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分化、代际差异对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
摘要农户作为最直接的耕地利用主体,其生态耕种采纳度是耕地保护政策能否顺剃落实和促使耕地保护的重要保证。基于江西省 2 068份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从农户分化与代际差异两大社会现象切入。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行为经济学的“非理性人”理论 框架下,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层次分析一熵值定权法构建了生态耕种采纳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模型,深入分析农户分化、代 际菱异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加强生态耕种行为,制定耕地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第一, 农户分化程度的加深会使农户的生态耕种采纳度降低,且农户分化每加深1个单位,其生态耕种采纳度的条件均值降低o.204个单 位。第二,新生代农户相对于老~代农户具有更积极的生态耕种采纳度,新生代农户的生态耕种采纳度比平均水平高37.84%。第 三,相对于分化程度更深的农户而言,浅分化农户的代际差异变化使其生态耕种采纳度的边际效果更强。纠正内生性偏误后,代际差 异与分化调节效应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程度增强,农户分化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程度减弱,但是总体回归结果依 然支持结论。代际差异、农户分化与分化调节效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基本稳健,结论均得到了较稳健的模型结果支持。为此,建议鼓 励深分化农户加强耕地流转.释放有效劳动力;加强浅分化农户的技术培训,政府应在产业合作组织设立、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给予 支持;对老一代农户加强耕地保护基本政策、农业补难政策等方面的宣传。
关键词农户分化;代际差异;生态耕种采纳度;江西省
在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中,生 态保护是核心,因为只有处于良好生态环境中的耕地才 能维持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在家庭责任承包制下, 农户作为最直接的耕地利用主体,其耕种行为已成为耕 地生态保护的关键旧。1,推行耕地的生态耕种行为已成 为耕地生态保护的方法。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取决于由 认知、意愿和行为态度三个维度衡量构成的生态耕种采 纳度,深入掌握农户的生态耕种采纳度及其影响规律对 于促进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工业 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户分化与代际差异已成为两大社 会突出现象H1。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机会增多, 农户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非农收入增加使原本同质的 农户出现分化,而农户分化的两个基本向度是职业分化 和经济分化,农户职业、经济收入等都会改变农户对耕地 的价值认识和依赖程度,进而影响农业投入意愿与力度、 耕地生态价值等”“1。另一方面,新老两代农户代际分 化日益显现¨1,生态耕种的认知、意愿、行为逐步差异化, 必然影响耕地的生态保护旧1。基于此,了解农户分化和 代际差异对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规律,对耕地生态保 护有着重要意义一-。目前针对生态耕种采纳度的研究尚 不多见,但围绕耕地生态耕种的认知、意愿和行为等相关 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成果有从认知水平分析对农 户耕地生态保护的影响因素¨…;从农户兼业角度对农户 的生态耕种行为与耕地功能进行差异化分析¨¨;从耕地 规模、收入结构等角度划分农户类型,对农户生态耕种投 入进行差异化分析¨…;将农户划分成不同户类,进而研究其对生态耕种的影响规律¨”;研究还发现不同代际差 异农户的生态耕种意愿稍有不同,且农户的生态耕种意 愿与其行为采纳之间稍有差距¨“。已有成果为农户生 态耕种采纳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基础,但仍存在 一些问题值得探讨:①多数研究主体为耕种意愿与态度, 而耕种行为作为最直接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关注较少; ②针对代际差异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研究尚不多见; ③少有研究将农户分化与代际差异两大社会现象统一起 来进行横向比较,更缺乏将两者交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江西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 产区之一,也是建国以来2个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 省份之一。鉴于此,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通过问卷调研, 深入分析农户分化、代际差异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 影响规律,以期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制定耕地生态保护 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农户分化对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
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越高,其农户分化程度 越浅,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越低,其农户分化程度越深 (后文简称“浅分化”,对应“深分化”)。根据新古典经济 学的“理性人”视角,以效益最大化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 度进行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农户需要的耕地功能不 同,产生的耕种效益也不同¨5。,农户在耕地经营中的投 人行为可划分为生态性投入行为和非生态性投入行为两 种。生态性投入行为是指有利于耕地质量不下降的行 为,使耕地生产力能够长期保持并得到提高,更多发挥耕 地的保障功能;非生态性投入行为是指对耕地长期生产 力产生毁坏性作用的行为,例如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 虽然这样能提升耕种的短期收益,但长期大量使用农药、 化肥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等,不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 用¨“,更多发挥耕地的生产功能。因此,农户生态耕种 采纳度取决于其生态性投入行为和非生态性投入行为的 优先排序(后文简称“排序”),生态性投入行为越多,生 态耕种采纳度越高。深分化农户需要的耕地收益较低, 且生态性投入行为对劳动力投入、农田基础建设投入等 成本更高,只有选择“短期”收益才能促使他们效益最大 化,因此非生态性投入行为的排序逐步靠前,深分化农户 群体更多地选择非生态性投入行为,这为消极的生态耕 种采纳度提供了解释。
1.2代际差异对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
