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学期刊发文趋势向好稳中有升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为选刊依据,筛选经济学领域中的150种核心期刊为来源期刊,获取这些期刊2002—2011年共10年的发文数据(检索时间为2013年2月),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经济学领域期刊的发文情况进行分析,归结为以下六大趋势。
2013年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学”版刊登了《美国经济学杂志发文九大趋势》一文。作为呼应,笔者撰写了此文。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为选刊依据,筛选经济学领域中的150种核心期刊为来源期刊,获取这些期刊2002—2011年共10年的发文数据(检索时间为2013年2月),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经济学领域期刊的发文情况进行分析,归结为以下六大趋势。
研究主题稳中有变
总体来看,论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商业银行”,一直排在前3的位置,特别是2002—2008年,“商业银行”一直排在第1位,但“国有商业银行”自2005年开始跌出前10位。“经济增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现频次逐年增加,2002年时位列第8,2011年时上升至第1位。2009、2010两年,“金融危机”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出现次数一跃成为第1,2011年时其关注度开始有所下降。该领域较注重应用研究,“对策”一词出现的频次一直处于前10位。另外,“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货币政策、中小企业”等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主题。“WTO”在2002年时的出现频次位列第7,但从2003年起再未进入前10位。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稳中有变。
发文量上升
10年间,我国经济学期刊年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从2002年的约33万篇增长到2011年的约44万篇,年均环比增长率为3.30%,累计增长率为32.91%,例如《经济研究》的发文量在2002年是139篇,2011年是201篇,年均增长率是4.85%,累计增长率是44.60%。从发文地区看,发文量最大的是北京,然后依次是江苏、上海、湖北和广东;从发文行业看,高校的发文量最大,排名2—5位的是研究机构(不含高校)、银行、政府部门和企业(不含银行);从发文机构看,中国人民大学的发文量最大,随后依次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
作者队伍壮大
这些期刊论文的作者总人次在2002年时约为3.5万,2011年时该数字增长为5.8万,年均环比增长率是5.72%,累计增长率是63.51%;作者总人数在2002年时约为2.4万,2011年时该数字为3.6万,年均环比增长率是4.68%,累计增长率是50.09%,作者队伍在不断壮大。
合作率升高
2002年时,平均一篇文章的作者人数为1.48人,论文合作率约为33.94%,2010年时论文合作率首次超过50%(为52.31%),即超过一半的论文至少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平均一篇论文的作者数为1.81人。论文合作率10年来的平均值是44.76%,年均增长率是5.11%,累计增长率达到56.33%,合作率在不断升高。
西部省份合作更加主动
在论文合作中,西部省份更加主动,例如贵州省以第一作者身份主动与其他省份进行合作发文的论文比例是75.40%,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主动合作率分别是72.41%、71.82%和71.50%,而北京、上海的主动合作率仅为45.63%和46.63%。我国31个省份(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的主动合作情况如上表所示。
引用次数匀速增长
论文发表1年后被引用的概率是31.22%,发表2年后被引用的概率是59.20%,随着发表时间的推移,被引用概率保持在60%—70%之间。从累积被引次数看,2002—2011年,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分别为19、15、15、13、11、9、7、6、4和2。由此可见,论文的年均被引次数是2,呈匀速增长态势,高峰现象不明显。
从合作与引用的情况看,独著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是9.02,两作者合作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是11.79,三至五作者合作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分别是12.02、11.71和12.11,六作者及以上合作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是9.92。由此可知,该领域较好的合作规模是二至五人。
《我国经济学期刊发文趋势向好稳中有升》
- 农经师晋升副高职称条件
- 河北省交通工程副高发表
- 云南:发布6领域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