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投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马克思理论一直是我国坚持的一种原则,在很多政治教育方面都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也不例外。现在很多高校都会开展一些思想教育课程。本文是一篇学理论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LBL+PBL教学模式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运用LBL教学模式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逻辑、发展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魅力;运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张力。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应保持教学理念一致且各有侧重;以LBL教学模式为主,PBL教学模式为辅;重构师生双主体关系;坚持评价标准规范性与非规范性相结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L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
高校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镇。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引领,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建设者的重任。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着吸引力不足,针对性不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尚未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为例,引入LBL+PBL教学模式,力求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力量与实践张力相结合,探索高校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路径。
一LBL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力量彰显
这种教学法侧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必修课、主干课,属性特殊,它不仅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性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论》课要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一,直接取决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在目前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课时压缩、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全面而准确地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只能是课堂的直观讲授。在课堂讲授中,要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力量。具体体现在:(一)突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逻辑《概论》课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规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解读,学界仍存争论。有学者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的灵魂,并据此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为三个层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第一层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实践中的运用而形成的基本原理为第二层次,前二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实践中运用而形成的基本原理为第三层次。[1]还有学者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中心思想线索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阐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现实性和条件性、可行性和目标性。[2]有论者以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解放为一以贯之之道,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人学观和认识论构建统一整体。[3]还有论者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唯物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性。[4]尽管对整体性的理解不一,但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的理论整体性基本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讲授《概论》课时,要以整体性的理论意识去统领教学全程,同时要选取恰当的视角和中心线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整体逻辑上把握,通过合理的逻辑论证赢得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二)廓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封闭的凝固的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5]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同那些与它根本对立的理论进行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清算自己批判自己的过程。之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也无不是经过与错误思想的斗争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理论时,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要将理论置于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在经典作家思想转变和理论形成过程中,寻找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转换的发展逻辑,唯此,理论才不能定为一尊,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不是闭门造车的天才臆想,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教条,而是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瑰宝。(三)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开辟新的理论形态的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革命实践中诞生的,是对同时代问题做出的理论应答,是对无产阶级利益诉求的理论表达。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要深刻认识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意义和基石意义,将实践这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要突出实践的方法论意义,从而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实践观点,运用实践观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对学生实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在实践教学中得以体现。(四)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获得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然要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只有“彻底的革命”全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而“纯政治的革命”无法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把“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写在自己理论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人民是人类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因此,马克思主义始终把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理论立足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逻辑要求教师从讲《概论》的第一堂课就要坚定广大劳动群众的立场,坚持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至上,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者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更是最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理想人格的统一。站在人民的立场,教师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传递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高和神圣,深刻认识到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一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立场永远值得世代敬仰。对马克思主义价值逻辑的追求将对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发挥引领作用。
二PBL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张力探索
根据《概论》课的学科特点,本人将整个流程调整为“合理分组——选择问题——收集整理资料——课堂展示——团队和自我评价——总结”六个环节。具体开展过程如下:(一)合理分组分组活动是开展PBL模式教学的第一步,小组成员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兴趣是否相近,分工是否明确,合作是否和谐都直接决定着PBL教学模式的成效。(二)选择问题合理分组后,各小组选出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准备研究的问题,成员达成共识后,组长进行具体分工。这个阶段,教师要总体把握学生选择问题的方向性和多样性,既要涵盖哲学、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现象等多议题,又要突出《概论》的重点难点部分。(三)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资料是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收集、制定调查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整理数据阶段。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同种类,教师要分别指导。(四)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根据完成任务的程度,安排课堂展示研究成果,形式不限。小组最终要把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成果展现给全体同学。这是最值得期待的时刻,因为它充分体现出学生团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五)团队评价和自我评价每个小组课堂展示结束,进入团队评价和自我评价阶段。根据展示小组对问题分析、解答和展示的总体表现,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打分。(六)总结总结部分由教师完成,教师根据小组整体表现,从问题的选择、讨论、展示、团队的合作、语言的表达等进行全方位点评,对小组的分析问题方式、逻辑过程和价值取向进行重点评价,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部分进一步阐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三《概论》课LBL+PBL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两种模式教学理念的一致与侧重作为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和先进的PBL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是一致的,只是其侧重点不同。就《概论》课而言,无论是运用LBL教学模式还是PBL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首先以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其次,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关键;其三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LBL教学模式更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侧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系统性,重在知识层面的传授。而PBL教学模式则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观察社会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质疑批判和自我省察的能力;协同合作的能力;组织管理团队的能力等。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二)LBL模式为主,PBL模式为辅PBL模式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颇为流行,经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PBL模式只是思政课可选择的教学模式之一,不能因它在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方面的优势而取代其他教学模式。学生主体的素质、实际情境的选择、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教学资源的充分是开展PBL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在目前师资力量有限而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又有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全程运用PBL教学模式,不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作为公共必修课,高校多是百人的大课堂,试验证明,大班课的效果明显逊色于小班课,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即LBL教学模式也有其优势,因为LBL教学模式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尤其是抽象性理论和概念的学习非常重要。PBL教学模式只能作为LBL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形成LBL模式教学与PBL模式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互补所长,可能是目前高校《概论》课最合理的选择。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学生主体、教师引导想结合在L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客体关系、教和学的关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是主动给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尽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增加互动等,但效果欠佳,难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他们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也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在不同的环节,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提出问题过程中,教师是启发者,学生是质疑者,教师启发学生敢于质疑当下的所是;在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教师是助产士,学生是生产者,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成果展示和团队评价过程中,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表演者,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背后隐蔽的知识呈现出来;在总结过程,教师是点评者,学生是收获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建构意义。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重建师生的双主体关系,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热情。同时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了教师的隐性工作量。
(四)教学评价的规范性与非规范性无论哪一种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获取知识效果的评价,也是对老师授课效果的评价。两个模式相结合运用于《概论》课,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本人目前采用的就是评价的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相结合。对LBL教学模式,采用闭卷考试,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设置开放性题目,分值占80%,而对PBL教学模式,采用团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分值占20%。从学生书面反馈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满意度很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于社会实践,而且要接受社会实践的经验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活动也应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知识的更新、新人类的成长而不断探索,从而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建立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
相关期刊简介:《学理论》杂志创办于1959年,是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拥有国内统一刊号,国际标准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期刊(社科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十佳期刊。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国内知名网站收录。
《学理论杂志投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