相关学者已总结出不同的代群之间的实际差异是代 表了代际差异的代效应、年龄效应与时代效应共同作用的 结果¨8。19 J,而时代效应主要反映社会中各代群的“共同变 化”,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仅考虑 前两种效应。 代效应造成了代群之间在行为认知上的分化啪1,新 生代农户受教育程度,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以及 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都要优于老一代农户。年龄效应 则与个体履历无关,单指年龄不同的个体在历事过程中对 自身心理特征产生差异化。由于老一代农户年龄相对较 大,更不愿意改变耕种习惯,具有更为守旧的耕种行为;而 新生代农户对耕种长期投资意愿较大,耕种收入期望较 高,愿意尝试更多的耕地质量改良技术,接受耕种技术培 训,这同样可以为他们积极的生态耕种采纳度提供解释 (见图2)。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新一代农 户具有更高的生态耕种采纳度。
2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根据江西省三种主要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课题组于 2017年l一3月在鄱阳湖平原、吉泰盆地和丘陵地带选取 调研样本点,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西省选取 了44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两个村,每个 村发放25~30份问卷。课题组共发放2 370份问卷,回收 问卷2 176份,剔除存在矛盾、信息不全等问题的问卷,共 有2 06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1.81%,问卷有效率 为95.04%。问卷涉及了农户的家庭禀赋特征、农药使用 方法与习惯以及农户对生态耕种认知、意愿、行为等相关 内容。
2.2变量设计与描述统计
2.2.1被解释变量 生态耕种采纳度。农户对某一行为的采纳度,取决于 其认知、意愿与行为决策,其中认知是前提,意愿是条件, 行为是结果,认知与意愿态度虽不直接形成生态耕种,却 为更多的生态耕种提供了契机,因此本文从认知、意愿和 行为态度三个维度对生态耕种采纳度进行衡量。本文借 鉴已有研究拉“,构建了生态耕种采纳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一熵值定权法,先通过层次分析法衡量一级 指标权重,之后利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确定二级指标权重 (见表1)。
2.2.2核心解释变量 (1)农户分化程度。本文借鉴陆学艺拉21对农户的职 业划分,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2002年以农户 家庭农业收入比重的划分标准,即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 90%以上为纯农户,赋值为l;农业收入比重在50%~ 90%之间的为一兼农户,赋值为2;农业收入比重在10%~ 50%之间的为二兼农户,赋值为3;农业收入比重在10% 以下的为非农户,赋值为4旧J1。赋值增大意味着非农收 入比重的提高,即代表分化程度的加深。 (2)代际差异。通常学者以1980年出生划分新老两 代农户的界限心3|。但考虑“代效应”中价值观形成的滞后 性Ⅲ1,本文在岁数上后延5岁,以1975年出生为界,若户 主为1975年之前出生,则代际差异取值为0,反之为1,并 按照不同年龄划分组别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以43 岁左右作为分界点的两组样本的t检验值最显著,显示分 组合理。
3实证结果
3.1 回归结果与分析:关键因素的挖掘
本文接下来通过前期设计的回归模型对假设l~假 设3进行检验。由于方程中含二元交互项,为避免多重共 线的干扰,本文采取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处理。由表3给出 的模型1是将控制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得到的回归模型;模 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核心解释变量及其交互项;模型3是考虑农户分化程度的内生性,引人工具变量采用 IV—Tobit模型;模型4是考虑可能存在的“弱工具变量” 问题,因此采用对弱工具变量更不敏感的有限最大似然方 法(LIML)对模型进行估计。
3.2内生性检验 因为数据不可能捕捉到农户的所有个人特征变量,它 们的遗漏可能导致农户分化程度与随机扰动项相关,而这 将使得OLs估计量不一致。其次,较高的生态耕种采纳度 能带来长期效益,促进农户分化,而分化程度的加深又会 影响农户的生态耕种采纳度。换言之,它们可能存在反向 因果关系,农户分化程度可能是一个“内生变量”四o,因此 考虑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为准确估计农户分化对生态耕 种采纳度的影响,需引入“工具变量”以解决可能存在的 内生偏误。首先,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尉H)可能与农户分 化程度有直接影响,且由于本文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农户户 主,他拥有耕种行为决策权,因此可以避免因低教育水平 家庭成员的要求而被迫产生非生态耕种行为,使教育年限 变量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作用仅通过农户分化渠道 来实现。其次,耕地破碎度(曰ro后e凡)在可能对农户分化产 生影响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双向因果关系。经分 析,教育年限和耕地破碎度与农户分化程度都高度相关,与随机扰动项及代际差异等变量均不相关,教育年限与耕 地破碎度亦不相关,因此可将教育年限、耕地破碎度作为 农户分化的工具变量,第一阶段的回归方程如(2)式 所示:
4结论与政策启示
农户作为最直接的耕地利用主体,充分了解农户生态 耕种采纳度的影响因素对耕地生态保护和维持耕地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出发,考虑了 农户分化和代际差异两大社会现象,阐明了两者及其分化 调节效应对生态耕种采纳度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证得到 主要结论如下:①务农年限长,成为家庭农场的农户对生 态耕种行为有更高的采纳度,反映出耕种经验与规模对生 态耕种行为的积极影响;②随着农户分化程度的加深,农 户会具有更为消极的生态耕种采纳度,并且代际差异亦会 通过农户分化的调节效应对农户产生影响,即浅分化农户 的代际差异变化使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边际效果更 强;③新生代农户相比于老一代农户,对于生态耕种行为 会有更为强烈的采纳意愿,且在纠正内生偏误后该作用效 果增强,实际调查情况和实证结果也都表明代际差异是造 成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陈美球.耕地保护的本质回归[J].中国土地,2017(4):12— 14.
[2]邝佛缘,陈美球,鲁燕飞,等.生计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 影响分析——以江西省587份问卷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 2叭7,31(2):58—66.
[3]王喜,梁流涛,陈常优.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差异分 析——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周口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29(8):52—56.
作者:陈美球1 袁东波1 邝佛缘1 吴秋艳2谢贤鑫1
《农户分化、代际差异对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