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那点事农业职称论文》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职称那点事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28 10:24
扫码咨询

  摘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详细阐述了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客观分析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要优化创新环境,培育科技产业,发展循环农业,着力技术集成示范等措施,增强基地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持续发展以及示范引领等综合能力,为农业科研院所基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研究;开放基地;功能定位;发展现状;建议

  农业科学试验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第二实验室”,是促进科技与农业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是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是示范推广成套化、标准化农业新技术的辐射源。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农业科技进步是确保粮食安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隶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孵化和现代农业展示的重要平台,培育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基地功能定位

  基地地处黄河北岸新乡市平原示范区,107国道及郑焦高速公路西北方夹角处,占地383.73hm2,总投资12亿元。基地分为农业科学试验区、科技产业孵化区和现代农业展示区三大功能区。

  1、农业科学试验区

  农业科学试验区占地157.07hm2,主要开展农作物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动物胚胎工程、精准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学科的试验研究。农业科学试验区采用规整式的传统农业布局形式,按需划分为大小不等的试验单元,开展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油菜、芝麻等多种农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在试验区的核心位置集中建设了与农业科学试验配套的晒场、农机库、挂藏室、工作室、样品库、气象观测站等农业科研辅助设施,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条件和保障。

  2、科技产业孵化区

  科技产业孵化区占地90hm2,主要是利用和发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和新技术、新成果优势,开展农作物种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与保鲜、工厂化育苗、高效低毒农药、专用肥料、新型饲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良种牛羊胚胎生物技术等的中试与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物化产品的形式服务农业、农民。同时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

  3、现代农业展示区

  现代农业展示区136.67hm2,以龙湖为核心,连接农业科学试验区和农业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孵化区,以“绿色、生态、环保、健康”为理念,集农业科技展览、成果展示、科普培训、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该区主要功能包括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设施农业(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旱地农业的示范和国内外名特优新农作物品种及珍稀植物资源的鉴定、驯化、展示等,以及为全省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农业发展史,农业科技发展史,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珍稀优质农产品展览等。

  二、基地发展现状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托基地良好的试验条件和有力的后勤保障措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豆、油菜、芝麻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十字花科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棉花工厂化育苗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研究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其中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芝麻育种研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十一五”以来获得级、省级科技奖励133项,其家科技进步奖7项、发明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获省级以上审定新品种180项、专利380项,争取到小麦工程实验室等和河南省各类创新与中试平台项目47个[1]。

  2、示范推广服务效能显著

  河南省农科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突出科技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与生产应用。近年来,围绕打造以基地为中心的“科技成果示范圈”和实施“52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抓手,集中全院科技力量,组织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精干技术力量深入全省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业产区,开展了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在全省先后创建主要农作物示范基地115个,累计示范面积10万公顷以上,推广辐射面积达134万公顷以上,总增产粮食8.36亿千克,总增产油料1.27亿千克,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三、问题与建议

  1、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建设与优化,重点以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资源共享利用为目标,以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系统、基地基础设施及新型农机具购置等配套设施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绿色、和谐、发展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基地整体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运用、配套开发、展示推广,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2、着力培育科技产业,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2]。科技产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新技术、新成果以科研产品服务农民农业的重要形式。因此,要发挥基地科技产业孵化区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现有入驻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研发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吸引多元化的企业入园,通过市场引导、专家指导、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孵化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出具有市场地位和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和农业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着力发展循环农业,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基地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田间杂草及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约250万千克以上。为强化秸秆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秸秆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技术研究[3],建设有机肥生产设施,对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加以综合利用,形成“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有机还田”为主线的循环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基地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新方法、新途径,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4、着力技术集成示范,提升示范引领能力

  根据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现实需求,重点围绕粮、棉、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集成,集中示范一批粮、棉、油作物优良品种、高产技术、高效模式,提升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围绕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技术集成,推进园艺作物生产育苗、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绿色产品生产等技术的示范,提升园艺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水平;围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围绕健全猪、牛、鸡等畜禽良种繁育和防疫体系,组装和熟化一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提高畜禽良种率、标准化饲养和疫病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茹水江,田恒方,等.农业科研基地建设管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为例[J].农业科学管理,2013(6):28-30.

  [2]李巨光.浅议绩效考核制度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应用[J].农业科技管理,2004(6):54-57.

  [3]戴敬,严巧玲,等.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9).

  白乐高,马丽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上一篇: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下一篇:“红茄”梨在河南灵宝的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