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08 09:16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与落实,对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与顺利发展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乡村经济在时代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建设缓慢、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积极面对乡村经济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使乡村经济得到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与落实下,我国农村能够充分地获得政府投入与政策支持,能够切实地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使乡村经济呈现出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特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譬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低”等。而要想切实解决此类问题,我们需要在明确乡村振兴理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出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以此推动我国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是党于2017年提出的乡村发展战略,重点突出并强调“三农问题”在国际民生中的地位,并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抓手,切实提升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质量与效率。在基本原则上,乡村振兴的贯彻与落实需要始终坚农民的主体地位、乡村的全面发展及农村的优先振兴,以城乡融合为导向,实现生态环境与乡村经济的和谐发展,通过循序渐进与因地制宜的方式,完善和巩固我国乡村地区的经营制度,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与稳定,从而在“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层面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来讲乡村是拥有经济特征、社会特征、生态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具备“文化”“生态”“生活”“生产”等多种功能,能够与城市“共生共存”“互促互进”,“协同建构”人类发展的基本空间。因此乡村兴旺与国家发展存在者紧密的内在联系,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助力。然而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居民日渐增长的诉求与不充分的发展条件间的冲突和矛盾,却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乡村振兴的方式,缓解这种需求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乡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层面上,推动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出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发展,提供抓手和助力。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乡村经济是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抓手,是我国解决收入不均衡、农业发展滞后及实现“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目标的逻辑归属。是重塑和调整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和巩固经营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创新“支持”体系,传承农耕文明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乡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质量与成效。

  (一)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由于幅员宽阔,地处偏远的乡村地区难以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帮助,严重影响到乡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偏远山区及农村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存在显著的“文化闭塞”及“信息封锁”的问题,致使现代化的发展理念,难以深入地融入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致使乡村经济发展更加缓慢。首先,偏远山村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资源禀赋较高的乡村地区在享受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并得到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使乡村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资源禀赋及地理条件匮乏的地区在政策支持下,难以发挥出政府政策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无法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获得成长,进而导致我国乡村出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平衡的问题。此外,在地理条件上,沿海地区的乡村农容易得到我国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譬如粤港澳经济发展带附近的乡村,可以得到充足的产业资源。而西部地区则难以获得丰厚的资源支持、技术支持。

  (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只能通过农产品销售或农副产品加工的方式维持经济收入。但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导致我国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到波及和影响,使农民的经济收益大打折扣,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增产增收的要求,致使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而在经济来源的层面上,农民的经济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以农副产品销售为主,部分农民甚至会选择进城务工,致使当地经济缺乏人力支撑,导致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其原因在于当地的产业发展、技术渠道及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难以帮助为当地居民提供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在农业发展的层面上,由于现代化思想及理念的渗透程度不够,导致当地的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程度较低,在农业经济建设的层面上,还难形成“规模效应”。其中流通要素的流通模式,还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难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流通,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乡村振兴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要想推动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以改善民生、消除贫困为抓手,从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我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因为,三农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和要素,只有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满足农民的经济诉求,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保障与抓手。而在实际的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以满足乡村居民经济收入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注重农村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抓手,是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保障,同时也是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优化产业政策的方式,实现区域的统筹化与标准化目标,引导并鼓励集团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凭借自身的产业经验,盘活乡村产业,使乡村农业形成独特的经济组织与生产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以省会城市、直辖市为抓手,通过调动大型企业的积极性,将城市资源辐射到不同的山区和地区。譬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的方式,使大型企业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建立农业组织,通过扩宽产业链条的方式,帮助大型企业获得丰厚的农业资源,提高品牌建设质量,均衡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质量。而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即在当地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等资源优势不够突出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联合集团性企业挖掘农村地区的其他资源优势,或者通过构建产业基地的方式,突出当地的资源特性与特点,并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产业化对当地农业、农民带来的机遇或机会,确保产业化发展能够切实解决当地的农民收入问题。譬如将旅游产业与农业经济融合起来,能够形成农业旅游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

  (二)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生产要素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但不合理、不科学的生产要素流通机制,将严重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结合流通要素所存在的流通问题,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构建出相对科学的流通机制,整合并优化资本、技术、人才及资源等流通渠道,畅通生产要素的流通环节。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通过培养拥有现代化理念和思想的优秀人才,提升生产要素流通的质量。而在经济来源单一化的问题上,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优化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方式,将新媒体模式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环节中,使农村居民彻底摆脱传统的销售模式,借助网络金融的优势,拓宽经济收入。而在管理要素流通上,各级主管部门应在做好市场调控与引导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拥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企业家和实干家,下沉到农村地区,通过交流管理经验的方式,破解农产品在销售、价格及营销等层面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农业经济上,我国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要素流通机制,将技术要素、管理要素、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整合起来,使现代化理念融入农业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中,切实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结语农村经济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贯彻与落实的抓手,是实现农民增长征收、产业兴旺发展的关键。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发展不均衡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从“产业化发展”与“生产要素流通”的角度出发,切实破解农村经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以三农问题为抓手,注重农民的经济收益,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诉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借助农村经济建设,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光虎,李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226-230.

  [2]张晓冬,石径溪.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8):24-26.

  [3]黄好.产业转型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趋向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35-136.

  张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一篇: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
下一篇:云南省蔬菜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