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政治法律职称论文》政工师职称论文投稿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

政工师职称论文投稿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tt7129时间:2016-09-20 13:48

  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思想政治的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十月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力就是非常大的。本文是一篇政工师职称论文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

政工师职称论文投稿

  摘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尽管对这一思想的传播最早是由日本开始,但是,对我们产生深远意义的还属苏俄这一重要阵地。苏俄与中国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旅俄华侨因其特殊性对这一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旅俄华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殊性

  历史是浩荡的,在革命的历史大潮中,十月革命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也改变了历史的命运。旅俄华侨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之一,担任了重要的承接使命。

  一、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概述

  苏俄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家,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苏俄的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胜利,给我国当时反帝反封建斗争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历史命运的转折,由此见到了曙光。鸦片战争之后,沙皇占领东北大片领土,使得当地的居民从原来的国民身份变成了中国侨民。这是其一,其二,由于战争俄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到20世纪初,在俄的中国工人已有50万人之多,参加十月革命的也达到了15~20万人。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重要事件之一。有学者认为,参加十月革命的华侨是最早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无产阶级”。1917年4月,在俄华侨成立“中华旅俄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并设干事会于彼得格勒。联合会公举留学生刘泽荣为会长,其宗旨是联络旅俄华人,竭力辅助“法律范围内”之“旅俄华人之行动”。联合会先后创办了《华工》和《旅俄华工大同报》等,宣传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思想,并在华工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革命宣传教育,强调“中国革命的命运与俄国人革命的命运息息相关”,呼吁中国无产阶级“走俄国人的道路”。在联合会不断帮助华工回国的过程中,也将苏俄当时的革命状况及其先进思想带回至在苦难中挣扎急需获得希望的祖国大地!十月革命的出现以及苏俄革命后的新气象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逐渐认清世界的局势,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产生信任和认同。在此之后,“四万万同胞”开始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与共产国际的中国考察组进行会见,双方在中国建党问题上达成共识。之后还与其他知识分子进行讲座和会谈,捐赠了书籍,“正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旅俄学者发表相关通讯,赴俄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积极对相应的书籍进行翻译等等,这些做法使得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我党的成立,为革命最终走向成功提供了理论武器。

  二、旅俄华侨的特殊性———双重身份的“异乡”人

  一战后,俄国开始在我国大量的招募工人从事体力劳动,二月革命后,俄国的粮食等用品短缺,企业也都相继倒闭,人民难以维持生计。在资本家的压榨下,工人们没有休息日,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劳动,却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一时期,相同的立场将在俄华工与俄工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但不同的是,在俄华工,这些“异乡”谋“食”的人!因为是异族,即便是在自己的队伍里,也承受着被压迫被剥削的屈辱。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他们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关注,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帮助下,旅俄华侨华工的思想觉悟得到唤醒和提高,使他们同俄国被压迫的工人团结起来,一起同资本家进行斗争。在联合会的组织和带领下,旅俄华侨与俄各界人士进行周旋,尽最大可能为华工争取利益,想尽办法护送他们安全回国。旅俄华工党组织参还加了共产国际。1919年3月,联合会会长和工会负责人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会长刘泽荣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中国人民正在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以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革命斗争的情况。同时,他对苏俄政府给予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支持表示感谢,称“这是中国第一次被人理解”。同年,列宁亲自接见了旅俄华工联合会的会长刘泽荣同志,希望他能进一步了解中俄合作的意义,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的成功传入中国做了极其重要的准备。归国华侨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当时的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队伍日益壮大,最终通过归国华侨实现了国内、国外两大群体的结合。华侨这块基石,创造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形成直接的积极的联系形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渠道。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发自内心的,是建立在亲身体验对共产主义向往的基础上的。他们自愿充当桥梁和纽带,推动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革命的胜利,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地结果。旅俄华侨虽然身处异国,却时刻担忧着祖国,不仅宣扬抗日救国,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更是捐款捐物帮助抗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旅俄华侨也为当时苏联提供了许多军事情报,并设立情报部门,不仅帮助了苏联获得胜利,也为抗日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可靠消息。

  三、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体验”传播———“实践”与“主义”并举

  1、“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剥削压迫”这一重要意识的觉醒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求自身的完全解放,就必须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中国无产阶级的“三座大山”使得中国人民从开始就是被剥削的对象,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劳动者做苦力却仍旧挨饿受冻。华侨们通过自身的奋起,影响并推动了国内被压迫人民反抗意识的觉醒,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可能。旅俄华侨、华工用自己的苦难经历来警醒人民,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指导已经在苏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尝试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来寻找出路。以联合会为代表的华侨组织,通过创办刊物等方式,积极向国内同胞宣传马克思主义。并通过战斗实践的不断磨练,一些人最终成长为领导国内无产阶级斗争的优秀领袖。2、抗日联合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建立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策略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准则,是斗争取胜的法宝之一。无产阶级在反剥削与压迫的斗争中,对其他阶级采取什么态度,采取何种斗争策略,在特殊环境下,是否能与其他阶级及政党达成妥协或结成同盟,直接影响到革命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旅俄华侨对马思主义的传播,是一种“体验”式传播。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实践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反剥削反压迫已非一国、一党、一阶级之斗争,这一斗争的胜利,乃是全民族之目标,全世界之向往。为此,联合会作出了重要努力。1918年12月15日,旅俄华工联合会向国内同胞发出呼吁:“中国工人应该记住,中国革命的命运与俄国工人革命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同俄国工人阶级紧密团结起来,才能在被压迫的中国取得革命胜利。”1920年6月,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致信孙中山先生:“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选举您和世界解放运动的领袖列宁同为大会名誉主席。以便使我们有机会直接了解中国革命领袖思想。”正是这些信念的选择与执着,实现了国内外统一战线的达成,将中国的革命推向世界。3、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列宁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专政的理论。十月革命成功后,共产国际十分关心中国的状况,竭尽全力地为中国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经验与条件,这其中,旅俄华侨肩负了重要使命。在1920年初,共产国际派负责人为中国建党提供了帮助,国内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随之建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所有无产阶级共同努力的结晶,自此,广大无产阶级拥有了自己的政党,黑暗中的革命因为有了灯塔的指引,明确了方向和道路。这其中,旅俄华侨为了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危亡,默默地付出。

  结语:

  旅俄华侨,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几经演变,在不同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体现出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中苏关系趋于正常化,在经济和边贸等推动下,又出现了中国人涌入苏联的景象。而现实期,随着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俄关系正处于“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密切交流合作和友好相处”的新阶段。在这种稳定而开放的国内外大环境下,赴俄热潮涌现,经商、求学、旅游,往来频繁。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旅俄华侨必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新时期联结中俄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文明对话、文化融合和思想熔接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剑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8.

  [2]原付川西国近事汇编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U].文史纵横,2010,(7).

  [3]张金荣.近代西学东渐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

  [4]宋庆龄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政工师职称论文投稿期刊推荐:《政工学刊》坚持在继承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对新时期海军基层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


《政工师职称论文投稿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
上一篇:学理论杂志投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法律期刊论文发表法律诊所学生对法律教育的认知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