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及转型升级

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及转型升级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5-08 09:34
扫码咨询

  摘要:借助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利用2004—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省市种植业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种植业整体还是种植业内部都面临着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双重压力,长江流域种植业发展已处于亟需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形成各省市种植业及其内部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提出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要素禀赋结构;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新结构经济学

  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农业结构调整使我国农业获得了持续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1],尤其是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2016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随着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的不断变化,如何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开辟新途径,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寻求新突破,是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及转型升级

  1.研究区域概况、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研究区域概况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流域面积达180万km2,流经18个省(市、自治区),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上海市和重庆市这7省2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长江流域的农业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土地要素禀赋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劳动力充裕且成本相对较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资本要素充裕,区域内的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份均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长江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国33%,稻谷产量占全国的60.04%,棉花产量占全国17.53%,油菜产量占全国72.70%,园林水果产量占全国的22.31%。近年来,长江流域各省份种植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作为传统“鱼米之乡”的江浙沪地区,耕地资源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以谷物、油料、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种植业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日趋消退。

  1.2研究方法

  1.2.1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变动决定因素的主流研究方法。该方法将特定区域的经济变量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N)、结构分量(P)和竞争分量(D),通过三个分量的增长情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及其竞争力的强弱。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在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探究经济变量贡献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本研究采用该方法分析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公式为:

  1.2.2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

  本研究借鉴蔡银寅等[20]的方法,根据要素禀赋系数构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来分析长江流域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情况。其中,农业各要素禀赋结构系数的具体公式如下:

  2.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2.1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动态偏离分析

  2004年以来长江流域种植业均有不同程度发展,整体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这与近年来我国种植业整体发展情况一致。从表1的动态偏离分析结果可看出,长江流域在2004—2014年间,总增长量G(21169.41亿元)<份额分量N(23479.08亿元),说明按照全国种植业增长速度理论上带来的种植业增长额高于长江流域实际的种植业增长额,反映出长江流域种植业增长略微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结构分量P>0,表明长江流域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种植业生产结构方面优势明显,反映出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中,发展快速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竞争分量D<0,反映出长江流域种植业竞争力较弱,区域种植业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偏离PD总和为负,说明2004—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种植业发展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各地区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

  总体而言,长江流域各地区种植业生产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省市农业增长速度、生产结构优劣和区域相对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异。由表2可知,2004—2014年长江流域各省市种植业生150经济地理第37卷产总值增幅较大,反映出长江流域种植业发展迅速,势头较好。例如,湖南省以6936.41亿元的种植业总增长量位居第一,排在末尾的上海市,种植业总增长量也达到了197.27亿元。根据总增长量G与份额分量N的比较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的总增长量小于份额分量,说明这5省市的种植业发展滞后于全国种植业发展平均水平,湖北、湖南、四川和重庆这4省市种植业总增长量大于份额分量,说明对全国种植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映出长江流域靠近沿海地区省份种植业发展速度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结构分量D来看,除安徽省以外的其他省市结构分量的数值均大于0,但是数值之间的差距较大,最高数值的湖南省为2415.52亿元,最低数值的安徽为-15.01亿元,反映出长江流域各省市种植业发展快速的部门占比较大,种植业生产结构不断趋向优化,但是各省市之间种植业生产结构的优劣差异也较为明显。从竞争分量P的结果来看,长江流域除湖南和四川以外的其他省市竞争分量数值均小于0,而且数值之间的差异较大,反映出各省市种植业竞争力的显著差异。

  3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是分析我国有关农业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22],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23],新结构经济学也认为,最优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24]。根据公式(7)~(12)计算得到的长江流域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表4)的分析可看出,长江流域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各省市种植业生产结构及其内部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4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长江流域种植业发展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及其内部生产结构均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流域内各省市种植业发展也极不平衡,面临着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双重压力,已处于亟需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要素禀赋升级决定着产业结构升级,遵循比较优势是升级禀赋结构和持续产业升级、收入增长和减贫的最好方法,在每一个给定的发展水平上,市场都是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同时需要政府在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因势利导的作用[25]。结合长江流域各省市种植业生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体部署。

  参考文献:

  [1]宋洪远,廖洪乐.农业发展新阶段与战略性结构调整——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J].管理世界,2001(6):115-122.

  [2]高强,孔祥智.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估价与趋势判断[J].改革,2014(11):80-91.

  [3]Geref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48(1):37-70.

  [4]Humphrey,J.Schmitz.IndustrialOrganizationandmanufactur-ingcompetitivenessindevelopingCountries[J].SpecialIssueofWorldDevelopment,1995,23(1):1–7.

  向云,祁春节※,陆倩


《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及转型升级》
上一篇:民勤绿洲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农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下一篇: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化肥施用量的影响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