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文章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依据最新的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阐述现阶段“绿色建筑”内涵新思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4个主要任务:取消直接碳排放,协助减少电力和热力应用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减少建造和维修用材的生产和运输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避免建筑空调制冷系统使用中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促进这4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2]。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建筑”内涵新思考

  1绿色建筑新内涵

  传统意义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3]。”绿色建筑新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4]。”

  2提升绿色性能

  绿色建筑强调大众获得感和体验感,对于使用者来说,室内外环境品质是最直接的感受。比如对于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过亮和过暗的室内光环境都会对人体视力有严重危害,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休息,打乱人体生物钟。不良的室内声环境对人体影响更大,不仅影响生活和休息,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噪声对器官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的损害,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等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等。在设计阶段采用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手段改善室内外声、光、热环境,那么在竣工验收阶段可通过检测手段对设计效果进行验证。

  3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内涵

  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了21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政府正在将其转化为战略,提出了碳中和愿景和目标。我国提出“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各个领域着手研究碳中和实施路径。2018年全国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总量为21.14×109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5.8%。可见建筑领域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四川省行业专家测算分析,在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前提下,预测四川省建筑领域建设过程碳排放(直接碳排放)峰值为1472×104t、达峰年份为2027年,建筑运行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峰值为4280×104t、达峰年份为2030年,综合分析预测全省建筑领域碳排放总量峰值为5721×104t,达峰年份为2029年。为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筑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措施,创造“不用能、少用能”的建筑空间,提升建筑能效,实现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可见,绿色节能的低碳减排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只注重建筑的减碳量而一味强调实现建筑的“零能耗”,减碳的同时提高建筑质量和环境品质同样重要。绿色建筑内涵由“四节一环保”供给侧视角,变为聚焦“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的需求侧视角,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思想。在我省最新修订的DBJ51/T009-2018《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室内空气、水质、噪音控制、光环境等健康性能指标,将建筑健康性能真正普惠到所有新建项目中。

  4“零碳”建筑示范项目

  “城市更新与智慧研发及孵化基地项目”将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天府新区、同济大学共同打造成为西南首个集绿色、健康、近零能耗、智慧(以下简称“绿色建筑+”)为一体的“碳中和”办公建筑群。该项目建筑功能包括办公、会议、食堂、公寓、实验等,在满足使用者功能需求和良好体验感的前提下,通过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强的“绿色建筑+”集成示范技术,为使用者营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办公及生活环境,最终将实现碳中和示范目标。成为全国首个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产品示范、技术推广、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和行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先进科技建筑科普基地、“以建筑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智慧园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项目将集成一些列“绿色建筑+”相关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包括且不限于“结构加固、抗震隔震技术、室内声、光、热环境品质提升技术、真空隔热保温材料、光伏发电+光储直柔技术、可调节遮阳技术、高效机房、智慧运维”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碳”背景下,应因地制宜梳理绿色低碳、健康舒适关键技术,并通过示范项目验证总结出成套低碳技术体系,进而引领建筑领域尽早实现“双碳”目标。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必将探索更多的“绿色建筑+”新型技术体系及产品,确保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更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带来挑战与机遇。

  参考文献

  [1]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与政策汇编(2020年9月-2021年3月)[R].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2021.

  [2]江亿,胡姗.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J].暖通空调,2021,51(5):1-13.

  [3]DBJ51/T009-2018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4]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于佳佳,高波,于忠,何婉艺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建筑”内涵新思考》
上一篇:BIM技术加快智慧工地建设研究
下一篇:网络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智慧建筑工地”建设的应用探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