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高考英语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高考英语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1-11 11:19

  摘 要:本文通过对33名高中生的678篇课堂日志的分析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得出结论,高考英语的题型、权重、内容、考试方式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材料选择、教学内容的侧重以及课外作业的布置等产生了反拨效应;其影响贯穿高中阶段,其中对高一和高二影响较弱且主要呈现隐性特征,对高三年级的影响强烈且呈显性特征。研究还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师对考试的认识对高考英语反拨效应的产生起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为高考英语考试和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高考英语;英语课堂教学;反拨效应

  一、引言

  在 应 用 语 言 学 领 域, 考 试 对 教 和 学的 影 响 被 称 为“ 反 拨 效 应 ” 或“ 反 拨 作用”(washback)(Hughes,1989)。反拨效应是考试后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考试质量的标准之一。Bachman 和 Palmer(2010)在测评使用论证中提出,测试效应是测试设计者在设计和使用测试时应考虑的第一要素。一项测试若产生负面影响,冲击教学,必遭质疑和抨击,这是反拨效应在国内和国际语言教学和测试界备受关注的主因(亓鲁霞, 2012)。 根 据 表 现 形 式,Prodromou(1995)把反拨效应分为显性反拨效应和隐性反拨效应。显性反拨效应表现为明显的应试行为,如往年考卷、模拟试题和其他备考材料的使用代替课本和常规教学。Xie(2010)认为,显性反拨效应体现为有目的地通过备考以最大限度提高考试分数。隐性反拨效应通常融入在日常教学中难以甄别。因此,有关考试反拨效应的研究基本都针对显性反拨效应进行,本文也不例外。

高考英语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拟采用日志分析的方式探究高考英语考试的反拨效应。日志方式能自然且定期地记录活动内容、过程以及日志撰写者的内在感受。撰写过程中不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还可以捕捉到历时的、动态的现象,能揭示平时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Bloor & Wood,2006;Dörnyei,2007)。 因 此, 采用日志的方式收集数据以探究考试反拨效应现象的性质、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然而采用日志的方式收集数据也有其不足,如日志内容撰写具有不可控制性,日志资料分析时编码工作量很大等。针对这些不足,研究者在参考 Gosa (2004)、 辜 向 东 等(2014) 和 詹 颖(2013)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半结构式学习日志表。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填写日志表,研究者还提供了“日志填写样表”和“日志填写说明表”。填写说明表对每个填写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界定。三份表格均在专家和同行多次反馈基础上修改而成。

  (二)日志研究参与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重庆市某重点高中三个年级 6 个班(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的 58 名高中生。研究对象的招募采取任课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参加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实施前有 17 名学生因各种原因要求退出,最后有 41 名学生参与了本项研究。通过对学生上交日志篇数的汇总和筛选,33 名学生的学习日志纳入了正式分析。33 名学生中女生 26 名,约占 78.8%,男生 7 名,约占 21.2%;高一 14 人,约占 42.4%,高二 9 人,约占 27.3%,高三 10 人,约占 30.3%。年龄分布情况高一为 15—17 岁,高二为 16—18 岁,高三为 18—19 岁。每位学生上交日志篇数最多 40 篇,最少 11 篇。

  三、结果与讨论对

  课堂日志资料的分析从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使用的材料、课堂上布置的课外作业类型等四个方面进行。由于本研究中各年级参与人数不同且不同年级日志篇数存在较大差异,分析时如采用比较各年级绝对日志篇数基本没有意义。为更合理地反映各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本文采用比较各项目在各年级所占百分比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活动根据其性质分为“常规教学活动”“高考备考活动”以及“娱乐类活动”。常规教学活动包括两类 :一类是结合教材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另一类是既与常规教学相关又具有隐性高考备考目的的活动。高考备考活动仅指具有很明显高考备考意图的活动,即显性的高考备考活动。娱乐类活动是指观看英文电影、教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活动。按照以上划分方法,本研究所显现出的高考备考活动可能比实际发生的少,也就是说高考英语实际产生的反拨效应比本研究揭示出的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类型情况详见表 1。

