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医师职称论文急诊病人抢救中护理风险动态管理实施效果研究

医师职称论文急诊病人抢救中护理风险动态管理实施效果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王编辑时间:2017-04-27 14:54
扫码咨询

  本文是一篇医师职称论文,发表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上,2008年《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正式加入中华医学会,成为“中华系列杂志”群体中的一名新成员。目前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

  护理风险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不安全因素间接或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者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特性是复杂性、不确定性、后果严重性和风险水平高等[1]。急诊科患者病情重、危、急、死亡率高、变化快,患者家属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和理解。如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处理不恰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发生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2]。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急诊病人,医师职称论文,抢救护理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急诊科护士30名,其年龄在20~46岁,平均年龄是(35.1±0.4)岁。30例急诊科护士的学历有中专5例,大专15例和本科10例。在此期间以抢救的10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风险分析与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对客观存在和潜在的各种临床护理风险的归类和连续性识别[3]。风险分析是进行护理风险识别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的产生原因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应用抢救仪器中存在的风险:护理人员在应用抢救仪器时,会因患者的烦躁和翻身导致仪器连接处发生脱落;也会因临床抢救仪器的故障问题或性能不良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②护理操作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患者的病情所需,需对患者进行胃管的留置、洗胃和尿管的留置,同时还要进行吸痰和留置深静脉管以便于快速输液的进行等护理操作;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操作的难度也较大是,很有可能导致护理操作的不准确和失误,导致患者的创伤;③用药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往往都是口头医嘱,护理人员转述的不清楚也会导致执行的出错;若在紧急状况下,医护人员的取药和用药的核对过程也会出现很多的错误;④因疾病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在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大都起病较重、急,其家属所提供的病情和病史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和不完全性,但医务人员一般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救治,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的漏诊或误诊的发生[4]。

  1.2.2动态护理风险管理实施过程

  ①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为医务人员的抢救工作进行应急预案:一般由护士长及业务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共同担任临床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其负责对临床抢救工作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进行制定,并检查急救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纠正检查出的护理缺陷,为避免其再次发生在事后应进行组织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对护理风险的动态管理。②抢救仪器的规范化管理:对抢救仪器应定点放置,确保每台抢救仪器上都挂有仪器操作的流程卡,并由值班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仪器功能的检查,确保仪器的可用性,并在用后对其进行消毒、清理和包养。放置抢救物品时,应尽量做到合理,如给氧盘、吸痰盘、插管盘和输液盘等常用仪器应放置在易于拿取的地方,以便于护理人员的应用。而气管插管包、静脉切开包、洗胃包和胸穿包等不常用的仪器应放置在无菌柜的较低层或较高层。③规范临床药品管理:将急救用品按照其用途进行定点放置,同时由专人进行管理,每日对急救药品的失效期、剂量、基数和规格进行检查,护理人员进行班班交接,即用即补,保证临床上的急救所需。每日由护士长对其进行检查1次,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避免导致不良后果。④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急诊科室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是紧迫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护士的排班制度应按照“性格互补,新老搭配和能力互补”这一原则进行排班,此外还需参照工作量的不同进行排班,保证对患者进行急救时护理人员的足够性和应变性。⑤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进行定期培训:每年对护理人员的应急预案和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后对其进行临床考核。若在培训过程中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问题,护士长应负责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指向,以便于护理人员尽快掌握临床急救的护理技术。满意度评分按照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满意度越高,患者的评分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对患者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反之亦然。

  2研究结果

医师职称论文

  研究结果表明,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抢救时,通过应用护理风险的动态管理模式,可以使临床的护理工作有防范性和预见性,使各种安全隐患在萌芽状态即被消灭。在实施护理风险的动态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对护理风险进行动态管理是临床降低护理风险的最重要方法

  医疗活动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医疗风险,护理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尤其是急诊科,该科室是护理风险发生率最高的科室,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急诊患者一般都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和预见性较差等特点有关。在临床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对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抢救流程进行应急预案,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需对护理人员、抢救仪器和急救药物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为保证临床抢救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进而提高患者抗风险的能力。

  3.2对护理风险进行动态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分风险,是临床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抢救工作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在抢救工作中护理风险贯穿全程,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抢救工作中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落实检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全程动态护理管理制度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将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化解;重视专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强化临床风险的防范能力。

  实践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较多潜在的高风险因素,严重影响急救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疾病的正确诊疗。针对临床护理风险进行动态管理的研究对急救科抢救患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临床急救治疗中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02±3.09),在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8.71±1.97)。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表明对护理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急诊护理的风险,有益于急救的顺利进行。


《医师职称论文急诊病人抢救中护理风险动态管理实施效果研究》
上一篇:医生职称等级划分
下一篇:放射学论文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