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17 08:32

  摘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出的背景下,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式和主要目的。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农业经济发展持续增收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共赢,需要我们在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短缺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川镇;发展对策

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较为明显的表现为点源和面源交叉,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共存,生产、生活污染叠加,生态系统功能衰退。我国目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汲取传统农业精华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临安潜川位于临安南大门,山林面积多,土地面积少,农业资源禀赋严重不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环境将会遇到更加巨大的压力,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也会越来越严格,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将难以为继。严峻的现实也决定了临安潜川必须坚持走生态循环利用的持续发展之路。所以要从潜JlI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本文将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农户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找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潜川循环生态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1.2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研究目标本文将基于潜川镇16个村100户农户以及3个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案例数据资料,在对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展态势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找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潜川循环生态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1.2.2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目标,本研究设定如下研究内容:

  (1)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分析。重点分析潜川镇农业发展状况、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生态循环发展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2)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案例分析。重点剖析了潜川海龙生态农庄、七坑畜牧小区和阔滩蔬果基地3个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状况、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3)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实地农户调研与典型案例剖析,指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2生态循环农业理论基础与发展现状

  2.1生态循环农业理论基础生态循环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定理,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组织,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及废物处理资源化(人民网,2012),王艺琳(2013)认为生态循环农业是以农业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小与废弃物利用大为目标,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构建生态系统环境稳定与农业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均衡机制,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和生态发展的可循环化。

  2.2生态循环农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50年代左右,世界各国陆续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利用工业机械的同时投入大量农药和化肥,但在农产品产量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等环境资源遭受破坏的诸多不利影响,面对日趋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人类开始重新探寻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并逐渐开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在80年代形成初具形态的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有如作物的轮作摩种、有机肥(绿肥)代替化肥农药施用等。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因国情不同,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做法,归结起来大体有三种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1)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循环农业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均耕地资源富足,实行低投入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模式,强调资源的二次利用,实施过程强调制度规范,以法规形式把农药和化肥的投放量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征收惩罚性的税收,约束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以此来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德国主要实行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实施过程中农户自觉参与、政府重视并积极投入,经过不断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生态保护。曾经的德国因过多生产和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生态环境的破环,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20世纪末期,德国开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重视,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以及在畜禽饲养中使用抗生素,倡导使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把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结构优化。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牧结构合理搭配,饲养业和种植业多元并举保证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2.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传统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较大,最初的农业发展主要强调产量。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农业生态环境遇到较大的安全风险,在资源和环境压力趋倒逼背景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越来越引起地方和中央各级部门的重视,总体而言,我国生态循环农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学者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侧重其经济分析与评价方面,总结起来国内学者观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1)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生态循环农业是尊重生态系统的内在基本规律,以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系为导向,实现物质循环使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可以使农业产业链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和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农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和谐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科技创新技术及其技术应用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要实现这一发展方式,必须依靠新品种与新技术应用,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和调结构”及其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内在驱动力。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生态循环农业实施中的运用,突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障碍和提升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实现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并重综合协同发展目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以生产要素为枢纽,加强生态循环农业载体培育,合理利用资源,提升农业系统循环的先进技术,并通过农林牧渔有效融合及配套的综合技术,逐步建立高效的农业“三位一体”生态体系。以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机制的应用,有效引导农民进行生态示范开发,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效方式。

  3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临安区潜川镇基本状况

  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辖镇,临安区中南端,钱塘江,支流天目溪、昌化溪在境内阔滩村汇流经七坑村入分水江,辖16个行政村,总面积173平方公里,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76%,境内有柳溪江、天目秀水度假区、青山殿库区农家乐,下游为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属浙西黄金旅游腹地,同时,也蕴藏丰富的农业资源。2016年总人口为23967人,其中农业人口8141人,占总人口数的34%。2016年,潜川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3.32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48元,其中来自农业的收入占16.72%左右。2016年工业总产值267231万元,工业销售产值266446,农业总产值4.12亿元,全镇有企业66家,其中规模企业14家,企业从业人员2906人。

  3.2潜川镇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基础性地位不断提升,潜川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立足镇情,围绕建设“临安南翼现代化生态型重点镇"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搞活农村经济,逐步形成了“一轴三区"农业新格局。一轴是指沿天目溪两岸,重点是以阔滩区域为主的水果种植基地;三区分别是指以潜川牧亭片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乐平村为核心的蚕桑基地,以及以七坑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目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了生猪、毛兔、湖羊等养殖基地,竹笋、蚕桑、水果、蔬菜、红豆杉、花卉苗木等产业园区,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50家。潜川是农业大镇,但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多。潜川农业特色鲜明,品质好,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山区农田基础设施仍薄弱,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小,商品率低,农业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浪费,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也将影响潜川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4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案例

  4.1潜川镇海龙生态农庄

  4.1.1潜川镇海龙生态农庄基本概况潜川海龙生态农庄位于临安市南部,与富阳、桐庐交界,农庄从1996年开始,就按照当地的自然条件,积极探索种植和养殖的合适比例,对山区养殖业进行了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实践,采取山弯建猪、鸡场,山地种林、果,山塘放鱼、萍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目前经营规模有山地面积300余亩,小型水库面积40余亩,年放养蚯蚓蛋鸡20000余羽,饲养生猪2000余头,种植四季水果、青饲料50余亩,其生产的“沙门坞"蚯蚓蛋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评为省名牌产品,省农业科技企业,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

