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浅析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
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核心的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温家宝总理在3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1996年“九五”时期开始,历经“十五”、“十一五”时期,每次五年规划,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五年工作的主线或重中之重。15年过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任重道远。转变发展方式为何如此艰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困难的原因分析经济论文发表
如果对中国改革开放32年的快速发展作一个归纳总结,可以作以下描述:由于政府主导,采用“拿来主义”,通过“复制”、“模仿”和消化吸收、制定赶超战略、大干快上和“唯GDP论”,以及通过土地财政和国有企业对经济的主导、并实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放松管制,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间互利合作,再加上人口红利和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追赶者,实现了中国在短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中国模式和目前高碳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此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经济论文发表
1、与多年来的赶超战略密切相关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长期是一个弱国穷国,长期的积贫积弱也形成了中国人很深的弱国心态,而当中国人终于站起来后,这种弱国心态就转化成强烈的赶超意识。因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就是赶超战略与加速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豪情万丈,要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因而在很长时间里实行的是追赶型、跨越式的国家发展战略。虽然这种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遭遇一些挫折,但这种发展战略始终没有放弃。改革开放后,这种追赶型、跨越式的国家发展战略仍然是历届政府五年规划的核心要义,只不过随着政府管制的放松,选择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目标更加具体和可行,措施更加务实。但这种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在追求“快”的同时,容易忽略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把“好”字放在“快”的前面,突出了“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就实际情况看,“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快”仍然是发展主基调。
就目前发展态势看,中国很多省区市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均着眼于“翻番”,仍然是一幅快速增长的态势,推行的仍然是加速发展战略。在今后10年,如果没有重大事件发生,例如局部战争、国家动乱,以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考虑汇率变动因素,即人民币升值的因素,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一。这既与中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即仍然处在人口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有关,也与这种赶超型发展模式的巨大惯性有关。只有当中国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一,且不论那时人均GDP是否仍排在全球的100位之后,中国的赶超战略才算最终完成,中国人的赶超意识才会有一个彻底改变。
2、根源于中国模式
关于中国模式,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也有不同的表达。但各种不同的表达都承认这样一个认识,中国模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中国模式如何影响现有的发展方式呢?这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也就是说,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源于中国模式,而中国模式则催生了目前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过度依赖的发展方式。通过政府主导,在保持二元经济结构的同时,中国农村长期为工业化提供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和其他资源。由于户籍制度的缺陷,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如果遇到经济危机或工厂停工,农民工可以退回到一亩三分地维生,避免动荡和形成城市贫民窟。
由于政府主导,政府控制下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国有企业主导了经济发展。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很大程度上没有市场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大量的行政性干预,国有企业通过占有大量资源、垄断市场、不交或少交资源税、不上交红利等手段获得了发展,但由于普遍效率较低,因而广受诟病。
由于政府主导,“面子”工程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一选择,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短期行为,“唯GDP”之上的政绩观更是比比皆是。也很容易让地方政府忽视民生,没有多少动力去增加老百姓口袋里面的钱,从而拉动消费改善经济结构。
3、与政绩观、考核体制不科学密切相关
由于政府拥有过多的支配和配置资源的权力,往往使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不是主要从经济效益去考虑,而是把对“政绩”的影响放在首要地位。政府主导的政绩考核是大干快上,是“唯GDP论”、“唯高速论”,这已成为官员升降的玉律。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两会上提到,“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难在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而观念产生于现有的体制机制,干部考核标准则是基于政府主导的大干快上的政绩考核标准。因此,为了保持GDP的增长速度,再大再多的投资都在所不惜。很多地方实行的是以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规模等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标准,GDP考核对地方强大的指挥棒效应,反映GDP增值的指标权重太大,导致了政府角色的错位,铺摊子、上项目、粗放式扩张成为最佳的政绩选择。至于投资的效率,对环境的影响,对民生的影响,则往往是第二位、第三位考虑的因素。“唯GDP论”的背后是比赛投资规模和速度。
4、现有的体制机制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难。经济结构调整难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难。而现存的经济体制,正是在于政府主导,在于经济体制尚未实现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因而在经济生活中相当多的领域,计划体制的力量仍很强大,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
现有的经济体制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以目前的财税体制为例,我国的财税体制实行的是分税制,经济收入方面的考虑迫使各级政府追求产值的增长,要去发展那些产值大、税收多的重化工业,或者是低水平的加工工业产业,而不是按照经济效益的标准去规划、去发展产业。再比如,资源要素价格长期扭曲,价格压的很低,粗放型发展有着巨大市场,无形中助长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扩张。
此外,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也不应低估。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而言,体制机制的路径依赖体现得非常明显。这些体制机制问题是长时期存在的,其运行惯性十分强大。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建议
在分析中国发展方式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的原因后,也必须看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首要的工作是量上的扩张。在第一产业超过40%的改革开放初期,不可能走提高劳动力素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道路。经济发展方式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但可以缩小这一历史阶段。此外,也应看到,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中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只不过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日渐显著,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的绩效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创新动力不足、劳动者权益保障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一系列问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石化能源为基础、以经济增长为绝对中心的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充分尊重人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转变,由传统的高代价发展向科学的低代价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当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政府主导的中国模式进行改造。要对政府主导的中国模式进行改造,关键在于规范政府行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是改革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方式亦即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进而从一个由行政权威控制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一个自由交换的经济;从行政命令支配的经济,政府机关和党政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大的命令经济,转变为一个规则透明、公正执法的法治经济。而要规范政府的行为,一项基本的要求就是各级政府都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直接介入,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但要实现上述要求,需要有一种外在的力量通过强力的制衡、约束政府,迫使政府能够主动进行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否则,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调整经济结构,几乎不可能取得成功。而要约束政府的行为,涉及到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正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方政府间的相互竞争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对经济增长有多大积极作用,评价不一。道理很简单,政府间的相互竞争在产生一些积极作用的同时,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甚至从长远看,这些弊端效应逐步显现,有可能超过其积极作用。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并不意味着在这方面无所作为,政府与市场的一些基本规则应当遵守。例如,政府的经济调节应当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随心所欲。政府应当减少甚至完全退出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政府有责任提供由透明规则和公正执法构成的市场秩序,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货币发行和稳定价格总水平。政府不应管个别商品的价格,否则,就会破坏市场通过相对价格变化有效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等等。政府只有遵守上述基本规则,才会减少政府看得见的手对经济无规则干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对市场经济规律有清晰认识,对市场经济“一般”及其原理有一个基本尊重,而不是强调自身特殊性,无视人类社会几百年发展对市场经济“一般”性原理的认识。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深化对市场经济原理的认识,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而在当前,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必须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并大幅提升垄断国企上交给政府的红利,至少不应低于30%。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对民营企业的开放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对民营企业过高的税收,等等。如果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前十强能够进入中国企业30强,说明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成效。财税体制改革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要围绕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税负、节能环保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市场价格是经济活动最为灵敏的信号,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要素市场。如果资源价格长期扭曲,是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
小编推荐优秀经济管理论文 经济职称论文刊发浅析军事与经济的和谐
世界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成为贸易的趋势。而各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显现。欧盟的对华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北方六大重工业集团进行制裁,都是经济领域利益冲突的一个缩影。而怎样才能减少或者是根除这样的利益冲突,就必须有坚实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使军事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我国近代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史上有着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思想为指向。但是经过了较长的时间,这种思想虽然仍有其影响力,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军事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寻求更好的、与时俱进的指向思想。
《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浅析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