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职称论文》冲突话语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述

冲突话语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述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09-18 09:28
扫码咨询

  【摘 要】 目前国内冲突话语研究可以分为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冲突话语研究、冲突话语结构研究、冲突话语交际策略研究、 冲突话语语用效应研究以及冲突性话语生成机制研究五类, 并具有术语统一和研究视角多样化的特征,但是在研究方法、语料收集、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理论本土化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冲突话语;语用学;人际交往

冲突话语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述

  冲突与缓和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状态 ,也是语言使用中话语选择(包括言语行为、语句、词汇等)及其语境下语力博弈的两种常态(冉永平,2010)。冲突性话语指的是一方话语与另一方话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继而产生话语冲突(赵英玲,2004)。自 Brennis&Lein (1977)、Boggs(1978)开始探究儿童争辩性话语及其结构形式后,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冲突话语进行深入研究(杨文秀,2013)。赵英玲(2004)《冲突话语分析》一文揭开了国内冲突性话语研究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国内冲突话语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运用 CNKI 高级搜索引擎,以冲突性话语为主题词,共搜到期刊论文 292 篇。鉴于文章的篇幅和代表性,本文的研究论文均选自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的论文,总共 35 篇。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国内冲突性语用学研究分类为:1)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冲突性话语研究; 2)冲突性话语结构研究;3)冲突性话语交际策略研究;4)冲突性话语语用效应及意义研究;5)冲突性话语生成机制研究。

  一、冲突话语国内研究分类

  (一)语用学理论与冲突话语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运用语用学经典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顺应论、面子威胁理论、话语分析理论、人际和谐管理理论以及话语权理论等采取自上而下的分析模式对冲突话语进行探讨研究。

  赵忠德等(2005)基于关联理论探讨话语冲突的现象,尝试从认知角度探讨话语冲突发生的原因。研究认为缺乏关联性是导致话语冲突的真正原因。冉永平(2010)涉及了冲突性话语对于人际关系的语用效应及其语言表现形式,并基于适应论探讨了冲突性话语引起的趋异趋向。冉永平等(2011)以《红楼梦》中的冲突回应为研究对象,以 Brown 和 levinson 的面子威胁论为框架,探析人际冲突中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赖小玉(2011)以夫妻冲突话语为语料,基于顺应论,探讨了汉语语境下夫妻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特征,即心理因素制约下对消极情感、交际者动机、社交因素制约下双方平等且亲密关系的顺应。刘杨(2012)就如何基于话语分析从会话策略、会话结构以及会话风格三个角度对冲突话语进行研究。冉永平(2012)基于 SpencerOatey 的人际和谐管理模式,以冲突话语为研究语料,从面子管理和社交权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了人际和谐管理模式。周娜(2013)以关联理论为分析视角,旨在探讨电视剧《心术》里医患话语冲突的原因。研究认为,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不能够给予对方所需要的信息,则会发生话语冲突。杨文慧(2013)以话语权为理论基础,以商务谈判话语为语料,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的商务人际关系下的冲突话语的位置、主体性质以及它们与话语权利和权力的关联。周娜(2014)以电视剧《断奶》里的语篇为语料,以顺应语境为研究视角,认为性别因素、生活经历、价值观以及家族关系的不顺应是导致家庭冲突话语发生的主要原因。龚双萍(2014)以钓鱼岛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冲突性网评为语料,运用 Langlotz& Locher 的冲突话语与情感立场理论以及 Spencer-Oatey 的人际和谐管理模式,构建了冲突性网评情感立场的语用解释框架。研究指出,直接情感立场表达、间接情感立场隐含和情感描述是情感表达三大主要形式。胡春雨等(2016)以电影《Jobs》中的冲突性话语为语料,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探讨了 Jobs 如何管理商务交际中的会话冲突。

  (二)冲突话语的结构特征研究

  赵英玲(2004)采用结构分析法,为国内学者构建了冲突话语结构模式,即起始话步、冲突话步及结束话步。后续冲突话语结构研究要么依此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要么按照此模式进行创新,如赵英玲等(2009)基于论题和论据的线性关系,认为汉语冲突言语事件中的论证话语含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混合结构三类,而论证结构有单一论证、多重论证、并列论证和从属论证。李祥云等(2007)指出重叠、打断、重复和偏好人生攻击是争吵话语的独特语言结构。周丽颖(2009)将冲突性话语分为指令—拒绝型、质问—反抗型以及挑战—对抗型,并指出言说空间的矛盾性会导致冲突性话语的发生。许炳坤(2009)指出,新闻访谈类型的冲突性话语具有话轮抢断、相邻对变异以及回避现象的话语结构。杨骁勇(2013)以机场安检对话为研究语料,从起始话步、冲突话步和结束话步三个方面探讨了冲突性话语的话步结构性特点,并提出了缓和策略维护人际和谐。

