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与绿色农业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大省都在实施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各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中,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是备受关注的,部分农业省份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式和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之一,因此,本文选择从绿色农业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协同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对5省份绿色农业发展进行评价,其次判断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决策实施效果,进而检验绿色农业能否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和协同度模型,引入5个中国农业转型省份数据,对绿色农业与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相关性进行验证,发现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绿色农业发展先进省份,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效果较好,将绿色农业发展作为传统农业经济新型发展方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绿色农业,协同机制
绿色农业发展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开展,查阅已有研究文献成果,许多学者已经证实绿色农业发展与农业经济转型存在相关关系[1],通过定性进行描述,说明绿色农业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改变,表现在收入增加,环境较好,农业可持续发展[2],但是定量研究数量不足,本文基于此,通过对绿色农业发展进行评价,并且找出与农业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借此为传统农业转型路径决策提供支持.
1农业经济转型及路径选择
1.1农业经济转型宏观解释农业经济转型,主要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学者已经提出农业由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型,由外向型转变为内生动力型,由外向投入,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产出由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由短期经济效益转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将农业定位于绿色、环保可持续[3].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依赖生态环境,农业的发展是人类能够运用生态规律,对未达到最优状态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使之转变成理想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态环境的优化又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再度提高农业改善与优化生态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良性循环.农业经济转型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调节过程,要求农业发展与各生态系统要素协同发展[4].
1.2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绿色农业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农业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对于农业经济转型的新要求是农业全产业链监控,因此可以将农业经济转型转换为农业投入、转化,产出三个阶段,在农业运行三个阶段全面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传统农业经济转型的主要路径就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5].
2基于灰色关联的绿色农业发展状况评价
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实施的绿色农业工程,各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基于农业资源,或基于农业加工企业带动,或基于科技创新,或基于流通市场,各地绿色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目前发展水平也不同,为了使绿色农业更好发展,更广泛传播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对各地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和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比较优劣,改进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以期实现农业经济转型.
2.1构建绿色农业发展评价体系
本文对河北、辽宁、吉林、山东、黑龙江5省份的绿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判断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决策实施效果,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中关于绿色农业发展的文献,找出共同指标,进而筛选出绿色农业发展要素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构建,具体如表1所示.
2.2绿色农业发展评价
将绿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作为本次评价的自变量,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作为本次评价的因变量,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不是单向影响,且各类关系不能直观获取,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方法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中国5个省份的绿色农业进行评价,将灰色关联分析用于绿色农业发展评价中,可以针对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定量和定性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复杂的决策问题变得更加清晰简单,而且计算方便,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决策者的主观任意性,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客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变量绿色农业的效益体现在产量、收入,环境,资源等产出方面,种植业产量、销售收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指标属于产出型指标.绿色农业的投入体现在农业土地、人力、技术、加工等成本方面种植面积、农户数量、研发人员数量、加工企业数量指标属于投入型指标.i指5个省份编号,i=1,…,5,j指8个指标j=1,…,8,aij是第i个省份第j个指标变量,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作为本次评价的因变量,存在不可以定量评价的模糊特征,既可以从投入方面,也可以从产出方面衡量,仅作整体评价结果使用.(2)数据获取本文选取河北、辽宁等5个省份的绿色农业数据,这5个省份都在实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农业,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表2).
3基于灰色关联的农业经济转型评价与相关性测定
3.1农业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经济转型既涉及到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的产值,农民的收入,农村的发展状况[8],又涉及到农业的基础性生态环境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农村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使用情况[9].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农业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较少,本文结合我国农业省份经济转型实际实施状况设计指标体系,相关指标和参考因素比较粗略,仅用作评价和对比分析,具体如表5所示.
3.2农业经济转型实证分析
对农业经济转型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价,可以更好的发现转型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也可以推断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的效果如何,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可以对农业经济转型状况进行粗略评价,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17查找相关指标数据,部分数据需要计算得出,存在数据误差,具体如表6所示基于以上指标体系的农业经济转型评价,将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作为本次评价的自变量,将农业经济转型效率作为本次评价的因变量,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不是单向影响,且各类关系不能直观获取,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方法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河北、辽宁等5个省份的农业经济转型进行评价[10].进行灰色判断分析,采用的方法过程与前文相同,结果如表7所示,从联系数和关联度值均可以直观判断山东省的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状况最佳.
4绿色农业发展与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相关度分析
4.1绿色农业发展与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相关系数测定
选取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变量,选取农业经济转型效果变量,以路径选择作为中介变量,借助前文5省份数据整理如下表8所示,使用spss统计软件测算相关系数[11],如表9所示.相关系数测算发现,绿色农业和水土流失-0.931*,呈现显著负相关,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确实能改善环境,绿色农业与化肥使用量-0.990呈现显著负相关,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确实能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和农业增加值0.960**呈现显著正相关,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确实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因此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对以河北等5个省份数据进行关联度测试,结果符合假设,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经济转型.
4.2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农业发展协同度模型介绍
假设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为农业发展方式选择,也就是农业转型路径选择,进一步假设绿色农业发展为最佳转型路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二者的协同度,来验证路径选择,绿色农业发展为协同原因,农业经济转型为协同结果[12],由此提出1个新的变量r,将前文统计资料带入spss软件中进行计算,进行标准化后,得到表10和表11.
5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对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效率进行评价,对绿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测算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农业发展协同度,验证研究假设,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科学合理路径是发展绿色农业,利用数据分析,找出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既有利于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时,优先发展重要因素,又有利于解决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绿色农业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其理论内涵在于农业产值和生态兼顾协同,通过探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经济规律和运行机制,以充分发展绿色农业的外溢效应,达到既发展了传统农业,又实现产业转型.绿色农业的发展与其价值的顺利、充分实现必须借助于市场.因此,绿色农业市场拓展的广度、深度与力度,营销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绿色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张速度以及经济发展的效率,关系到绿色农业经济能否顺利推进并使之成为引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领域[14].
参考文献:
[1]赖静,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对农业经济转型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14(8):19-20.
[2]邹薇.传统农业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对中国农村的能力贫困和转型路径多样性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5(2):34-47,80.
[3]李强.国外农业经济转型研究[J].世界农业,2013(8):42-44,66.[4]田丽.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农业经济,2016(5):36-38.
[5]邓远建,肖锐,严立冬.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120-126.
《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与绿色农业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