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域下现代农业技术浅析
摘要: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已经成为许多竞相发展的重点。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技术发展论指示着我们将现代农业技术扩散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的传统性质和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在发展和应用中面临着阶段性困境,我国如何正视并处理这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而这也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走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现代农业技术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基础理论
(一)现代农业技术的内涵
现代农业技术是一种高知识密集的先导技术,体现着现代人类对自然的高级能动关系,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功能和特殊的社会功能,是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传统农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农业技术长期停滞,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经济资源的不断投入,是典型的粗放发展方式。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及可投入资源特别是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刚性约束,决定了必须依靠技术来解决农业问题。现代农业技术是改造传统农业的第一推动力,对传统农业的影响和对农业科技的全面渗透,是传统农业科技革命所无法比拟的。根据对农业现代技术的初步定位,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代农业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科学发展基础上的成果转化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方法的总和,即农业发展到较高的阶段,劳动主体在农业科学实验、农业科学管理以及农业生产实践中,根据对象性活动所付出的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总和。这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根据现代科学理论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而发展成的各种农艺流程、加工方法、农业技能等;二是将这些流程、方法和技能付诸实现的生产资料;三是适应现代农业劳动分工和生产规模等要求的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现代农业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具有一般传统农业技术所不具备的高战略性、高创新性、高增值性和高渗透性,只有及时产业化,才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发展论
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对技术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经济关系中的重大作用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作为物质手段的技术,是现代生产的必要前提,他说,人要在生产上消费自然力,就要有一种“人的手的创造力”,由此可见,技术的理论基础及科学也是现在生产的必要前提。“不变资本的这种再生产都是以固定资本、原料和科学力量的作用为前提,而后者既包括科学力量本身、也包括为生产者所占有的,并且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实现的科技力量。”显然,在马克思看来,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但科学只有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社会经济的现状又决定着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即经济—技术—社会经济的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辨证的发展过程。虽然马克思的论述是在近代科学技术以及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它首要性地指出技术对物质生产的潜在推动力,让我们更明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农业信息化为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而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也是如此表明的,无论发达还是发展家都要尽力将现代农业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现代农业技术是通过有效地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产品增加农业投入和装备农业,用现代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办法管理农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近十多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加快了农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我们以精准农业为例,精准农业是一种综合集成现代化高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其核心技术是GIS、GPS、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高科技的精耕细作农业能够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预先采集到的农田土壤、农作物生长环境及生长状况的地面、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农艺措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可以预想,中国农民将会隔三岔五收到一些卫星图像,那是他们自家耕地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通过影像,他们能够一改从前“力蒸足暑气,背灼炎天光”的境况,将农田的虫害状况尽收眼底以获取庄稼的长势征兆,然后在车载GPS和电子地图的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及时预防病虫害,并精准引水引肥,不产生污染的同时,真正实现绿色农业。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应用在效率及资源利用上的明显优势,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意义做出总结。
1.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业资源短缺的关键。农业技术能够使单位土地资源的产量提高,以前不可用的土地为良田。以色列人均耕地极少,却在新成立后短短几十年产量提高了12倍,这只是因为他们研发出高产的新品种。
2.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产品安全供给问题的关键。我国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依据现有经验对其进行改造,一般至少可以增产粮食每公顷1500千克。
3.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国民经济中农业的比重下降,非农业产业的比重上升,而“十五”末期的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中贡献率达到50%以上。
4.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在解决了上述几大难题后,就大大缓解了生存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精准施肥,降低污染的同时又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新农药的研发,高效低毒少残留,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系数。
5.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民收入的关键。运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农业加工率和增值率增加,附加值高,农产品品质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实现增收。
6.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产品竞争力问题的关键。同国际农业生产水平相比较,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算比较落后,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有利于在进出口贸易中赢得比较优势。
7.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村信息化、城市化的进程。目前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发展了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业,使得农业市场的信息交流成本降低,农村供求信息和农产品批发价格更加透明化。同时,现代农业技术对城市化的影响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推断的: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产业集群,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升级,使得大量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此相适应,城市化深入又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为现代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我国现代农业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之道
(一)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大,耕地资源有限,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障碍
1.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影响技术应用。农业区域限制性强、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投资回报,是个微利行业,收益低,这意味着农业技术应用的双重风险性,不仅要考虑其竞争力,同时还要承受多元与多变的自然环境考验。
2.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科研机制不合理,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基于等量资本要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农业科研投资主体主要局限于政府,企业与个人不愿把资本投入农业这一微利行业。同时,农业规模小,数量少,分散性强,加之民营科研机构凤毛麟角,现代化农业又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于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远大于供给。
3.现代农业技术的供需间存在结构性失衡。供需错配,是农业技术应用的一大尴尬,农业科研成果与生产脱节,不符合农户生产的真正需要,而农户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无人问津。
4.农业技术缺乏有效推广。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有待提高,技术市场规范体系有待完善,要打击技术传递机构坑农害农的行为。
(二)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使技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需要在社会生产中作出相应调整
1.政府进行宏观政策调整。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要在农业政策作出适应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改变,例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规格标准体系等。
2.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将技术转化为产业及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3.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技术的产权交易与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产权只有明晰,品种权、专利权等只有得到充分保护,才能激励技术创新,保证现代农业产业在竞争中壮大。
4.完善现代农业技术的区域格局和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由于我国各个区域农业资源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我国需要合理设置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水平。
四、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化
三农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我国要坚持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国际风险、维护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做出的必然选择。同时,在开放经济时代,更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确保农业安全结合起来,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结合起来,把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真正走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翼川.现代农业概论[M].北京: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王雅鹏.农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冷晓明.农业产业化概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刘婷华
《经济视域下现代农业技术浅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