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智慧物流发展的路径探索
内容提要:乡村智慧物流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智慧物流政策支持乡村物流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惠民补贴、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等方面强化乡村物流智慧化,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挥显著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智慧物流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推广、信息标准体系构建和人才专业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本文在分析总结乡村智慧物流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基础上,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乡村物流智慧化发展路径:构建高效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壮大乡村物流餐饮主体、优化物流网络体系和终端配送服务网络、完善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等,以期更好推动乡村物流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智慧物流物流服务平台物流网络体系
2020年9月,习总书记总书记在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基于此,应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智慧物流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是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应有之义。而且,乡村智慧物流作为联结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智慧物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智慧物流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乡村智慧物流属于智慧物流,又兼具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特点。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在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实现智能化,不仅有利于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有效促进农产品上行,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显著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乡村智慧物流,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助力乡村物流智慧化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乡村互联网设施投入持续增加,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2018-2020年,乡村互联网建设相关投入超过1000亿元①,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普遍覆盖。与此同时,农民网民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②。同时,乡村信息惠民便民措施不断增加,乡村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进一步拓展,为乡村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已基本建立县、镇、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根据邮政局数据③:2019年全国55.6万个建制村直接通邮,农村地区快递网点超过3万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6.6%。同时,以京东、阿里巴巴和苏宁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积极参与乡村物流网络建设,在县域范围搭建物流网络,分级建立乡村快递物流分拨中心、中转中心和收寄点,提升乡村快递物流末端服务能力。
二、乡村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国智慧物流在物流信息平台服务、企业信息化及供应链智慧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推广、信息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尤其是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才匮乏,加之农业生产小规模化,且多具有季节性和易损性,增加了智慧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了智能技术推广应用门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物流智慧化发展。具体来看,乡村智慧物流面临以下五个问题:
(一)乡村物流信息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程度偏低
农村地区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以及有效性欠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智慧物流发挥效应。1.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滞后。目前,集聚信息传递、数据分析、库存管理等综合性服务平台还较少。在部分乡村地区,射频识别技术和物联网等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无法为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有效信息,物流供需信息获取精确度不高,智能管理层难以准确把握需求动态并进行预判预估,给物流智能化管理带来困难。2.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普及度较低。现有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设施设备、冷藏运输设备尚未与智慧物流技术快速接轨,多数仍是人工操作,尚需较长时间进行转化。这对技术设施容错率和人机协调匹配度提出更高要求,使乡村智慧物流真正落地面临挑战。
(二)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制约智慧物流发挥效应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小农户占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绝大多数,规模性生产经营组织较少。由于农户分布较为分散,且相互之间距离较远,导致乡村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大而疏。虽然农户数量较多,但单个对象物流需求量较小,使乡村物流呈现小而散特点。而且,大部分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特点,易耗易腐性,增加了运营成本,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更高。智慧物流作为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为依托,与以小而散为特征的乡村物流存在一些矛盾。农村电商多为农业生产资料和乡村生活消费品快递下乡,农产品上行空载率较高,而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供给不均衡、不到位,物流配送体系的可靠性、可得性不稳定,智慧物流技术、运营和统筹规划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不仅实施过程难度大,而且推高了经营成本,由此降低了智慧物流运营主体进入农村的意愿。
(三)乡村智慧物流缺乏市场主体参与
由于农村物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当前乡村智慧物流主要由政府引导和推动,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大型物流企业进入,导致现有市场面临以下问题:
(1)在位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使得乡村智慧物流的发展更多依靠政府投资,借助市场力量有效调动社会优质资源建设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城乡间物流网络体系密度和质量差距较大;
(2)在位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覆盖面积比较小,对农户的服务需求无法做到及时响应,做不到提供性价较高的物流服务,且随意性较强,导致乡村物流服务质量偏低;
(3)在位企业对农产品收购加工“最先一公里”的带动效应不强,缺乏足够实力整合农业资源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难以为智慧物流提供相应的实施平台,使智慧物流无法有效发挥应有的效应。
