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浅析农田水利支渠渠道施工技术

浅析农田水利支渠渠道施工技术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28 09:02

  摘要: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农田水利渠道的建设对于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渠道施工是农田水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农田渠道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渠道;砌体;混凝土

  农田支斗渠渠道施工技术作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开封市黑岗口引黄灌区为例,该灌区总面积为279km2,设计灌溉面积1.6hm2,年引黄灌溉水量1.7亿m2。灌区渠道工程共有39个渠系,必须控制好这39个渠系施工质量。目前,黑岗口引黄灌区支渠工程大部分已开通,部分面上已配套。考虑近几年客观情况的变化,在调查研究、听取地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对部分支渠规划进行了调查。由于受资金所限,规划建设支渠6条,总长为15.64km,其中城区范围3条支渠衬砌处理,衬砌长度6.3km;祥符区3条支渠清淤处理,清淤长度9.34km。根据支渠所处地域的土壤类别及性能,渠道横断面采用单式梯形断面,并参考自然地面坡降和灌溉要求水位以及现有建筑物高程,将渠道纵向比降为1/3500,边坡1∶2~1∶1.5,水深0.38~0.6m,底宽1~2.0m。

浅析农田水利支渠渠道施工技术

  一、过水能力计算

  根据本灌区总体工程规划与布置,本着节水改造的原则,按各渠道的不同流量、比降进行干渠、支渠的断面设计。其过水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Q=ωC姨Ri式中:ω—断面面积(m2);i—渠道比降;R—水力半径(m2/m);C—谢才系数;C=1nR1/6;n—渠道糙率;Q—设计流量(m3/s)。

  二、方案比选

  根据项目区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及当地已有渠道衬砌成功经验,渠道防渗改造选择混凝土全断面衬砌、生态护坡(护坡不护底、护坡常水位以下衬砌、以上为自然草坡)和浆砌石衬砌3种方案作为渠道防渗的初选方案。3种方案比选如下:混凝土全断面衬砌,抗冲刷能力强,美观,整体面板可采用滑模施工,又能满足护坡材料抗渗性、泌水性、防侵蚀、整体稳定的要求,可以有效地保护渠道和堤坡。

  (一)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渠底不做衬砌,护坡采用混凝土衬砌,常水位以下选择混凝土衬砌,常水位以上为自然草坡。该方案不仅能满足护坡材料抗渗性、泌水性、防侵蚀、整体稳定的要求,还能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

  (二)浆砌石衬砌

  浆砌石衬砌,工程量较大,造价高,抗冻、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难保证且需要石量较大,外界因素作用下个别块石脱落离位易引起较大面积的破坏,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运行维护困难且维护费用较高。通过对3种方案比较,从工程量、造价、日常管理及防渗效果及耐久性等多方面考虑,东干渠防渗衬砌采用生态护坡,支渠防渗衬砌采用全断面衬砌,为了提高整体性能,采用现浇方式。

  三、施工排水和沟槽开挖

  (一)施工排水

  在沟槽的开挖过程中,会出现渗水的现象,采用在沟槽外侧开挖排水边沟40cm×40cm,间隔50m设1个集水坑100cm×100cm,用水泵抽排入河道。基槽开挖和混凝土基础浇筑施工期间,必须持续抽排渗水,当混凝土初凝后可拆除模板时,停止抽水。

  (二)沟槽土方施工

  1.施工要求。正式施工之前,现场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掌握地质资料,若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扩大基础、换基夯实等加固措施。

  2.开挖要求。工程拟采取机械开槽的方式。开挖前,必须控制沟槽底部的高度,掌握开挖宽度,防止过挖,并采取良好的安全措施。在开挖过程中,确保槽底部的原始土壤结构不被破坏或干扰。当开挖到设计槽底部的高度约10cm时,原始的土壤结构不会被开挖,底部通过人工开挖清理并整平。

  3.软弱地基处理。如有软弱地基出现的情况,换填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挖除软基,分层回填换基料、夯实。

  4.基底验槽。基槽开挖完毕后,三检合格后报请驻地场监理检验,确认基底高程、基础几何尺寸、地基承载力等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四、沟底混凝土施工技术

  首先,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应有工厂合格清单,抽样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应在浇筑前签署并批准混凝土设计方案。浇筑时应留取试块(强度、抗压、抗冻、抗渗等)。

  (一)模板

  1.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依据测量点、线进行安装及校正,最后固定。

  2.安装施工工艺:放线、安装、调整、检测、校核、固定、检查、测量检验。

  3.合理确定模板流水区段,工序均衡、模板用量少、周转次数多。模板形式符合混凝土衬砌的断面尺寸,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辅助以木模板。

