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杜仲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现代研究显示杜仲不同部位(皮、叶、花、种子等)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酚酸类、黄酮类、萜类和甾体类、多糖类等成分,目前已有的报道,杜仲中共分离得到205种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降血糖、调节血脂、预防骨质疏松、抗炎、肝保护、抗肿瘤等,不同部位功效及机制不完全相同。该文对杜仲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药材质量控制和炮制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杜仲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杜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干燥树皮,是中国传统药材,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1]。杜仲为多年生落叶乔木,单科单种属植物,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是我国特有药材和木本油料树种,属于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2]。杜仲在我国生长范围较广,适应性强,多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500m,个别地区海拔2500m处也可生长。目前人工栽培的杜仲较常见,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27个省市,种植面积达600万亩(1亩≈666.7m2)。
更新了一篇化学相关的论文,如国内有机化学方向杂志,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化学成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杜仲的皮、叶、种子、花等部位中分离得到205种化合物,按其结构类型划分,包括木脂素类(1~46),环烯醚萜类(47~82),酚酸类(83~123),萜类和甾体类(124~144),黄酮类(145~169)和其他化合物(170~205)。现代研究发现杜仲不同部位含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其中一些化合物在体内或体外有生物活性,如松脂素二葡萄糖苷、京尼平酸、绿原酸和槲皮素等。
2药理作用
杜仲不同部位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受到广泛关注,皮、叶、雄花、种子的研究较为常见,主要有降压、降血糖、预防骨质疏松、调节血脂、抗炎、肝保护等。各部位的功效基本相似,但因其占主导的成分不同,机制也不尽相同。
3杜仲质量控制研究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杜仲药材项下,采用HPLC检测松脂二葡萄糖苷含量,作为杜仲的质量控制指标,并限定不得少于0.10%。由于杜仲化学成分复杂,单一指标性成分评价其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绿原酸作为杜仲的有效成分,也可作为杜仲药材及相关制剂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140-141]。但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所需的成本较高,王智民等[142]提出的“一测多评”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杜仲中绿原酸成本较低,对照品易得,以绿原酸对照品为对照物,采用该方法可以对杜仲中京尼平苷酸和松脂二糖苷的含量进行准确分析。林芳等[143]将这种方法和指纹图谱结合,建立了多指标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了杜仲药材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3种成分的含量。孙彦超等[144]用RP-HPLC同时测定了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黄勤挽等[145]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了杜仲雄花中这3种成分的含量,为杜仲叶、雄花开发的药品提供了质量控制指标。
4杜仲炮制研究
据文献记载,杜仲皮的炮制方法有清炒、盐炙、酒炙、醋炙、蜜炙、姜炙、糯米炙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所列的炮制方法为照盐炙法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肖娟等[146]对多种方法炮制后的杜仲松脂二葡萄糖苷等6种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得出盐炙法、清炒法和制炭法所得的炮制品质量较优。向清武[147]用不同方法对杜仲进行炮制,发现采用盐炙炮制的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是最高的,而盐炙和蜜炙所炮制的杜仲其浸出物量比较高,以清炒、盐炙和蜜炙所炮制后杜仲的损耗率比较低。另外,炮制方法不同,其药理作用也有一定区别。炒杜仲和盐杜仲的降压作用较生品大;醋炙后的杜仲钙、锌含量高出原药133.6,21.57倍[148],这2种元素与血压有密切关系。除了炮制方法,炮制温度和时间也会影响杜仲的品质。李钦等[149]以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含量为指标,探讨了炮制温度对杜仲品质的影响,得出杜仲的最佳炮制温度以180°C为宜;张影月等[150]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不同炮制时间盐炙杜仲主要指标的含量,得出炮制时间宜控制在2h较为合理。有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热处理可增加杜仲叶的药效[151];经过炒制后的杜仲雄花总黄酮含量增高[152]。
5展望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杜仲皮难以再生,为了使中药资源可持续,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是杜仲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且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否用它们代替皮作为药用还需更进一步的实践证明;杜仲化学成分复杂,用单一成分对杜仲质量进行控制是不全面的,除了药典规定的成分外,其他主要活性物质如京尼平苷、绿原酸等也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特定生物活性的测定将能更有效地控制杜仲质量。因此,探索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含量和生物活性的新方法对杜仲不同部位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除杜仲皮外,其他部位的炮制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炮制方法会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含量,可能还会产生新物质,其药理作用是否改变需要结合动物实验进来探讨。总之,如何有效使用杜仲的药用部位,合理开发在不同领域的作用,使杜仲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65.
[2]陈建明.关于杜仲的概述[J].遵义科技,2004(3):58.
[3]郝志友,陈辉,郑晓珂,等.杜仲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C].杭州:2013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2013.
[4]张帅男,李煦照.杜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0):56.
刘聪1,2,郭非非1,肖军平3,卫军营1*,唐力英1*,杨洪军1
《杜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