三、我国乡村智慧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聚焦乡村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有利于提高乡村智慧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
(一)构建高效乡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乡
村物流智慧化水平智慧物流的核心在于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因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进乡村物流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实现乡村物流跨越式发展。具体做法包括:
(1)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畅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乡村物流供需匹配度,提升乡村物流产业智慧化程度;
(2)整合乡村各级物流信息资源。根据不同乡村地域地貌特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需求,构建乡村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广泛覆盖、高效精准的乡村物流信息网络,并推动企业与乡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统一调配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提升整体运营效益;
(3)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乡村物流。鼓励开发具有“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等,提高农产品、工业品供求信息及时收集和获取的能力,实现对加工、分拣、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与控制管理,为农产品上行提供物流信息,降低乡村物流空载率。
(二)壮大乡村物流参与主体,夯实乡村智慧物流发展基础
乡村物流运营主体是影响乡村物流运营效率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了乡村智慧物流的供给质量。因此,应加快培育和完善乡村物流运营主体,提升乡村物流运营的智慧化水平和效率。具体做法包括:
(1)政府出台财税政策引导企业进入乡村智慧物流领域。通过开展专项智慧物流试点,培育一批区域性大型乡村物流龙头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龙头物流企业集群,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物流服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乡村物流由传统小而散向集约化跃升,实现乡村物流智慧化;
(2)扶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促使其成为覆盖本地主产区的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并搭载物流供应链,形成综合化、一体化、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
(3)推进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农产品物流上行“最先一公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模式,在产地建设或改造一批冷库和农产品收储基地,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到农产品产地设厂或建设共享型加工设施,实现产地预冷、加工、分级、包装等,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缩短流通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三)优化物流网络体系和终端配送服务网络,提升乡村物流服务能力
物流网络是基于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支撑,以网络组织模式提供综合服务的网络系统。优化乡村物流网络体系,在充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能够大大提高物流效率,促进乡村物流智能化发展。具体做法包括:
(1)完善乡村地区物流骨干网络。充分整合铁路、邮政、商业、物流等领域站点资源、运输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向乡村地区加速扩展延伸服务,重点加强县级仓储配送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物流快递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枢纽功能,实现网络互联、节点共享,提升乡村智慧物流运行质量;
(2)优化以村、镇为依托的末端网络。充分利用乡村自有资源,将现有运力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快递配送和农产品集货等多重功能,提升乡村快递网点覆盖率,形成城乡互动的双向物流网络;
(3)推动乡村物流骨干网络和末端配送网络有机融合。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向乡村下沉,与乡村综合服务站、村委会等建立合作机制,为农户提供物流快递服务,提升末端配送服务能力。
(四)完善智慧物流标准规范体系,提升乡村物流效率
智慧物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系统管理,需要在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实现标准化,消除企业间信息沟通障碍。具体做法包括:
(1)政府通过委托行业协会或专业机构,组织业内专家、技术人员针对智慧物流编码标识、信息传递、系统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可行的行业标准规范;
(2)加快制定物流信息技术、编码、安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各类标准,涉及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物流单元编码等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物流数据元、物流单证等信息基础标准,条形码、射频识别等物流信息采集标准,信息系统接口交换标准以及物流业务流程等物流管理标准等;
(3)推广条形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在仓储、配送、冷链等领域广泛应用,逐步完善汽车零部件、食品、药品、农产品、纺织品等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促进数据层、应用层、交换层等信息化标准衔接,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
(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改善乡村智慧物流运行质量
人才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核心要素。农村基础条件较差,乡村智慧物流强度大、收益低,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足。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加快培育本地专业人才,为乡村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具体来看:
(1)引进物流、管理、网络信息等各类技术型人才。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人才,给予合理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保障高端人才价值得到人力资源市场的认可。同时,设计完备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获得自我价值实现感以及精神上的认可;
(2)推动校企合作,鼓励物流企业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实行物流专业人才定点、定向培训,重点培养面向乡村、城乡对接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人才,并借助“产学研”平台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乡村智慧物流领域一线从业人员素质;
(3)强化在职培训。与高校、行业协会合作,开展视频授课或者举办短期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对物流、企业管理及物流运作等领域理论知识素养,创新发展理念,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乡村智慧物流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4):46-51.
[2]张菀航.畅通双循环现代流通体系加速构建[J].发展观察,2020(18):24-26.
[3]关颖,王闻环,许评.乡村振兴战略下镇江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05):187-188+192.
[4]张超,王洋“.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与完善措施[J].农业经济,2019(02):121-123.
依绍华
《我国乡村智慧物流发展的路径探索》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