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策略

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策略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9-06 10:16
扫码咨询

  摘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开展是对传统林业发展理念的重大颠覆,通过协调好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充分利用好林业资源,发挥其应有价值功能,有利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予以高度重视,给大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内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显著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推动林业产业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策略;多元经营;精细化管理

  近年,国民对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愈发关注,和地方陆续推出了利好政策,给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各个地区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林业生态工程,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对于改善气候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资金较少、缺少科学规划、管理不够精细等,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加以改善。对此,林业管理部门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打造高水准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持续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从而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策略

  一、新形势下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内涵

  (一)多元化发展

  不同时期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有着明显差异,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人们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获取生产资料上,保证基本生活所需。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悄然占据上风,迫切希望能够居住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面对严重受损的自然生态和濒临枯竭的林业资源,依靠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来达到恢复生态平衡、保护林业资源的目标,俨然成为了新形势下我国林业生产的重要任务。考虑到林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密切,探索林业生态工程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与其他产业协同起来构建完整的利益链条,能够创造更为可观的效益,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一个创新思路。

  (二)可持续发展

  自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各行各业掀起了改革浪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一个产业,林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进行各项战略部署。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思想,着重处理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工程建设的关系,创建协调发展格局,保质保量地完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削弱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那么我国社会经济就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发展与保护并举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于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层面上,不同地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运用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因此发展速度有着快慢之分,环境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比较科学的方式是将二者摆在同等位置,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时充分考虑地方环境状况,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之余,不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和关键点,藉此来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呼吁大众主动参与相关工程建设,凭借群众力量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加速林业生态系统的修复,既可以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又能够为林业发展开创更加光明的前景。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投入不足

  这一问题的发生主要源于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一直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较少,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不宽泛,当地群众的认识不够深刻,都会影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屡见不鲜,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出现了原有林业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滥砍滥伐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愈发脆弱,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灾害来临时毫无抵御之力,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处于岌岌可危之势。

  (二)缺少科学规划

  为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需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计划方案为指导,由素质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实施各项工作,任何一个先决条件不满足都可能会引发工程质量下滑的问题。目前有些地区尚未结合自身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所用技术措施不够先进合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没有定期组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树种比较单一,种植间距设置不当,使得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差。再加上与其他产业发展相脱节,违背了综合治理的原则,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价值发挥因而受到了阻碍。

  (三)管理较为粗放

  首先,林业生态工程设计阶段的勘察和设计工作成效不佳,实地勘察不到位,所得数据不完善,没有基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各个地区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设计大同小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成本过高、树种单调、缺乏特色等问题。其次,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给违规操作制造了机会,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频频发生,对工程质量的危害极大。最后,抚育管理阶段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不够精细化,未在规定时间采取对应管护措施,不但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而且威胁了林木的健康生长。

  三、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优化策略

  (一)采用封山育林方式

  人们的活动会对林木生长产生巨大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削弱这种影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封山育林,禁止当地群众在林地种植、放牧、樵采,借助于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促使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健康。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与当地群众进行沟通,获取他们的支持,将封山育林的持续时间、具体范围告知群众,才能保证封山育林的顺利落实。在封山育林的区域要设置围栏和警示牌,让群众注意避让,防止不知情的群众进入此区域,制约森林的自动更新。这一方法通常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域实施,投入成本不高,取得的效果显著,深受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参建主体单位的青睐。

  (二)加强主体责任划分

  部分单位及工作人员错误地认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并不重要,对自身职责不够明确,出现问题时只会一味推诿责任,不重视去解决问题,致使工程质量偏低,难以稳定发挥功能,群众利益受到了侵害。针对这种情况,应选择信誉度高的施工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在施工合同中详细规定各方主体单位及各岗位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进行妥善处理,彻底打消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和高效性,确保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即可得到控制,不会过多地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为工程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林业生态工程正式施工之前要深入研究我国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和实地勘察结果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建立联动机制,鼓励各个部门在林业生态工程实施阶段加强沟通与合作,致力于平衡好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提高主体单位参与度,创造主体单位互利共赢的局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管理平台,用于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信息,供部门及人员的交流,打破信息壁垒,挖掘信息价值,做出科学决策,及时处理问题,助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与高效开展。

  (四)加强技术设备引入

  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会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主要包括育苗技术、品种改良技术、林业管护技术等等,有利于实现对林木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保证林木成活率达标。除此之外,研发和生产无毒害性的农药和化肥,在林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可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运用多种现代化、先进性措施来监控林木生长状态,有针对性地实施管护,维护林木生长安全,促使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更加趋于健康和稳定。

  (五)支持民生林业发展

  要重点发挥民生林业的作用,争取达成“因林而富、因林而美、因林而绿色”的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当地优势,完成市场的拓展,实现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产品增值。同时,要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抚育工程的建设,并对社会造林、特色经济林基地、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林、生态林等的落实展开指导与规划,增加林业生态工程的实际产出,提升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六)优化林业经营方式

  每个地区通常会有一些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特色资源,建设生态林业,将林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相关联,打造当地独有的特色产品,会对大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例如,可以根据地方气候环境优势栽种果树,推广和销售果品,利用品牌效应增加利润。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和配套设施,让各个地区的游客既能享受回归自然的奇妙之感,又能获得现代化、便利化的旅游服务,是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同开展的成功例子。

  四、结语

  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已经成为各个地区积极推动的重要工程项目,需要更新工程建设理念,运用多元化的建设方式,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落实及其价值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生存家园。

  参考文献:

  [1]张黎.新形势下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绿色科技,2017(13).

  [2]孙靖.新形势下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浅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02).

  [3]宫春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17(02).

  [4]张永伟.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在天然林经营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20(01).

  李磊邵光明


《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策略》
上一篇:新时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发展
下一篇:光电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