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09 11:05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为中国城市工业化的提供了原始积累,使得中国的农业面临巨大压力。“三农”问题逐渐突出并发展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辛但富有成果的探索。毛泽东“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农民问题、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村城镇化的思想。这些思想对我国当今“三农”问题的解决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三农”问题;“三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继续坚持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优先发展城市重工业战略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忽视农村、农业、农民的现象,同时农村中又出现了一系列“左”的问题,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因而出现农业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毛泽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

  一、“三农”问题的来源

  建国初期,城市和农村只有地域和功能的差别,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国内外环境和苏联的示范作用下,我国开始实施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并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如果想在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传统农业型国家实现发展城市重工业的战略,只能通过对农业的不断索取来实现重工业的原始积累。正如温铁军所言,“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①农业、农村和农民不得不承担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代价,导致原本存在的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重工业的长期持续的积累导致农业、农村和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形成了所谓的“三农”问题。二、“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三者关系中,最首要的就是农民问题。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存在才能产生农业和农村的派生问题。这是毛泽东曾经所下的论断。

  (一)农民问题是首要问题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农民人口基数大,农民的生存状况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在广阔的农村可以大有作为,号召可以去农村的知识分子下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落后的教育状况,改变农村中农民文盲半文盲的文化程度,使得文字真正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扎根。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下乡可以教农民先进的技术知识,改变农民缺乏生产技术的状况。在1965年,毛泽东曾收到关于当时农村的医疗状况的报告,报告显示:1965年,全国共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80%的高级医务人员集中在城市,其中70%的集中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的医务工作人员在农村,医疗经费的支出城市则占75%,而农村仅25%。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支出比例严重失衡,大部分医务人员和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村的农民无医无药,得不到任何的医疗服务。面对城乡之间医疗服务的状况,毛泽东批评卫生部是城市老爷卫生部,提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二)农业机械化思想毛泽东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我国建设国民经济没有坚持两条腿走路,或者说没有更好的坚持两条腿走路,所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而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农业生产情况糟糕,主要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农副食品异常短缺。其次,工业生产方面问题迭出,钢铁的计划指标难以完成,而且钢产品质量差,品种不齐,所以其它工业部门也难以为继。其次,轻过高的钢铁指标挤垮轻工业,各种人民生活用品供应紧张。毛泽东提吃将过去重、轻、农的顺序应该调整一下,改序为农、轻、重,将农业的地位突出出来。毛泽东在农业方面坚持农业合作化和机械化思想。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观点是一以贯之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经高度评价合作社的意义,他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②过去农村长期落后的根源所在就是分散的小农经济,通过合作化可以凝聚群众力量,使农民得到解放,由贫变富。集体的力量大于群众的力量,集体劳动更优越于个体劳动,通过这种方式,必定可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于是在毛泽东的倡导和推动下,“一大二公”为的人民公社得以快速建立并发展起来。农业化合作化能够迅速集中大量的人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遭遇大灾害的时候就肯定了集体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所起到的作。因为农业合作化搞了水利建设,使得农业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保障了农业的增产。同时,农业合作化化是毛泽东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前提。

  三、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对当今的启示

  虽然如今社会日新月异,与毛泽东时代已经过去很长时期,时代已经不同,面临的任务和形势也发生变化不同,可是无可否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三农”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依然具有珍贵的借鉴作用。

  首先,大力普及农业的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农村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用城市科研院所以及高等学校与农村建立对口支援的形式,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大力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加强培养农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农民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

  其次,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但农业现代化仍旧是我国的“短板”,而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保障粮食安全,把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工作的突出位置。所以要把粮食的稳收始终作为农业工作的主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其次,只有实现农村工业化,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持续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支出,从根本上内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发展农业采用发展重工业的理念,从而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一体化经营和发展。

  由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和苏联的示范作用,我国实施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影响下,忽略了农业的发展,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平衡好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使得国民经济一度陷入困顿之中,城市重工业的发展也难以为继。毛泽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一直心系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并未很好的实施。但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农”思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J].读书,1999(12)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4]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
上一篇:生态共同体视阈下河南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邵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