  (二)混凝土生产、运输

  1.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生产混凝土,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20mm,运输到现场时不产生明显离析现象,不得有表层水泥砂浆流失现象。

  2.运输中应保持匀质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不应漏浆;运至浇筑地点应具有规定的坍落度,并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水平运输均采用8m3混凝土罐车,辅以机动三轮翻斗车运输,直接入仓。

  (三)混凝土平仓振捣

  1.采用平铺浇筑法,入仓后人工分层铺料,铺料厚度每层不超过0.3m。插入要快,拔出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在模板边角人工补料,防止止水翻卷。

  2.关闭仓库后,混凝土依次振动,插入杆的间距控制为振动杆有效半径的1.5倍,并在下部混凝土中插入约5cm。振动至混凝土水蒸气排出的时间,不得有明显的气泡和浆液开始。

  (四)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6~18h内,采用覆盖,节水措施,使混凝土表面经常保持湿润,养护时间14d,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下,养护时间延长到28天以上。

  2.洒水养护根据气温应持续,避免干湿循环,在养护期间内保持表面湿润。3.如果气温高,需要采用草帘、编织袋或塑料布,将整个混凝土表面完全覆盖,以减少水分散失。

  五、渠身制安

  本工程采用的渠身为“U”形渠,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要求的尺寸进行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标签配置和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时浇水并保持28d或达到设计标签的100%,然后运输并安装。“U”形通道是通过手动提升安装的。根据沟渠的深度、宽度等因素以及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笔者决定使用坡高板(龙门板)来控制渠体的中心和高程。为了保证精度,埋入的坡高板必须牢固,还要便于安装过程的使用,因此特殊要求如下:坡高板应为50mm厚的木板,长度根据凹槽的宽度,通常在被埋物的每一侧必须不少于500mm牢固。坡高板的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m,注意通道主体在断点处必须设置闸门。梯级开槽时,坡高板跨地面布置在槽顶上,距槽底的距离≤3m。当距离>3m时,可以考虑将坡高板适当地向下移动,但应更加注意设置的牢固性。在斜坡高度板上测量中心和标高时,应注意中心钉在顶面上,而标高钉在侧面(注意不要挡住悬挂的中心线)。桩号应在斜坡高度板上标出。在转换常数的位置,应在两侧清楚地注明桩号,并标出所用的高空钉。渠体安装到位后,用支撑物(或干净的石头)支撑稳固,并在基础和墙之间铺设沙子基础。

  六、砌体施工

  (一)原材料选择

  砌体施工中,必须对石料的材质进行严格控制,必须保证石料坚实,并且不存在裂缝和污垢的现象。水锈等杂质,力学指标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瓦砾石为块状,规格≥15cm,封口规格小,但材料重量不超过总重量的10%。砂浆的砂粒径为0.15~5mm,细度模量为2.5~3.0。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根据砂浆强度等级选择水泥的强度等级。一般来说,水泥强度等级≤42.5,是砂浆强度等级的4~5倍。不要使用潮湿的块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强度和可加工性应达到设计要求,并报主管部门批准。砂浆配置采用制浆机,搅拌时间为2~3min。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隔离,则应在砌筑之前将其重新混合,并且不得使用最初设定的隔离。宽幅土工膜厚薄均匀,不得有疵点、针眼,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曝晒80天后其各项强度指标不低于曝晒前的80%。单位面积重≥500g/m;厚度≥0.5mm;垂直渗透系数≤1×10-10cm/s;平面渗透系数≤1×10-10cm/s。

  (二)浆砌块石施工

  采取铺浆法砌石体,砂浆稠度宜为30~50mm。分批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厚度为20~30mm,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再用碎石或片石嵌实。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槎。清缝应在料石砌筑24h后进行,缝隙的宽度应不小于砌缝的宽度,深度应不小于缝隙宽度的2倍。勾缝之前,必须将插槽清洗干净,没有残留的灰渣和积水。砌体的外表面应在砌体后的12~18h及时保养,并应经常保持潮湿。维护时间一般为14d。

  七、结语

  农田水利渠道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渠道工程施工中,施工要点就是沟槽的开挖、混凝土施工、渠身制安以及砌体施工。所以在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并且加强注意施工要点,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其华,钟端柱.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

  韩建设


《浅析农田水利支渠渠道施工技术》
上一篇:浅析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浅析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措施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