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建筑职称论文》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9-30 09:45
扫码咨询

  [摘要]软土地基属于建筑工程常见的地基类型,也是建筑施工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结构施工环节,地基稳定性直接关系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文章以湿陷性黄土地区为例,就湿陷性黄土地基特性作出概述,并重点围绕现阶段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同类型建筑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引言 我国黄土区域分布十分广阔,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土地为湿陷性黄土,受限于施工规划和条件,多数建筑工程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稳定性,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进,提出相应处理技术和防护措施,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升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平。

  关于建筑的论文范文还有北方建筑期刊评什么级别职称,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湿陷性黄土地基概述

  湿陷性黄土属于常见软土,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孔隙率大的特性,是一种整体密度大但结构不稳定的黄土,在受到自然水侵蚀,以及覆盖土层自重应力或者附加应力作用下,会破坏原有土层结构,出现明显沉降现象,但不同地区湿陷性黄土沉降程度及大小不一[1]。湿陷性黄土地基是目前建筑工程常见情况,根据我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可知,这一地质特性分布面积十分广阔,高达60km2,以陕、甘、晋地区为主,具体可见图1。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现阶段,我国最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变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湿陷变形,是地基受到自然水侵蚀后引发的一种附加变形,包含自重湿陷变形和非自重湿陷变形,具有突发性、局部性和变形不均匀的特点,自重湿陷变形,湿陷性较为敏感,一般发生在陕北、晋西、陇东等地区,土层厚度一般为高于10m,湿陷等级为Ⅲ至Ⅳ级;非自重湿陷变形,土层厚度一般低于5m,土壤含沙量较多,压缩性较低,且湿陷性黄土分布不均匀,其湿陷等级多为Ⅰ至Ⅱ级。二是压缩变形,受地基本身及荷载物引起,当地基土最大承载力大于基底压力时,不会出现较大变形,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进入稳定状态。为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地基稳定性,就必须加强施工前地基勘察分析工作,遵循相关原则,制定具体措施。其具体处理原则如下:

  (1)尽可能排除诱发因素,做好地基防水措施;

  (2)改善地基土质,提升土壤承载力;

  (3)优化上部建筑物结构,增加其稳定性[2]。

  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现如今,我国较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为强夯法、垫层法、碎石桩法、换填法等,具体见表1。

  3.1换填法

  换填法又称换土法,是一种将地基范围内软弱土清除掉,用稳定性较好、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的材料进行回填,并用人工或者机械方法进行碾压、振动等处理,使其达到要求密实度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浅层非饱和软土地基、填土地基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等,这是因为当换土垫层高于1m时,整体造价成本较高,在进行大面积处理时整体垫层厚度应小于50cm,这种处理方法多应用与局部回填土方工程及桥涵地基工程。

  3.2垫层法

  垫层法主要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敏感度不高的区域,其工作原理为在一定压实能量作用下,土体间颗粒物发生相对移动,克服原有颗粒间阻力,使得土体间空隙减少,密度增大[3]。其压实效果与压实能量和土体含水量息息相关,倘若含水量较低,土体颗粒物间阻力过大,在压实能量作用下难以发生位移,压实效果不佳;倘若适当增加含水量,在同等压实能量作用下,颗粒物会出现水膜,且随着水膜增厚阻力减少,产生良好压实效果;倘若含水量过多,水膜作用逐渐减少,反而影响土体空隙内水分排除,导致压实效果不佳。垫层法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软土地基、寒冷地区膨胀土地基、暗沟和暗浜的建筑工程。具有不受专业机械限制,主要通过人工作业完成;垫层廉价且防水防渗性高,造价成本低,适用于各种地形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环保施工目标。