  (三)冲突话语的交际策略研究

  该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交际双方在发生语言冲突后,交际者所运用的交际策略。

  龚双萍(2011)对军人工作会话这一机构性话语中的不同权势关系下的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回应策略和权势的动态发展进行了语用分析。其认为权势关系是回应策略的重要语境参考因素,并具有动态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而回应者采取不同的回应策略正好体现了针对权势关系的动态顺应。史红梅(2011)论述了戏剧冲突性话语中礼貌策略与权势的关系、礼貌策略对戏剧冲突性话语的修饰作用以及戏剧冲突与不礼貌现象。该研究表明,在戏剧的冲突话语中,礼貌策略的恰当使用能够充分表现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韩艳梅(2013)研究了间接性话语的冲突回应及说话人权势的非对称现象。其认为医生是两者中的高权势者,而患者和家属则属于低权势者。但当两者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时,两者的角色、权势关系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李婧(2013)指出,冒犯性话语的直接冲突回应有对撞性、蓄意性以及顺应性语用特征,以反问、詈骂、嘲讽和威胁等语言手段为语言实现方式,并能够表达不满、否定与讽刺对方和激将对方等语用功能。邹丽玲(2018)探讨了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家庭冲突性话语的语用效应。研究从语言层面上将听话者的应答划分为冲突性回应、虚假性“缓和”回应和沉默回应三种形式,旨在揭示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但是通读整篇文章,并没有发现作者对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

  (四)冲突话语语用效应及意义研究

  冲突性话语语用效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和谐—挑战,但冉永平(2010)、张玮等(2016)也认为冲突性话语具有维护人际和谐的积极作用。

  刘平(2010)认为冲突性话语中元语用话语语用表征类型可以分为施为性、强调性、态度性以及否定评价性元语用话语,具有挑战对方的身份和权势、威胁对方的面子、展示身份与地位的优势和力量以及明示对立的立场与态度等作用,会加剧冲突。冉永平等(2011)指出,有意冒犯性话语具有蓄意性、对撞性和负面性的语用特征,并且批评、责备、嘲讽、威胁、詈骂、负面类比和言辞攻击等为其语言表达方式,具有阻扰对方做某事、激将对方、维护面子、表达负面情绪的语用用意,对人际关系具有解构作用。刘平(2012)将机构性会话冲突中元语用话语分类为立场展示性、信源性、免责性、施为性以及评价性元语用话语,具有积极语用调节功能,即可以调节交际内容的理解、人际关系以及交际期待。苗宁等(2015)以戏剧中的话语为语料,指出挑衅话语具有蓄意性、工具性和明显的言后效果的语用特征,可以分为抱怨型、驳斥型、质问型、责骂型和指令型。张玮等(2016)以驾校训练对话为语料,阐释了规约化不礼貌程式及其典型特征,探讨了规约化不礼貌程式如何构建个人身份、关系身份、社会身份以及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认为规约化不礼貌程式身份建构可以呈现和谐挑战和积极和谐取向。

  (五)冲突话语生成机制研究

  该部分研究主要涉及到冲突性话语发生的原因,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冲突话语发生的具体过程,即冲突性话语是如何在交际者的脑海里产生的,其产生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周丽颖(2009)选取了话剧《雷雨》中三个激烈冲突的片段作为语料,指出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原因是言说空间的矛盾性,并且其结束方式体现了话语权的受控性。南佐民等(2010)指出,作为对话主体的人有“社会化自我”和“非社会化自我”二元特征,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所采用的正误二元对立的话语手段与自我二元的双重互动就成为了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原因。刘杨等(2012)以贵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关于冲突话语的认知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制约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冲突话语的认知现状为:(1)冲突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是发生在关系一般的交往对象之间;(2)宿舍是主要的发生场所;(3)分歧是主要的引发方式;(4)冲突时倾向于用家乡话并伴有肢体行为;(5)对原来的交往关系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效应。研究认为,个人主观因素(如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礼仪等)和微观社会因素(如全体状况、空间距离以及交往频率等)是影响大学生冲突的主要原因。研究最后从个人自我反省、避免产生分歧以及加强交流三个方面提供建议以制约冲突话语的发生。程千山(2012)探讨了身势语与会话语的主观性冲突。研究认为,身势语与会话语的语义信息、指向冲突以及情感表达冲突是身势语与会话语主观性冲突的主要表征形式,而导致冲突发生的三个语用因素则为说话人、语境以及听话人。

