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不同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2-06 09:07

  摘要:采用裂区设计,对大丰30、登海618、利民33、瑞普959、先玉335、郑单958等6个玉米品种,在6.0万,6.5万,7.0万,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和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株高、穗位、秃尖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在6.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大丰30、先玉335、瑞普959,在7.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郑单958可以获得高产。

  关键词:品种;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耐密性是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现阶段,耐密和适宜机收已成为玉米新品种能否大面积推广的重要性状指标。耐密育种在今后的玉米育种工作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理想的株型、优良的抗性和较高的产量对于玉米的耐密性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玉米的耐密育种是完美株型、优良的抗性与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机结合[2]。近几年生产实践证明,依靠挖掘玉米单株生产力来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已经比较困难,而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选择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是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3]。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会提高单位面积玉米总产量,但是若超过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继续增大其种植密度,玉米反而会出现单产降低现象[4-7]。

不同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檀村试验地进行,选择山西省近年来的主推品种大丰30、登海618、利民33、瑞普959、先玉335、郑单958共6个品种进行试验。

  1.2试验方法

  每个玉米品种以6.0万,6.5万,7.0万,7.5万株/hm24个密度梯度经行种植,以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进行裂区设计,每品种每个密度种植10行,行距50cm,小区面积30m2。

  2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1.1株高与密度的关系

  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品种株高逐渐增加(图1)。但是不同品种间株高存在很大差异,平展型品种大丰30、瑞普959、先玉335、郑单958株高显著高于紧凑型品种登海618、利民33,品种不同对密度反应程度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各品种株高与密度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2.1.2穗位与密度的关系

  由图2可知,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玉米品种的穗位高度逐渐增加。不同玉米品种间穗位高度不同,其所表现出的趋势基本与株高的趋势相一致,玉米植株的株高增加其穗位的高度也随之增加,平展型品种穗位高度显著高于紧凑型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平展型品种大丰30、瑞普959、先玉335、郑单958相邻密度间穗位增幅较大,而紧凑型品种登海618、利民33增幅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各品种穗位与密度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3结论与讨论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12-13]。本试验所选用的材料单株叶面积和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株高、穗位、秃尖长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从低密度到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范围内,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到达临界峰值后,若继续增大种植密度,其产量反而会出现下降趋势。利民33属于耐密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影响较小,因此,该品种适宜密度范围大,可增大种植密度。本研究对各品种玉米植株均采取相同处理方式,对品种间的性状比较处在同一水平上,可比性较高,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试验结果表明,在6.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大丰30、先玉335、瑞普959,在7.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郑单958都可以获得超过17.5t/hm2的高产量。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和当地自然条件,发挥品种生产潜力,合理密植才能提高玉米产量[14-20]。

  参考文献:

  [1]周旭梅,高旭东,何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0):34-38.

  [2]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不同类型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密度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专刊):124-127.

  [3]刘伟,张吉旺,吕鹏,等.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37(7):1301-1307.

  [4]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等.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1):109-111.


《不同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上一篇:基于OLI影像的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监测
下一篇: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式探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