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湖北省豆类作物生产情况与发展措施

湖北省豆类作物生产情况与发展措施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2-02-26 09:46
扫码咨询

  摘要:对湖北省豆类作物的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及营养价值做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豆类作物的发展思路、目标及措施。

  关键词:豆类作物;生产情况;存在问题;营养价值;发展措施

  1湖北省豆类作物生产情况

  湖北省栽培的豆类作物面积较大的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小豆等。2015年,全省粮食总面积446.6万hm2,总产2703.3万t,其中豆类作物14.78万hm2,总产28.73万t,分别占粮食面积的3.3%,总产的1.1%。

湖北省豆类作物生产情况与发展措施

  1.1主要种植品种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豆类作物的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不断取得进步,已获得了一批优良品种。其中,大豆品种有中豆8号、鄂豆7号、鄂豆6号等高蛋白品种,中豆29、中豆30和中豆32、中豆33、中黄13等高油品种。蚕豆品种有启豆50号、青皮豆、78-2等。湖北蚕豆品种资源较多,以种子皮色不同分为青皮豆、白皮豆、红皮豆等。湖北推广良种主要有青皮豆和启豆系列品种。对于豌豆品种,50年代初期是以农家种为主,60年代以后开始引进各科研单位选育出的豌豆改良品种。其中有四川农业科学院杂交育成的团结2号、成都6号和3个软英食英大豌豆、食英长豌豆、食英小菜豌豆等,自1987年引进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发的中豌4号、中豌6号等菜豌豆品种种植至今,已有近30年的种植历史。绿豆品种有中绿1号和中绿2号、鄂绿1号、鄂绿2号、绿引2号、大鹦哥绿935、522、白绿6号、白绿8号、公绿1号、公绿2号等品种。

  1.2种植模式

  湖北省的大豆耕作制度主要有一年三熟和一年二熟。20世纪80年代以后,调整作物布局,采用多种栽培制度,在水田中有油-豆-稻、麦-豆-稻三熟制;在旱地中有麦-玉-豆、薯-玉-豆、麦-豆-薯三熟制;此外,利用低洼地、丘陵地、沟边地头特别是田埂上种豆的比例也较大。湖北省种植蚕豆多为水稻、棉花、玉米、芝麻等的后作,或与小麦、油菜、冬季绿肥等实行隔年轮作。豌豆常用于轮作、间作、套种和混作。在秋播区豌豆常作为水稻、玉米及甘薯的前茬或后作;在春播地区,豌豆常与玉米、棉花、高粱、茄果类、瓜类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于田边地角,或作为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的前作,也可与大麦、小麦等间作或混作。绿豆与夏玉米、甘薯、棉花等间作套种。大豆、绿豆等夏播豆类成熟收获后以商品杂粮出售,蚕豆、豌豆等冬播豆类以鲜食菜类出售。粮豆种植模式中,大豆、绿豆等夏播豆类主要与大麦、小麦轮作;蚕豆、豌豆等冬播豆类腾茬早,主要与玉米、花生轮作。

  1.3各模式产量及效益分析

  黄豆-小麦模式黄豆单产3750Kg/hm2,单价4.0元/Kg,产值15000元/hm2,扣除投入8250元/hm2(种子1200元/hm2、农药300元/hm2、化肥2250元/hm2、人工3000元/hm2、机械1500元/hm2),纯收益6750元/hm2;小麦单产7050Kg/hm2,单价2.0元/Kg,产值14100元/hm2,扣除投入8850元/hm2(种子900元/hm2、化肥2250元/hm2、农药450元/hm2、机械2250元/hm2、人工3000元/hm2),纯收益5250元/hm2。此模式年产值29100元/hm2,纯收益12000元/hm2。

  2豆类作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豆类作物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政府部门重视支持力度不够,豆类作物生产面积持续下滑;二是在生产上,多年种植后,由于重茬因素,导致病害严重,产量下降,且豆类作物种植面积不大,均为零星分布,规模小、效益低,还未形成集中产地和规模效益,缺乏名优特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较低;三是在良种繁育上,豆类作物种子成本高,农民不愿意购种,种子经营利润低,企业缺乏生产经营积极性,农民自留种比例大,现有的品种退化严重,特别是有些农民利用自留种作种,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品种多乱问题突出,新品种推广缓慢;四是在技术推广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得不到应有支持,推广部门积极性不高,优质良种推广速度慢,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普及率低;五是在产品开发上,豆类作物有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但种植零散,主栽品种不明确,产品质量没有标准,产品包装、冷藏保鲜、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力度跟不上,加工储运设备落后,加工滞后,营销体系不健全。

