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造林中的抗旱技术
本篇林业论文研究造林中的抗旱技术。《吉林农业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技术刊物。主要刊登作物育种、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牧兽医、果树园艺等专业的科学论著、试验研究报告、推广技术、农业科研动态及国外农业考察报告等。刊载文章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取材真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计量标准,编排规范。
一、整地
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分别采用鱼鳞坑、反坡梯田、穴状等整地方法,以改善土壤水分等立地条件。要严格技术标准,保证整地的深度、宽度和断面形式质量,还要尽量保留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二、造林时间
春季造林的关键是掌握一个“早”字,宜早不宜迟,应在土壤化冻后立即开始造林,在苗木萌芽后停止造林。造林时间顺序一般先平地后山地,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先萌芽早的树种如柳树、杨树等,后萌芽迟的树种。造林时还应掌握最好在雨前、雨后和阴天进行,杜绝大风、强阳天造林,以免苗木失水过度而影响成活。
三、苗木准备
苗木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物质基础。苗木的选择要坚持适地适树,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根据立地和造林目的,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树种和抗旱、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造林用苗必须是经过验收且具备“一签两证”的Ⅱ级以上优良苗木。
起苗要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避免强阳天和大风天气起苗。圃地土壤干旱的要提前3—5天灌水一次,使苗木吸足水份。起苗要保证根系完整,不损伤树干,修去多余枝叶、根系,细致包装。要重点保护苗木的根系以防失水,尽快运往造林地及时造林。
要做好起苗、运输、造林等环节间的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以减少苗木水分的散失。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及时假植、浇水。
四、苗木栽前处理
1、截干处理:萌芽力强的树种可将苗干截掉,保留主干10—20厘米,杨树、垂柳等保留主干150—200厘米。经济树种一般按定干高度短截。截干可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
2、浸根处理: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栽前要对根系浸水1—3天,使苗木吸足水分。
3、生根粉处理: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使用时,一般是将经济苗等裸根苗根部放入ABT3号25ppm溶液中浸泡1小时,或用ABT3号25ppm溶液和成泥浆,苗根蘸泥浆造林。
4、生根保水剂处理:生根保水剂具有强力快速吸水、高度保水、反复供水的突出特点,可以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纯水,可为苗木根系直接提供水分。使用时,将生根保水剂与水按1:200的比例充分吸水,形成冻状物,蘸根后造林。也可将10—15克生根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苗木根部后覆土。
5、植物蒸腾抑制剂处理:选择无风、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将蒸腾抑制剂用水稀释200—500倍,均匀喷洒于苗木的叶面和枝干,以滴水为度,可有效抑制苗木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
五、节水和保墒措施
1、深坑低埋法:整地时树坑要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20—30厘米,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2、铺床盖被法:在整好的树坑中,底部先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埋土栽植,浇水后再覆一层塑料薄膜,用土压实,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苗干套袋法:经济苗木柿子、枣等,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
4、覆盖法: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农作物秸秆、石块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封堆固苗法:苗木栽植后,及时浇足水,封大堆,扩盘1米见方,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六、栽植及管护
春季造林一般采用裸根苗穴植法。苗木运到造林地后应及时分发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在造林地就近选择阴凉、背风、安全处假植。由于道路等原因,一般假植、存放地都和造林地有一定距离,栽植时一定要做到栽多少运多少,杜绝将大量苗木露天长时间堆放,以防苗木失水。小苗栽植时要放入盛水的水桶中,或者用湿布包裹苗木,取一棵栽一棵。
苗木栽植要严格“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深栽、根土密接、分层压实,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埋土一定要踩实,防止大风摇动树干,根部灌风失水而死亡。
苗木栽植后,要落实林权,要精细抚育,包括浇水除草、施肥施药、整形修剪等,要加强管护,防止人畜毁坏,确保成活成林,尽快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总结
1、由于生态比较脆弱、气候异常、连年干旱,特别是春季干旱缺水,虽然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研究探索,在造林中采取一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干旱问题仍然是困绕林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需要继续研究推广新的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实效。
2、当前,基层林业技术人员较少、任务重,深入基层宣传林业生产技术的机会较少,群众缺乏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自觉性,使很多适用、实际、实效的抗旱造林技术难以全面推广[4]。
3、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一项公益事业,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通过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量等方式,彻底改变林业生态效益的滞后性、间接性、公益性。在工程造林施工中,扩大抗旱造林规模,提高科技应用含量,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抗旱造林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如果能够在今后的林业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采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有助于林业生态效益最大化。
《林业论文造林中的抗旱技术》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