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秦巴山片区十堰市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秦巴山片区十堰市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20 08:33

  摘要:分析了十堰市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认为全市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显著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农业产业步伐走在秦巴山片区前列。同时指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移民和环境容量、生态功能脆弱、面源污染、经济发展现状、丹江口库区消落区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鉴于此,提出十堰市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主张建立立体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产业结构,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减少面源内污染,推广生态治理修复技术,以及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关键词:十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

  十堰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中央山地,由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武当山脉和大巴山东段余脉组成,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也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整体连片开发的重点区,还是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农业建设好坏不仅关系当地“山青、水秀、民富、县兴”四赢目标的实现,而且事关一江清水北调和国家全局发展。如何突出山地特色,如何在服务南水北调、保清水北送的同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如何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分析了十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现状和基础、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期望为十堰市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帮助。

秦巴山片区十堰市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1发展十堰特色生态农业的现状和基础

  为了保护好十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良水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生态农业的探索和建设,相继建立了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试点面积约9.3万hm2,全市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显著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农业产业步伐走在秦巴山片区前列。

  1.1“十二五”期间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十二五”期间深入实施以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为主的“四百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创造性地用活用足退耕还林政策,在适宜区域大力推进退耕还茶、还果、还药、还草、还特,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耕地转移到山水资源上来,在生态修复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36.3万hm2,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2.0万hm2。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培植龙头,突破加工,打造品牌。全市培育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6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0家,201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81.4亿元,2015年达到350.0亿元。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效益不断呈现。2014年全市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47.7亿元,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开发中获得收人约2650元,占当年纯收入的37.6%¨。。生态特色农业开发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山,改善了水源区的生态环境,显示出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初

  显十堰市先后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和丹江口库区沿岸库周lkm范围内面源污染调查、农产品基地土壤重金属普查,摸清核心水源区农业面污基本情况,为防治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全市兴办6个乡村清洁工程试点,开展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示范。积极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申报24个乡村为国家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主动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示范推广生物脱氮沟、生物载体廊道、植物篱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截至2014年底,全市清洁能源建设累计达到32.2万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51%。全市各类沼气年产气量可达1.08×108m3,相当于7.76×104t标准煤,农村能源设施年节能能力达到5.31×105t标煤,可减排C021.39×106t,减排SO:1.18×104t。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有效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较好地保护了水源地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旧。

  2发展十堰特色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保护好水源区生态环境是国家投巨资修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本前提,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十堰市在保障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上肩负着重大的政治社会责任。当前,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移民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突

  出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淹没十堰380km2土地,搬迁移民28.7万人,其中外迁9.0万人,就地后靠安置19.7万人。同时,66.67万多hm2林地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70%锐减到20世纪80年代的32%,生态环境遭受史无前例的惨重破坏。二期工程建设淹没土地158.7km2,动迁移民17.8万人,其中后靠安置10.5万人。两期工程建设,十堰移民多达46.54万人,全国第一,举世罕见。其中,内安34.0万人,占73.1%。内安人员,多为后靠上山,生产、生活、生存环境恶劣.夕h迁人员,由于对迁出地人文环境、生活方式、劳作技能等诸方面的不适应,出现了回迁返乡的突出问题。工程淹毁大量资源,内安、返乡大量移民,加剧了国土资源、基础设施,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奇缺、脆弱。全市人均现有耕地仅0.06hm2,低于全国0.95hm2的平均水平,人均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仅0.01hm2。同时,按国家要求,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区离库面lkm范围内不能耕种,使得十堰山区耕地资源更加减少‘5I。

  2.2生态环境保护与功能脆弱的矛盾突出

  一是水土流失范围大。由于生态伤害和山地生态特征,十堰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0.3%。平均流失模数O.5X104t/y·km2,年流失土壤2.0×109t以上,相当于4万hm2耕地的耕层土量。尤其是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等库区县市,石漠化、荒漠化日趋加重。石漠化面积达29.53万hm2。其中重度和极度石漠化面积2.56万hm2。二是地质灾害隐患大。据普查,全市地质灾害隐患2593处,其中高易发区4564.65kmz,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由于水位的上升和库容增加,十堰山区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进一步加大,预计累计影响库岸段130多km。三是极端气候影响大。生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尤其是丹江口库区北部3县市,国家多次实施重点工程建设,使这里几乎变为荒山秃岭,随之而来的是年均气温比全市高1℃以上,年均降水量比南三县少100I/llTl以上。持续干旱、低温冻害、暴雨、冰雹等极端气候加剧,没有无灾之年,只有轻重之分。四是城镇环境防污基础设施薄弱。全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近2.0×109t以上,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超过2.0x107t,目前全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作任务量巨大吲。

  3发展十堰特色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思路

  十堰市的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立足山区农业比较优势,面向市场,充分利用辽阔的山场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把开发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强大基石,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文化、旅游、农业一体化布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等,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

  3.1推进“61”产业强农计划,建设立体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产业结构

  “十三五”对十堰农业农村经济而言,是一个事关兴衰进退的历史关口。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十堰市农业产业建设提供了难得契机。结合十堰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启动实施“61”产业强农计划。突出茶叶、林果、草牧业、中药材、蔬菜、水产(饮)品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开发,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40万hm2以上,按投产面积计算,平均产值达到75000元_,/hmz以上;集中精力将6个产业培植成综合产值均达到100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1。根据山区生态立体、气候多变、生物多样的特性,围绕打造六大百亿元产业,着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型的生态产业。一是南部立体生态农业。以竹房城镇带为重点,突出有机茶、道地中药材、山地核桃、食用菌和山羊等生态产业带建设,发展魔芋、马铃薯、玉米、有机贡米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二是北部库区生态农业。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重点,突出有机渔业、岗地核桃、绿色柑桔、马头山羊等生态产业带建设,发展红薯、桑蚕、小水果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三是城郊高效生态农业。以城镇郊区、国道及环丹江口库区沿线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生态休闲农业、设施蔬菜等产业带建设。四是酒水饮品与水产养殖生态农业。以水资源优势区和特色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饮用水、酒饮料产业,大力发展健康特色水产养殖业。

  3.2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

  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规模经营、机制创新,做大做强,重点推进十堰市整体建设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植一批市级、县级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打造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一产级,连接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接高附加值。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聚集产业要素,集中加工企业,创新发展机制,实现高质高效。重点建设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即丹江口市生态水产业加工园、十堰(郧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十堰(郧县)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园、郧西七夕农业产业园、房县综合农产品加工园区、竹山特色粮油加工园区、竹溪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十堰(张湾)生物产业园、十堰(茅箭)新材料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武当山生态旅游观光园。

  参考文献

  [1]沈康荣,吴高发,刘军,等.转变十堰山地农业发展方式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1(3):23—34.

  [2]国家缴十局.十堰: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EB/OL].(2011一01—25)[2017—08—10].

  [3]沈康荣,王银元.仓I建生态农业体系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湖北省丹江口库区生态农业建设研究报告[c]//科技支撑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i仑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跨越发展:十堰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芦汉国在十堰市^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讲话[R].2015.

  [5]肖能武,周华平,万利,等.丹江口库区消落区保护与利用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199—200,206.

  [6]十堰市国民经济f啦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OL].十堰日报,2016-08—30(001)[2017—08一10].

  [7]沈康荣,涂扬晟,吴高华,等.迎接入世挑战发展有机农业:21世纪十堰山地农业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武汉:湖北省农学会,2004:138—147.


《秦巴山片区十堰市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上一篇: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肥力及养分评价
下一篇:浅析生态农业园结合园林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