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期刊投稿浅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也应符合时刊发展的需要,本文是教育类期刊投稿,文章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指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建构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内容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是一种由多元、多维、多能化合成的,且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教与学系统。
关键词:工学结合,设计基础,重构课堂,技能训练,教育类期刊投稿
建筑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基础是依据楼房而定的,打什么样的基础,盖什么样的楼房。而在对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基础的重要性更是凸现出来,人们要想在旧建筑的基础上继续增高楼层,首先要做的就是测定原建筑的基础承载的可能性,然后提出增高基础的方案。艺术设计的基础如同建造楼房打的基础,它是设计活动的基础,是设计活动者所必备的素质。
一、三个重要原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如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需要、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课程开发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实训条件仍需改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府实质性指向与管理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影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问题。
经过“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究,遵循三个“基于”原则,使改革后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并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三个重要原则,即“基于基本技能需要整合同一门类课程内容”“基于与专业核心课程合理衔接精选讲课内容”“基于职业标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训练”。
二、重构课堂,注重技能训练
从事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不同之处。普通高校是学术性的教育,是以掌握某一种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注重技能型的教育,以某一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为目标,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如果盲目模仿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很容易出现知识结构固化、忽视实训环节等问题。因此,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到实训安排,一切以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指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确定改革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并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重构课堂,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它由以下四个教学模块组成。
(一)绘画造型与考察教学模块
1.教学特点。以解决明确专业任务为主题的考察,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写生和观摩作品,认识教室以外的人文环境,考察和体验人们的设计活动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资源、市场状态……以便丰富经验,提高审美能力。
2.教学场所。不局限在教室里,可以延伸至各类专业市场。
3.教学内容。锻炼学生观察、摹写客观物象并且将其感受艺术性地呈现在画面中,这些都属于专业教学模块范畴。其内容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以及紧扣专业内容,如服装专业的人体测绘、环艺专业的建筑速写、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表达等。
4.作业形式。绘画形式。
(二)构成造型教学模块
1.教学特点。我国的设计基础教学大体上源于两个体系:一是改革开放前的“工艺美术”教学体系,主要课程是“图案”和“绘画”等;二是改革开放后全面引进的“包豪斯”教学体系,主要课程是“三大构成”和“结构素描”等。目前形成了两个体系多元共存的局面,这种现状的发展,丰富了设计基础教学的内涵,拓宽了设计基础研究的视野。在这一教学模块中,以动手为主的实验类教育为主要特征,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教学活动,使学生具体掌握非绘画形态的造物知识与技能。
2.教学场所。主要在教室与专业实训室内完成。
3.教学内容。包括平面图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等课程内容。
4.作业形式。作业文本与模型的制作。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指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建构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是一种由多元、多维、多能化合成的,且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教与学系统。
关键词:工学结合 设计基础 重构课堂 技能训练
建筑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基础是依据楼房而定的,打什么样的基础,盖什么样的楼房。而在对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基础的重要性更是凸现出来,人们要想在旧建筑的基础上继续增高楼层,首先要做的就是测定原建筑的基础承载的可能性,然后提出增高基础的方案。艺术设计的基础如同建造楼房打的基础,它是设计活动的基础,是设计活动者所必备的素质。
一、三个重要原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如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需要、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课程开发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实训条件仍需改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府实质性指向与管理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影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问题。
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也应符合时刊发展的需要。经过“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究,遵循三个“基于”原则,使改革后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并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三个重要原则,即“基于基本技能需要整合同一门类课程内容”“基于与专业核心课程合理衔接精选讲课内容”“基于职业标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训练”。
二、重构课堂,注重技能训练
从事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不同之处。普通高校是学术性的教育,是以掌握某一种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注重技能型的教育,以某一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为目标,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如果盲目模仿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很容易出现知识结构固化、忽视实训环节等问题。因此,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到实训安排,一切以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指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确定改革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并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重构课堂,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它由以下四个教学模块组成。
(一)绘画造型与考察教学模块
1.教学特点。以解决明确专业任务为主题的考察,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写生和观摩作品,认识教室以外的人文环境,考察和体验人们的设计活动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资源、市场状态……以便丰富经验,提高审美能力。
2.教学场所。不局限在教室里,可以延伸至各类专业市场。
3.教学内容。锻炼学生观察、摹写客观物象并且将其感受艺术性地呈现在画面中,这些都属于专业教学模块范畴。其内容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以及紧扣专业内容,如服装专业的人体测绘、环艺专业的建筑速写、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表达等。
4.作业形式。绘画形式。
(二)构成造型教学模块
1.教学特点。我国的设计基础教学大体上源于两个体系:一是改革开放前的“工艺美术”教学体系,主要课程是“图案”和“绘画”等;二是改革开放后全面引进的“包豪斯”教学体系,主要课程是“三大构成”和“结构素描”等。目前形成了两个体系多元共存的局面,这种现状的发展,丰富了设计基础教学的内涵,拓宽了设计基础研究的视野。在这一教学模块中,以动手为主的实验类教育为主要特征,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教学活动,使学生具体掌握非绘画形态的造物知识与技能。
2.教学场所。主要在教室与专业实训室内完成。
3.教学内容。包括平面图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等课程内容。
4.作业形式。作业文本与模型的制作。
(三)装饰造型与考察教学模块
1.教学特点。装饰造型教学模块打破了传统课程内容,不仅包含了传统装饰风格为主题的教学,还包括了现代设计活动的考察与采风。
2.教学场所。不局限在教室里,可以延伸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古城、历史遗迹等,以及在教室与专业实训室内完成。
3.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展开考察与调研活动,并且对采风后的结果进行分类与创作设计。
4.作业形式。以作业文本形式来呈现的,其中包括调研报告、现象分析、建立形象图库、分类归纳、采风变形图创作等一系列流程的作业。
(四)电脑造型教学模块
1.教学特点。以计算机为平台的造型教育为主要特征。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电脑,因此,电脑要贯彻教学始终。在绘画造型、构成造型、装饰造型的基础上学习电脑软件来进行造型相对容易,唯一的要诀是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2.教学场所。主要在教室结合专业实训室来完成。
3.教学内容。传授各类造型软件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
4.作业形式。造型文本形式的作业。
结语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本项目的目的是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师资、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情况,以及与行业、企业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建构一个符合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它是一种由多元、多维、多能化合成的,且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教与学系统,更重要的是,它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科学规律,融“教、学、做”为一体,真正实现“学做合一”,切实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注:本文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宋建明.再论“设计基础”认识与教学模块[J].设计教育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10).
叶苹.视觉元素的锤炼与拓展[J].设计教育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10).
回顾.回顾讲设计基础[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江苏教育》宣传国家和省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观点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讨,交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信息,辅导中学,特别是初中教师的进修提高,表彰中学教育战线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创新精神,开辟中学课程教学活动的科研园地,传播国内外教育信息。
《教育类期刊投稿浅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