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路径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迭,农业发展愈发依赖技术的支撑,智慧化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智慧农业逐步代替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体现,其不仅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准,达到节源增效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路径。
[关键词]智慧农业;基础设施;人才
1智慧农业发展背景
我国人口众多,不同于一些地广人稀的特征,我国可用于耕作的土地资源相对于众多的人口来说十分有限,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利用先进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极其重要。
2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备
智慧农业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有通过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智能化识别、监测、追踪等。从当前阶段来看,除少数农村地区能实现互联网及相关智能设备的大规模覆盖以外,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均缺乏有效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的条件。据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相比2018年来说虽增长了9.6%,但依然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额成本。智慧农业发展成本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实现农业生产智慧作业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二是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二者缺一不可。对于农民来说,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户,难以负担机械化设备的高额成本,大部分农户仍以小范围的家庭生产模式为主,加之网络覆盖率低,直接限制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除机械及网络覆盖以外,智慧农业的实现还需一些其他的硬件设施。例如,农业生产用水用电问题,用水用电的便利性及充足性会直接影响智慧农业发展进程[1]。
2.2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至关重要。其中,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素质直接影响农业农村发展。智慧农业发展不仅需要设备的“智慧”。信息化技术的“智慧”,更需要的是农民自身的“智慧”。一方面,受我国发展历史进程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加之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多数农民仍存在一定的传统农业小生产模式的思想观念,囿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愿接受社会新的发展态势,满足于自给自足。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农耕收入不理想而选择外出务工,致使农业发展所需劳动力流失,这是智慧农业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另一方面,目前网民数量、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网络覆盖率均有所提升,但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留守农民年龄较高,由于其科学文化素养问题,农民对于先进技术应用、先进设备的推广使用均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风向。
2.3人才缺失
智慧农业的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更多的是“靠天吃饭”,自然环境的变化包括气象变化及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的发展存在决定性的影响,人力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微乎其微。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来说,农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先进技术及先进设备的支撑,因此,技术的发展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当前智慧农业发展整体情况来说,缺乏专业的相关人才,致使技术对智慧农业的牵引力仍有待提高。当前,具备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大部分均具有较高学历,而高学历人才出于思想观念或就业观念的影响,对于城乡就业存在一定认知差异,导致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城市发展,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基层从事相关工作。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发展前景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入农村,导致农业农村发展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3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智慧农业是当前社会农业发展的新形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受基础设施、农民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等因素影响,智慧农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瓶颈。为提升智慧农业发展动力,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可从资金投入、人才引进、政策支撑、农民培育等方面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3.1完善软硬件设施
互联网的覆盖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来讲是先决条件,加大互联网的覆盖范围甚至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逐步推进宽带互联网络的覆盖,同时保障互联网网络的稳定性,以高标准完善宽带网络的建设。同时,将互联网技术与农田管理全过程相嵌合,实现从生产到流通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建设、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方案的实施调度等各方面。在互联网技术畅通的条件下,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产品提供销售渠道,打开市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农业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农民创收,为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经济动力,以达到农业全流程智慧化发展的最终目的[3]。另一方面,相关机械化设备及水电的应用是智慧农业发展的硬性条件。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给予财政支持,也可引入第三方企业投资,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实现农民与第三方企业双赢。
3.2提高农民自身的信息素养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民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等。首先,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可以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向农民科普相关智慧农业知识,使其对智慧农业有初步了解,解除农民传统思想禁锢,改变传统农业小生产模式思维,促使其逐渐接受农业智慧化发展趋势。其次,培养与智慧农业发展形势相符合的新型农业人才。在互联网知识与农业设备的应用上,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讲解与教授,保证农民对移动设备以及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同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另外,由于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讲授方式,要创新培训方式,形成一定的培训体系,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保证农民能够有效快速接受智慧农业相关知识。最后,为保障智慧农业持久发展,应加强农民对科技应用的培训,点对点、面对面地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相关培训,对于接受速度较慢的农民应做到手把手、一对一培训,保证每一位农民切实掌握实用技术。另外,面向生活条件较为困难的农户可以开展免费的技能培训。
3.3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不同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智慧农业更多依赖于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创新性能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教育层面入手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智慧农业的特征增设高校相关专业,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农业生产基地等的实地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分类培养,实现分工细化,精准助力农业智慧化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加大在相关人才培养上的资金投入,可以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基金,利用政策上的优惠,鼓励支持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走进农村,积极参与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从而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986年,我国建立了农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有效增强了农业相关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随着人才机制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需不断改善人才聘任制度以保持其制度活力;要不断完善农业人才的相关聘任制度,从聘任到监督到惩戒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改革对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实现农业技术人才在相关岗位稳定扎根,避免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廖先莉,唐琳.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策略[J].农业与技术,2020(7):29-30.
[2]张新红,刘阳.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路径选择[J].河南农业,2020(6):35-37.
[3]郑大睿.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0(1):12-14.
《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路径》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