  3豆类作物的营养价值及利用

  豆类作物具有粮菜饲兼用、医食保健同源的特性,高蛋白、中淀粉,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元素,含有人体内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人类食物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对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在那些因物资匮乏无法获得肉奶制品的地区,价格低廉的豆类蛋白质是人们营养的理想来源。豆类作物是世界许多贫困地区改善饮食的主要食物。豆类作物的非食用部分可以用作动物饲料和农业肥料。它含氮量高,不仅能够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其生长,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消除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从而减少合成饲料、肥料的消耗,间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豆类作物为各种微生物营造了适宜的环境,可以有力地促进地下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状况。同时,将豆类作物与其他作物间作或轮作,可减少土壤侵蚀、防治病虫害。值得一提的是,豆类作物还是一种节水的蛋白质来源,与其他蛋白质来源相比,豆类作物消耗的水仅为其他蛋白质来源的1/10~1/2。食用豆类产品历来被人民所喜爱,主要食用方法有:一是作主食。直接与大米、玉米一起做成米饭或粥,或单独食用。直接磨成面粉,与小麦粉或玉米粉一起制作各种主食;二是作副食。如绿豆、蚕豆、豌豆作粉条、粉丝、粉皮;三是作蔬菜。多种豆类均可制作豆芽或摘青荚食用。蚕豆可加工制成多种豆制品,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湖北的小粒蚕豆多销往欧洲,颇受欢迎。豌豆又称麦豆、寒豆、荷兰豆,是具有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等多种用途的一年生或越年生的作物。种植豆类作物不仅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还可抑制某些禾本科谷类病害的传播,减少土传线虫的群体数量,是轮作中的好茬口。湖北省发展豆类作物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然气候适宜豆类作物生产;二是营养多样性需要发展豆类作物生产。豆类作物营养丰富,被称为全营养作物,其特殊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三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促进豆类作物的生产。

  4豆类作物发展思路与措施

  4.1发展思路

  围绕农业部“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更好地利用粮豆轮作,大力推广豆类作物,提供丰富营养,促进可持续发展。扩大面积,提高产量;树立名牌战略思想,做到适度规模,优区优栽,加快推进豆类生产标准化有机绿色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豆类产品进入超市,提高效益;示范高产菜碗豆品种,鼓励把蚕碗豆作为绿肥等养地作物推广。

  4.2发展目标

  到2025年,大豆面积达到53.33万hm2,单产2550Kg/hm2,总产136万t;毛豆4万hm2,单产10500Kg/hm2;蚕豌豆面积达到13.33万hm2,单产2250Kg/hm2,总产30万t;绿豆等其他豆类作物面积达到3.33万hm2。

  4.3发展措施

  4.3.1成立豆类作物专家指导组加强三农合作,密切联系生产,发挥专业优势,分区分作物,各负其责,着力开展生产指导、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专题调研等活动,切实做好豆类作物的生产指导和产业服务工作,提高湖北省豆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3.2建立豆类作物种子产业化项目改善豆类作物研究开发条件,增加科技储备,不断筛选和推出新品种,完善标准化的原种圃建设,重点抓好品种的提纯复壮,巩固扩大种子生产基地,增加种子储运设备设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种子质量,增加种子数量,及时更新品种,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4.3.3加强技术研究,创新种植模式一是抓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创新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落实,推广地膜覆盖和大棚栽培;二是研究制定豆类清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现有机无公害生产,生产有机产品和无公害产品。

  4.3.4建设豆类作物生产基地县一是加强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实行规模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搞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引进优质的名、特、优品种,采取5个统一的办法,即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订单生产,统一收购加工,切实抓好豆类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4.3.5扶持豆类作物特色产品开发加快豆类作物加工企业建设,创品牌、争名牌。在豆类作物集中产区,帮助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加大对贮藏条件及市场流通等设施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流通和产业化基地。开发名优特豆类产品品牌,加强产业和产品品牌宣传,组织豆类产品进入超市,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湖北省豆类作物的产业化进程。

  涂勇


《湖北省豆类作物生产情况与发展措施》
上一篇:关于提高特色鲜食甜糯玉米种植效益的探讨
下一篇: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