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论文城市规划方向评职范文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以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日益走向富裕,也正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真正地将“田园城市”的理念付诸于城市建设实践的。如今,新加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其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诸多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实地考察学习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和建设后,本文从新加坡的城市空间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交通系统等方面,浅谈所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新加坡,田园城市,城市建设,城市交通
1 引言
新 加 坡 城 市 中 心 区
新加坡拥有人口530万人,领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以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当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正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真正地将“田园城市”的理念付诸于城市建设实践中。如今,新加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其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 关于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
2.1 城市空间结构
新加坡城市建设在空间结构上,采用了田园城市的设计理念,侧重于国土的均衡发展和城市的均衡布局,在处理国土全面均衡开发的每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上,有其合理的构想,使他们的每一块国土都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在表现形式上,社会经济和人口形成了分散与集中相适应的格局,是国土充分利用和均衡开发的必然形式和结果,在土地空间的利用方面成为世界级的典范案例。
2.1.1 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开发模式
新加坡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开发模式,并严格控制单个城镇规模。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四个城市分中心来分担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功能,按功能组团建造高层的高密度建筑,把城市人口有机的疏散到郊区新镇中,形成合理完善的中心城区域、近郊新镇以及远郊功能区相适应的规模,如工业区、新镇区、高校区,以及依附于这些区域的住宅及其商业区等等。这样,既形成了区域的功能分工,又完善了各区域内部适度的综合发展。而适当的城镇建设规模,以最少的土地吸纳最多的劳动力,并为城市绿化提供最大的空间,花园式的城镇就会成为可能。这种疏散城市功能区的形式可以叫做“大分散”的模式。而在城市的发展的任何一个区域内,其工业化与城镇化、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上处理得当,找到最佳的搭配点,这种合理的搭配形式可以叫做“小集中”。从新加坡城镇建设发展的经验思考,在人口多、人均国土面积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要使我们的每一寸珍贵的土地都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可以采用大分散的开发模式,而适合工业化城镇化的地区可以按小集中的方式进行开发。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更需要注重城镇建设规模的合理性。按照城市建筑集约化,土地绿化空间最大化的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模式,以及实施以中间规模城镇为主,促进城市中心区域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模式,应优先考虑。这样的策略,能够避免浪费城镇建设用地,营造现代化花园城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并有效地预防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所谓“大城市病”。
2.1.2 城市中普遍“一地多用”的开发形式
新加坡的城市布局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分区,但就其局部而言却又有不同形式的创意。由于土地资源稀缺,许多土地都发挥出了多种功能混合利用的集约用地状态,挖掘出了一地多用的价值,形成了高容积率的集约状态。单看任何一个建筑都是精美的作品,但并不刻意寻求群组建筑的协调一致,所有规划设计都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为前提。许多建筑单体都承担着多种功能,住宅建筑兼容着公共建筑和停车楼;公寓或写字楼兼容着商业和文化娱乐建筑,建筑地下空间除了开发商业和停车,还结合着轨道交通站场和设施,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部门的办公室,都分散设立在城市各类公共区域内,占用其他性质建筑的上层空间,不单独占用土地,以节省用地资源。这种在城市中普遍采用的“一地多用”的开发形式,为我们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拓宽了理想的开发空间。
2.2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准很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高质量标准的供水系统和发达的排水系统、以及独具特色的垃圾处理体制、还有完善的公共交通体制、城市绿化体制、水源保障体制等等。城市规划设计把建设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排在优先的位置。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建设规划最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先把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好。我国城镇建设中出现过的一些“面子工程”,诸如大广场、宽马路、豪华的办公大楼、公共楼堂馆所等所谓形象工程,只是营造了开发建设的气氛,对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并无重大的实际意义。城镇的每一项规划建设项目,都应以它在这个城镇应负载的实际功能为依据,多占了土地不行,缺少了功能也不容许。在城镇建设中曾经不被重视的“里子工程”,如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工程、城镇绿化工程、城镇地下管网工程、居住区配套工程、便民民生工程等,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工程,做好这些,城镇建设就会从本质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再来解决因城镇扩张而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2.3 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规划要注重开源节流,以实现低碳城市和绿色交通为目标。要通过优化城市布局,降低交通出行量,缩短交通出行距离,促进城市道路系统与用地布局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道路系统现代化变革,推进公共交通系统的科学化管理。新加坡人口密度达到7282人/平方公里,十分稠密,而城市交通却井然有序,并不拥挤。首先,由于新加坡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城市空间结构,就避免了大城市交通需求过度问题,其中心区域与近郊新镇、远郊功能区之间由高速公路相连,交通通畅。其次,各区域内部又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网系统,且每条城市道路与其两侧的用地关系十分匹配,这也是支撑城市交通系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其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还有以下突出之处。
2.3.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城市交通中处处体现着公交优先的发展政策。比如,整个城市规划了密集的轨道交通线网,几乎有人流的地方就可以方便地乘坐地铁或城铁;城市公交汽车的优先通行和强制让行等等。新加坡规划远期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城市所有交通出行的75%,这将成为新加坡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的一大亮点。
2.3.2 限制机动车发展
为预防城市交通拥挤,新加坡在机动车的发展上给予了很大的限制。一方面,设定各种税收和高收费发放拥车证,来限制居民机动车的拥有。另一方面,在城市中可能出现交通堵塞的要道设置ERP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在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价格,对驶入的机动车进行收费,以此来调节道路的交通流量,改善交通状况。
2.3.3 完善的人行交通系统
在人行道系统的构建上,除了组织城市道路人行道以外,还组织了室外人行长廊、人行天桥等,把居民区、各交通站点以及其他重要的人流集散点相连通,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城市人行道系统,使居民的步行交通变得十分便捷。
在新加坡,这些有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理念,在我国有些可能一时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施,但对于我们从事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好实践经验,并有利于我们工作思路的拓展和延伸。
3 结语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建设的规划体系是十分规范和完整的,从概念规划到道总体规划,再到项目发展的管制,具有紧密的连续性。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宏观架构和策略,与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都有分明的层次。各层次的规划中都渗透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我们学习新加坡的城建设经验,就要汲取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的精髓,开拓我们自己的思路,为建设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城市服务。
《城市管理论文城市规划方向评职范文》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