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企业下乡对“三农”的影响

乡村振兴背景下企业下乡对“三农”的影响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27 09:29
扫码咨询

  摘要:以华北地区N村为例,在“三农”框架下分析企业下乡后对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从组织依托、人际关系嵌入、社会生活融入和因地制宜发展等方面总结了下乡企业扎根乡村社会的路径选择,为企业下乡实现“本土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企业下乡;“三农”;本土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1]。实现“三农”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而乡村地区在资本积累上内生动力不足,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与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企业纷纷进入乡村地区,形成企业下乡的热潮。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企业下乡带动乡村社会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举措。企业进入乡村社会后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对“三农”的再造。同时企业作为外来资本要想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必须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扎根乡村社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企业下乡对“三农”的影响

  1N村概况

  N村地处华北地区,在农业上以粮食种植为主,地形上兼有平原与丘陵,且有城郊地区的区位优势。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N村所在的行政区以齐文化为依托开始发展旅游业,凭借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L集团的投资。L集团租用N村的农业用地,依N村特色建造了草莓采摘园、苹果园等新兴生态农业园区以及滑雪场;同时L集团与当地政府在N村外围修建了一条连接N村与邻近村庄的“旅游路”,使N村的交通更加畅通。L集团通过各种策略成功进入村庄并较好地与N村实现了共赢,在L集团的影响下,N村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以及农民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

  2企业下乡对“三农”的再造

  2.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企业资本进入乡村社会后,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对乡村的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等产生影响,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高效化、生产“非粮化”并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乡村社会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种植向二、三产业转变。

  2.1.1规模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格局较为分散,小户经营与细碎化的土地格局使得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也很难实现农业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对接,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与农民的增收[4]。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对土地的重新整合利用,农业生产连片经营带来了规模化效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收入。L集团租用了N村大部分的土地,大面积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大面积种植能够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减少了农业生产上的人力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生产获得了规模化效益。

  2.1.2农业生产的“非粮化”目前学界关于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的动因研究主要分为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外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对资本的需求旺盛以及外部政策环境的支持与推动;内因主要是资本的逐利性[5]。企业在内外因的综合作用下进入乡村,以盈利为目的,而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果树、番茄、草莓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且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这改变了乡村地区传统的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结构,造成农业用地的“非粮化”生产。

  2.2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2.2.1对乡村治理的影响“资本下乡”过程中会对乡村治理产生影响,目前学界对于“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社会秩序、农民维权、农户合作、村社理性问题及村庄公司主义等[6],即主要围绕政府、村级组织、企业以及村民四方的行动逻辑来论述“资本下乡”后各方基于自身利益而采取行动所导致的乡村治理问题。但在关注企业下乡后导致乡村治理问题出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企业在下乡过程中巩固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激发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企业下乡使得村民与村庄、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村民更加关注村庄的公共事务,提高了村民的组织性。

  2.2.2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下乡后因自身生产与发展需要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如道路、供水等,从而促进了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L集团在N村主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为主,为吸引更多的客源,L集团修缮了N村的主干道,同时在N村外围修建了一条连接N村与附近村庄的“旅游路”,使N村的交通更加畅通。在L集团的影响下,来N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当地政府与村级组织也愈加注重N村的基础建设与发展,在配置了健身器材的同时也修整了村庄大队院与村办公室,为村民提供了运动健身与文化娱乐场所。目前,N村水泥路已经通到各家各户门口,完善了水利和电力工程等。企业下乡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3下乡企业扎根乡村社会的路径选择

  企业作为外来资本,在下乡的过程中以及下乡后会遇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下乡企业的收益与未来发展,企业要想真正扎根乡村社会,实现与乡村社会的共赢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就必须实现企业的“本土化”。徐宗阳[8]基于对华北地区一个公司型农场下乡过程的分析指出,真正对资本下乡构成挑战不仅仅是工商资本在务农过程中的经营管理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与乡土社会的互动不畅问题。互动不畅说明资本下乡需要一个扎根乡土的“本土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在乡土社会中发展“自己人”等策略来实现。对于L集团而言,其在N村的发展并没有出现村民集体上访、暴力冲突等事件,在扎根乡土社会方面是相对成功的,L集团在N村实现“本土化”过程的策略对推动乡村振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结语

  通过对新疆和硕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农地流转及市场运行机制仍然存在农户流转主体单一、流转途径不规范、市场价格机制失灵、土地流转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条件不成熟等问题,构建与优化农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迫在眉睫。对于欠发达民族地区,在响应国家政策、对农地流转及市场化运行现状充分把控的前提下,从所取得的成就中汲取经验,构建农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对提高当地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旦农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构建成熟,对规范农地流转程序,促进土地资源最优化配置,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延廷.农地产权主体的缺陷、分析及重构[J].经济体制改革,2013(3):66-70.

  [2]郭炜,丁延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境突破与路径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5(4):84-89.

  [3]龚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143-147.

  [4]陈清明,马洪钧,谌思.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育现状及绩效评价——基于重庆市土地流转问卷调研[J].调研世界,2015(5):32-35.

  [5]程欣炜,林乐芬.农村产权市场化创新机制效应分析——来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东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实践模式[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9):7-13.


《乡村振兴背景下企业下乡对“三农”的影响》
上一篇:新疆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考与探讨
下一篇: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分析及发展概况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