  二、研究成就

  (一)概念术语的统一

  赵英玲(2004)认为,一方话语与另一方话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继而产生话语冲突。冉永平(2010)认为,冲突话语是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之间出现的异议、反对、争论、争吵、反驳、侮辱、谩骂等对抗性的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纵观两位学者的观点,冲突性话语可以概括为交际一方对另外一方的不赞成,表现形式可以是语言或非语言,具有分歧性、负面性和干预性。国内学者关于冲突性话语的研究,都基于该术语的界定。研究话题术语界定的统一,对于该话题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Kakavá(转自李祥云,张德禄,2007)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冲突话语(: 1)冲突的结构特征;(2)冲突的交际策略;(3)冲突的协商与解决;(4)冲突的意义。基于文献,目前国内的研究除了结构特征、交际策略、意义之外,还涉及到语用学理论的应用以及冲突话语生成机制的探讨。与此同时,学者们还积极探讨了冲突话语的子范畴,如李祥云等(2007) 探讨了争吵话语的结构特点,冉永平等(2011)探讨了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苗宁等(2015) 研究了人际冲突中的挑衅话语。杨文秀(2012,2013)认为冲突性话语可以分为显性冲突话语与隐性冲突话语,并归纳了隐性冲突话语的 11 种语言特征,即双关、隐喻、反语、夸张、类比、对照、委婉、暗讽、引用、反问和设问。其认为隐性话语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性层面的合作与否。许艳玲等(2013)论述了隐性冲突话语的发展模式。研究以目的性为理论基础,指出当交际双方使用隐性冲突话语没有达到交际目标但坚持达到时,其就会转变为显性冲突话语,而当交际中的一方或双方放弃、转移、搁置或中断目的时,其就会结束。据此,国内冲突性话语研究的多视角化对于该话题的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且一定程度上也会丰富语用学研究的范畴。

  三、研究不足

  (一)研究方法的趋传统性

  从文献来看,目前国内冲突话语研究大多以会话分析和话语分析为主,然而在交际环境下的单话语或单话步的分析很难做到对交际的动态性特征的揭示。冉永平等(2016)指出,以单话语为分析对象的方法就无法诠释语言使用的动态性,尤其是动态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用现象。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研究都采用定性研究,而未采用定量研究,因此减弱了研究发现说服力。据此,趋于传统化的研究方法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冲突话语的本质揭示和系统化研究。

  (二)语料收集的局限性

  当前冲突话语研究语料的收集主要来自电视剧、电影、小说、戏剧,而很少有收集的自然语料。当然,戏剧、电影、小说等题材主要来自生活,但是写作者为了剧情的需要,会对语言进行设计,这和自然语言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语料的局限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话题研究的透彻性。

  (三)研究的片面性

  人类的交际形式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组成。程同春(转自程千山,2012)指出在交际行为中,仅 35%的信息是语言传达,非语言交际(主要是身势语)传递的信息占 65%,这说明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然而,语言形式是目前冲突话语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对于伴随其发生的非语言形式,即声音、韵律、手势、表情等非语言形式的语用效应却很少关注。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冲突话语的完整性研究。

  (四)缺乏本土化的语用研究理论

  从文献来看,大部分研究都运用语用学理论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对汉语语料进行分析和探讨,而忽视了这些基于外语,尤其是英语而建立的语用学理论的普适性。冉永平(2018)认为,国内研究长期以来借助与照搬西方的语用模式和解释框架来研究语用问题,缺乏本土问题意识,导致批评和创新不足。针对汉语的特点和本身属性,探讨符合本土化的语用理论,对于研究汉语冲突性话语更具有适切性,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拓广语用学研究的范畴。

  期刊推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旬刊)创刊于2004年,由曲阜师范大学主办。以汉语言研究为主,繁荣语言研究,促进学术发展,为国内外语言工作者提供展示语言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用学理论应用冲突话语研究、冲突话语结构研究、冲突话语交际策略研究、冲突话语语用效应以及生成机制研究构成了目前国内学者冲突话语研究的主流,具有研究术语统一和视角多样化的特征,但是在定量研究、自然语料收集以及非语言的冲突话语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此,加大冲突话语定量研究、非语言冲突话语研究以及基于自然语料的冲突话语研究应成为该话题研究的趋势。


《冲突话语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述》
上一篇:从文身看黎族原始宗教与祖先崇拜的源头
下一篇:传统产业升级之痛与高雅艺术的降维打击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