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就业抑或创业: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研究

就业抑或创业: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08 09:21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城乡融合发展,该理念为破解农村创业就业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河北省数据,比较研究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家庭就业与创业的特征和规律,借以探索缓解农村创业和就业困难的途径,并考察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劣。结果发现,农村创业和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可缓解农村创业和就业困境;相比农村就业家庭,创业家庭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较多,经济产出也较多;创业家庭较多的产出通常得益于较好的经济环境或政策环境。因此,在农业经营主体抉择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市场与政府亟待合力支持农村创业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就业;创业;要素流动;“三农”问题;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和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就业和创业活动并不乐观。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能够吸纳人口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农村地区的就业和创业成效将会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破解广大农村地区的就业和创业困境?

就业抑或创业: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研究

  一、文献与假说

  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大多数学者对传统小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阶段的优劣讨论较多。黄宗智[2]较早指出,华北地区广大农村仍存在劳动边际报酬很低而不能退出农业的传统小农内卷化现象,土地碎片化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3]。近期研究则发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高的组织效率,呼吁新时代农业政策应扶持家庭农场[4]。实际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明,通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促进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耦合关系[5]关联农村就业与创业之间的比较,自然涉及“三农”问题和家庭就业与创业问题。以下分别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顾,并凝练假说。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河北省资料,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2016年,因而本文选取2016年的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来考察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进一步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该普查分农户普查表、规模农业经营户①普查表、农业经营单位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乡镇普查表和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实地调查表共6项内容。根据研究需要,本文聚焦农户普查表、规模农业经营户普查表及乡镇普查表。2016年,全国农业普查共涉及31925个乡镇,其中,涉及河北省1952个乡镇和49708个行政村,调查农村户数达到1886万户,总人口为6373万人。统计显示,河北省农村有幼儿园或托儿所、小学的乡镇占比分别达到98.41%和99.5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5%和98%,有图书馆、文化站的乡镇占比达到91.09%,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的乡镇占比达到98.41%。2016年河北省农村人口为5261万人,按常住人口7200万人来算,2016年城镇化率是26.93%,与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52%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2%相比明显偏低。

  三、分析与验证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河北省农村家庭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特征,包括创业比重的空间分布,以及就业与创业的实际耕地面积、农业类别、土地流转用途分类、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或形式、农产品获得认证情况等信息,认为河北省农村创业和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次依据就业与创业的行业分布规律,印证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可缓解创业和就业困境的假说;最后逐个检验投入、产出和环境这3个研究假说。

  结论与启示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本文重新审视农村地区家庭就业与创业情境。通过对比分析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河北省数据,发现农村创业和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劳动力和资本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可缓解农村创业和就业困境。相比农村就业家庭,创业家庭在资本、劳动时间等方面投入较多,经济产出也较大。同时发现,创业家庭较多的产出通常得益于较好的经济环境或政策环境。这些结论能够加深对新视角下城乡要素互动的认识,理论上印证创业和就业的相关假说,这对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选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首先,重视解决农村地区创业和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倡导“双创双服”,就是新时期着眼当地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最好落实。本文研究发现,河北省农村创业和就业在各地级市差别较大,创业和就业分布不平衡,创业家庭的比例、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农产品认证占比低的事实又表明河北省农村创业发展不充分。农村创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当地民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不匹配,因此要引导创业资本有序向种植业等领域流动,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借以带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逐步改变广大农村创业和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态。

  其次,鉴于创业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效应,乡村振兴务必解决好“人地钱”问题,通过要素流动来鼓励创业。农村富有劳动力和土地,多余的劳动力以农民工就业形式进入城市并参与城市建设,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可弥补农村地区劳动力在技能方面的短板,整合后的农地可实行规模化经营,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户财产性收入;城市则富有资本,多余的资本以新农人创业形式下乡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并开发自然资源。本文通过对比河北省农村就业家庭和创业家庭的居住状况以及互联网应用情况,发现在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本后,创业家庭产出优于就业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农村家庭创业进而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既可进城务工也可返乡创业和就业,城乡间的要素双向流动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效应高于小农户,当前可侧重创业来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后,加强乡村振兴制度供给,协同要素市场机制,继续为农村创业活动营造适宜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要素市场配置很关键,政府在要素市场中的引导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和农村制度创新的驱动[11]。新时代,有效市场务必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构建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要素配置新格局。具体在农村创业问题上,要盘活要素主体,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营造适宜当地发展的经济、政策环境。对河北省而言,应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加快农创客的培育发展。具体来说,廊坊等地要以“通武廊”为契机,继续将协同政策和地理优势用足;唐山市要积极利用传统经济基础,将过剩资本引入乡下,激活周边农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辛集市要积极挖掘省管县的政策红利,利用临近石家庄的人才优势,主动引导较高污染的皮革产业部分转型为生态休闲农业,有效激发石家庄都市圈周边农村创业的潜能。

  当然,协调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行为和小农户的就业活动不可偏颇,各地要因地制宜,动态引导好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态度和激励机制。囿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侧重梳理“为学术研究服务的事实发现”,更多给出宏观叙事的典型化事实和理论逻辑,并探讨主流理论假说是否适宜当前乡村振兴的应用场景,但对背后深层次的因果逻辑关系尚需计量模型予以进一步检验。尽管如此,本文借助普查数据印证的通过要素双向流动来扶持创业以实施乡村振兴并破解“三农”问题的观点,对新老农业经营主体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习书记.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11):1-5.

  [2]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韩旭东,王若男,杨慧莲,郑风田.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全国2745个农户调研样本的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43-153.

  [4]王新志,杜志雄.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内涵特征、属性差异及演化逻辑[J].理论学刊,2020(5):93-101.

  [5]徐晓鹏.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耦合——基于六省六村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2-68.

  柴国俊1,董葆茗2,杨在军2


《就业抑或创业: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研究》
上一篇:新时期澜沧县乡村产业振兴策略研究
下一篇:金融科技赋能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