  4.1.2潜川镇海龙生态农庄主要做法和成效生态农庄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多年因地制宜摸索和实践,逐步研究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肉猪_猪粪_蚯蚓_蛋、肉鸡_鸡粪_沼液(沼气)淡水_鱼_果竹菜、牧草一鸡、猪模式在这个生态循环模式,利用肉猪的有机废弃物饲养蚯蚓,蚯蚓将有机排泄物进行分解转化,生产出高蛋白的生态饲料喂养肉、蛋鸡,养殖肉、蛋鸡产生的有机废物利用沼气池进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用来烧饭和取暖,产生的沼气排放到池塘中肥塘,水生生物得到快速生长,满足淡水鱼的饲料需求,淡水鱼的排泄物使池塘淤泥变成优质肥料,施入果园、竹林、菜地和牧草种植园,生产出优质牧草和农副产品用来饲养畜禽。2004年在临安市科技局帮助下,专项支持猪粪喂养蚯蚓技术,从外地引进“太平二号”蚯蚓种75公斤,科学管理,经过精心喂养,一年提供蚯蚓2万多公斤。每只蛋鸡每天吃蚯蚓20.30克,产蛋率提高10%,饲料节省10-20%,蚯蚓蛋营养价值高,每公斤达30元,供不应求,2015年产蚯蚓鸡蛋10万余公斤,仅蚯蚓蛋的收益达30余万元。随着蚯蚓蛋鸡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粪不够用了,农庄专门与周边三家养猪大户签订收购猪粪协议,使得5000余头猪粪找到出路,走出一条猪粪一蚯蚓一蛋鸡养殖循环利用的新路子,既清洁了环境,又使猪粪变废为宝。(2)肉猪、种猪一猪尿_浮萍等水生饲草一淡水鱼_淤泥一果竹菜、牧草_鸡、猪模式。这个生态循环模式中,利用养猪过程中产生的猪尿排放到净化池中,使净化池中的水质变肥,生产出大量优质水生饲草,为淡水鱼提供饲料,淡水鱼的排泄物使塘泥变肥,塘泥肥田,田地中生产的农产品用来喂猪、鸡等。2008年到2010的三年间,农庄在市科技局、环保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万多元,先后兴建了三只300余平方的沼气池,沼气池建成后,量粪尿流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后产生大量废液,,农庄通过勘测在沼气池旁边,深挖两只水塘800平方米,关水养鱼,又把沼气池的管道通入水塘,使沼液自流入塘,利用沼液的肥力放养浮萍,每天可收浮萍300多公斤,年可收5万多公斤,鸡猪喜食,既增添营养、又节约精饲料,一年时间可节约精饲料1万余公斤,节省饲料成本上万元。

  4.2潜川镇七坑畜牧小区

  4.2.1潜川镇七坑畜牧小区概况七坑生猪养殖小区位于七坑村东塘坞,2008年由七坑村村集体投资创办,目前全场占地面积40余亩,总投资369.9万元。主要包括猪舍、污染处理、道路、围墙、防疫消毒、水电等基础设施及良种引进。小区年饲养量可达3000余头,年出栏可达6000余头,良种覆盖率和自繁自养比例达到100%。小区严格坚持人畜分离、配套建设生物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明暗隔离沟,粪尿分离“五分离”,配套建设沼气池、猪粪堆积房,隔热顶,料水分离、配套建设自动喂料箱、饮水器,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和隔离舍;实施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治污“六统一”管理,即。在环境和生态保护中,因地制宜,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配套实施,将(沼气)生产、有机肥料生产和养殖业污染物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力推广“猪一沼一茶(桑)"循环经济模式,搞好小区绿化、美化,打造优质、安全、生态的品牌优势。

  4.2.2潜川镇七坑畜牧小区主要做法和成效

  猪场的污水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运用固液分离、水解酸化,厌氧消化与氧化塘相结合的二级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方式。将每天排放的冲洗污水、猪尿进入集水池,经固液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太阳能增温水解池。通过兼氧微生物作用,将复杂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有机物,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去除悬浮物质。经过水解液化的污水再放入厌氧池,厌氧发酵采用高效复合厌氧反应器UBF。常温发酵,厌氧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分离出的活性污泥回流UBF。沉淀池上清液进行沼液、养鱼、种植等多余的沼液进入氧化塘作进一步处理,在氧化塘中,依靠自然的阳光、空气、藻、菌、植物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的残留有机物质,确保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厌氧发酵罐产生的沼气,经过脱硫塔净化后,进入贮气柜同时UBF中产生的常温活性颗粒污泥从根本上保证处理罐高效、优质运行、作居民用燃料和发电燃料。该场产生的沼气通过管网输送提供了100多户的当年90%左右的生活用能,一个农户每年实际用沼气约500m3,与液化石油等价比较,年可节省燃料费约700.800元/户。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夏季严重缺电及生活用能的不足,可节约柴油70%.80%,也可以将柴油机进行改造,使之全部燃烧沼气。同时处理之后产生沼渣和沼液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大量的元素外,还有对作物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是一种非常好的速效有机肥,可直接用于作物肥料、养鱼、侵种等。该场地处农村,周边地区有近1000多亩的红豆杉种植基地,沼渣和沼液其中含有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是一种潜在的动物营养资源,成本轻,可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减少了种植化肥,防止土地板结,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产品。

  参考文献

  【1】许彦章.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6,14-24.

  【2】张立超.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1.13.25.

  【3】孙建卫,黄贤金,马其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南京市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03):508-512.

  【4】王亚伟,赵白云,陈振,梁保松,韩珂.基于DEA的河南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05):600~604.

  [5]T_Z林,贾玉琴,赵维俊.张掖市生态循环农业与经济发展模式.草业科学.2013(9):1488.1492.

  【6】张秋根.试论农业清洁生产的基础理论【J】.环境保护,2002,ll(2):31—33.


《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上一篇:欧美国家发展生态城市中绿色农业政策分析及启示
下一篇:桂林市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应用探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