  (二)课堂上使用的材料

  学生在日志中详细记录了各课堂活动所使用的材料,根据材料特点笔者把材料分为教材、辅导材料、高考备考材料和其他。辅导材料包括与教材相关的同步辅导材料,也有和高考密切相关的各种解题策略、模拟训练等。因此,辅导材料既着眼教学也服务考试(主要是高考)。此外,辅导材料还包括各种练习册、试卷、教师自行编制的练习题等。高考备考关材料是指具有明确高考目的和意图,且与高考题型、分值、要求各方面一致的材料,如高考模拟卷调研卷、高考调研、联考金卷等。本文中其他指除教材、辅导材料、高考备考材料之外的材料,如原声影片等。高中英语课堂上使用材料的情况见表 2。

  四、结语

  通过对 33 名高中生的 678 篇日志的分析发现,高中英语课堂上主要涉及以教材为依托的常规教学活动和以高考为目的的高考备考活动,其中高一、高二年级主要以常规教学为主,高三年级以高考备考活动为主;课堂使用的材料涉及课本、教辅和备考材料,高一和高二课本使用频繁,高考备考材料使用很少,高三年级正好相反,课本使用很少,高考备考材料使用频繁;教学内容课堂上主要关注词汇、语法和阅读教学,听力、写作很少涉及,口语更是被忽视;课堂上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做各种训练题。结合对任课教师的访谈,本文发现,高考英语考试的题型、权重、内容、考试方式对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类型、教学内容的侧重、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课外作业的布置均产生了影响,其影响贯穿高中阶段,在不同年级影响程度和表现方式不同。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影响较弱,主要以隐性方式出现;在高三年级影响明显增强,以显性方式出现。研究还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师对考试的认识调节着考试反拨效应的产生。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为高考英语考试和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如下启示和建议。

  研究发现,高考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反拨效应,高考成了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不考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如本研究发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口语教学,这是由于高考不考口语或口试不计入高考总分所致。口语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考试的实施不但能全面检测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建议尽早将口试纳入考试内容,以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写作是衡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写作测试在高考英语中也占了较大比重。然而,研究表明,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认为高考写作测试简单而且命题模式化,教学中可以通过短期突击得到提高。因此,建议进一步提高高考英语写作测试命题的质量,使写作测试不但能科学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要促进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研究还发现,高考听力实施一年两考后,教学中对听力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这预示着全面推行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方案后,英语会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但也可能会引发应试之风愈演愈烈。如何发挥高考一年两考对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克服其消极不利的影响,是一年两考方案全面推行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强的为试而教的心理,课堂教学基本围绕考试转,高考成了教学的指挥棒,表现为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如高考不考口语,高中阶段就基本不重视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在高一和高二课堂上也很少涉及,在高考前才开始突击。因此,建议教师应正确对待考试,不能把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项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研究也表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思想保守,害怕承担风险,不愿也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的类型基本是让学生做各种训练题,把生动鲜活的语言学习变成了机械单调的训练。如本研究反映出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外长期大量做听力模拟训练题,这种训练方式在高中持续近三年,使得很多学生对听力产生反感甚至厌恶心理。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董连忠. 2014. 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辜向东,张正川,刘晓华.2014.改革后的 CET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过程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学生的学习日志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 32–39

  亓鲁霞. 2012.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近期研究与未来展望 [J].现代外语,34 (2): 202–208

  詹颖.201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课外英语学习的后效作用 [J]. 外语测试与教学,(1): 39–46

  邹申,董曼霞. 2014.国内反拨效应研究20年:现状与思考 [J]. 中国外语,(4): 4–14


《高考英语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上一篇: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的生成与设计
下一篇:分析变式教学在初三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