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当前物理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往往被广大教师忽视,本文就自己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人文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以唤起同行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人文教育;探索与实践
物理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的相互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课程形态,其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尝试和实践,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现状
1.1人文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人文教育呢?“人文教育”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造就人的完美品格的教育。简而言之,人文教育就是“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1]
1.2人文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影响,比较重视物理知识、实验操作和物理规律等学科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逻辑、系统化,忽略学生对社会、生活、自然等物理素质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掌握物理知识、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需求;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2]《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关于人文教育提出了具体课程标准: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有效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以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3]笔者结合几年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2.1开展物理学史系列专题讲座,渗透人文教育
由于物理学史其内容的特点及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因素,决定它在人文教育方面应发挥出独特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期坦曾经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4]首先,根据学习内容介绍伽利略、牛顿、阿基米德、法拉第、安培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在讲座时不要仅仅停留在他们对科学的贡献,更应着力介绍物理学家为科学事业不懈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上,让学生看到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2.2通过小制作、小论文比赛,深化人文教育
现代社会十分讲究相互之间协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首先,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参与制作。其次,我在教学中也注意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多写作。
2.3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人文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所需要的与其说是赤裸裸的结果,不如说是研究过程,离开了引向这个结果的发展过程来把握结果,那就等于没有结果。”[5]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更多参与实验,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了一般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2.4组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体现人文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兴办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理解社会的过程。如在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就指导学生参加了《家庭用电情况的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请教专家和上网查询的途径,了解家庭用电量和家庭用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走进社区给居民发放了安全用电常识宣传单和节约用电的倡议书,倡议书中学生提出很多种节约用电方法,如白天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夏天空调的温度调高一度,电器不要长时间待机,看电视时声音不要开得太响等。
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其核心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将成为广大物理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范小辉.《上海新教材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刍议》,《物理教学》2005年9期
[2]郭纪萌.《新课程物理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思考》
[3]丁玉祥.《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组织实施与指导策略研究》,《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年
[4]许卫国.《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尝试》,《物理教学探讨》,2007年第9期
[5]田菁.《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中学物理》,2006年第12期
计荣明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