  3.3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适用于饱和度的粉土、黏性土及填土地基,较深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处理深度大、质量易控制、造价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适合进行局部或大面积场地施工[4-5]。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确保工作场地范围内无地下构筑物,测量、标出场地中第一遍夯点位置,误差控制在20cm以内;(2)准备好起重机,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当夯锤达到预期高度时,使其自由脱钩,并测量锤顶高程;(3)确保每个夯点夯够6击,直至完成第一遍夯击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4)按照规定间隔时间,完成余下三次夯击;(5)完成夯击后在基底地面铺设一层厚度为0.20m的灰土,并在灰土上铺设一层防渗复合土工模;(6)做好边坡加固工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强夯法进行施工时,要依据施工进度科学划分施工区域,确保各区域之间不留缝隙,且搭接宽度保持在1m以上,避免出现漏锤的情况;施工时噪音巨大,要避免在闹市区施工;冬季施工时,提前做好冻土层清理工作;倘若遇到雨季,做好排水工程,挖好排水沟,避免雨水进入施工现场;当原地面含水量较大时,要提前铺设10~20cm厚的碎石。

  3.4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也称碎石桩法、灰土桩法等,主要利用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达到密实桩间土的效果,随后在桩孔内的分层填入素土并进行夯实,以达到设计要求[6]。一般适用于软弱黏性土和杂填土地基、地下水位深度为5~10m的湿陷性黄土等,施工难度较大,造成成本也比较高,不适用于大面积场地处理。挤密桩法工作原理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排水减压,采用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形成了一个良好排水通道,有效缓解了超静孔隙中水压力,防止土体液化,加快土体固结速度;挤密振密,将桩管沉入后,会将等同于桩管体积的土颗粒挤向周围土体,对其造成巨大横向挤压作用,使得土颗粒空隙减少,密度增大,有效提升土体密实度,从而达到消除地基湿陷性的效果;减振抗震,碎石桩桩体强度高于桩间土,这导致在相同荷载力作用下,应力会向桩体集中,使得桩间土剪切力减小,从而达到减震目标;加强桩体,灰土硬化后形成的桩体占原有土桩面积的8~23%,桩间土面积的77~92%,显著提升了桩体强度,间接提高了复合地基承载力,从而消除了地基湿陷性变形可能性。

  3.5冲击碾压法

  冲击碾压法是利用冲击压路机冲击和碾压地基的一种技术方法,融合了冲击和搓揉两种工艺,会对地基产生强大冲击力,解决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情况,有效提升地基整体强度。通常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稍湿黏性土、分层填土地基补压、杂填土地基等,具有处理深度深、施工速度快、造价经济、处理后地基均匀等优势,适合大面积场地处理,同时具有质量控制难度大、受限于场地等不足,不适用局部场地处理。冲击碾压法注意事项如下:(1)选用适宜机械,如25kJ的非圆形滚轮冲击压路机配专用牵引车;(2)平整场地,清理干净地基填土范围内的草皮、建筑垃圾、种植土等,做好冲击碾压前准备工作;(3)控制好行驶速度,当牵引机拖动冲击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应当将行驶速度控制在12km/h以上;(4)选择适宜碾压方法和顺序,如排压法;(5)严格施工监测,完成每次整体碾压作业后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4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注意事项

  4.1加强施工前勘察分析工作

  在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时,需要做好勘察工作,利用仪器设备等进行全面观测,分析湿陷性黄土结构特征、力学特征和颗粒状况,明确其等级,针对具体等级采用对应措施和处理技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有效提升地基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充分发挥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价值[7]。

  4.2合理选择施工场地

  尽可能选择排水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避免受到泥石流、滑坡及地裂缝等影响,结合湿陷性黄土等级选择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地下水区域,防止水位变化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4.3精确计算湿陷性黄土地质问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应当以数据收集、分析与处理为前提,结合施工条件、人员条件、资金等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发挥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作用。一方面,严格遵守地质相关标准,如天然水含量、孔隙比、力学性质指标、内聚力、承载力等,另一方面,在实际施工中,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形成湿陷性黄土物理指标专门报告,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详实精确的数据支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湿陷性黄土是软土地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特殊地基,如果没有做好处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应当加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综合考量其地质特性、敏感度等级等因素,通过换填法、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冲击碾压法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牢固性和稳定性,为上部结构安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小玲.试析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J].低碳世界,2019,198(12):178-179.

  [2]马晓平.强夯法处理深厚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实例分析[J].城市建筑,2020,361(20):159-160.

  [3]齐双双,周芳.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553(30):170.

  [4]李梅交.内夯挤密法在穿越粉砂层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0,302(4):203-204,207.

  张芳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上一篇: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
下一篇:建筑装饰材料中的环境污染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