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思考与技术对策研究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其重要基础与关键环节。乡村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充分显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与乡村绿色发展的后劲。本研究阐述了乡村智慧生态农业兴起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分析了发展乡村智慧生态农业的5个方面的内在关系与主要发展趋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新时期发展乡村智慧生态农业的技术对策与若干建议,以期为农业龙头企业与乡村家庭农场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技术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要的基础。实践证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乡村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生态农业由于劳动强度较大与人工管理繁琐,进而影响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利用率与污染防控率的提升。如今,数字农业的发展,为提高生态农业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创建与发展智慧生态农业开创了新的途径,构建了新的体系与新的模式。
1智慧生态农业蓬勃兴起与主要内涵
就理论概念溯源,“智慧农业”最早在国外出现。美国农产品流通通过网络化与智能化结合的销售模式正颠覆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加拿大政府将农业物联网技术融入到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中,使得加拿大精准农业与优质产品闻名于世;而在丹麦超过80%以上的农户可以通过农业资讯服务平台,与农业专家进行实时咨询,实现面对面地获取农业生产相关技术和经营信息[1]。于2014年提出“智慧农业”概念,旨在帮助传统农业从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方向转变。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家们看好智慧农业的空间,纷纷加入其发展行列,开始了新的探索。智慧农业的核心内容是农业智能化,不仅有助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而且有助于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2发展智慧生态农业要优化内在关系
发展智慧型高效生态农业,应注重因时制宜与因物制宜地选择开发项目,以及因事制宜与因地制宜的构建模式。就发展意义理解,智慧型高效生态农业是以乡村信息化为基础,以农业绿色化为引领,通过信息渗透、关联融合、开发带动来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管理、绿色化产品营销,进而促进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建设。就实践意义而言,发展智慧生态农业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以求保障农业高效发展特色,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振兴。
2.1处理好生态农业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振兴需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智慧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乡村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尤其是满足13亿人口的粮食供求,进而才能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但必须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智慧生态农业发展并应用于粮食生产,需要配套实施农田地力保育工程。事实上,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结构调整二者并不矛盾,保量调优与节本减耗是重要原则。发展智慧生态农业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双减”行动,避免盲目施肥与用药。同时在推进乡村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保障粮食生产面积,应用绿色生产技术,保育耕地生态环境。不言而喻,粮食生产是农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产业,保障粮食供应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稳定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要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突出位置,通过发展智慧型农业生产,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不断提升绿色生产能力。要注重确保粮食数量供给与质量安全,则必须防控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忽视耕地保育与削弱粮食生产的偏向。优化调整种植生产结构,应当在稳定耕地面积与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实施总体稳量面上调优;积极调整落后产能结构,深化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以立体种养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生产绿色化、产品优质化、产业特色化、加工品牌化农业建设,推广水田立体种养的高附加值生产模式,创新旱地高品质粮食作物生产体系,全面推动种养结合的立体绿色农业发展[6],构建智慧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与此同时,要依托智慧生态农业的大平台,统筹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山地园艺业、特色水产业、精细加工业的优化发展,大力拓展产品品牌和流通产业,有效强化农业多样功能开发利用,注重发展社会化服务业,因地制宜开发休闲农业,因势利导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三产有效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引领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着力推进不同县域或流域优特农产品开发区创建,尤其要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智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规划并创立富有区域特色的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县乡,集中并有序开展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双化融合”的兴村强县行动,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与智能化管控技术,有力推动绿色化生产与可控化循环,培育农业竞争力与农产品品牌,打造乡村粮丰业兴的发展新格局,既要满足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的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要求,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供应数量与优质安全的新要求。
2.2处理好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的关系
发展智慧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而农民群众是实施的主体,只有调动农民群众绿色创业的积极性,才能为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力量。推动智慧生态农业发展,应当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只有把政府部门与农民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好,才能有效防止引导缺位或者主体替代无序偏向。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区域智慧生态农业目标与任务,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要注重筛选重大开发项目并构建循环利用体系,制定具体管理政策与技术措施,发动和组织各方面协同攻关,创立富有区域特色的智慧生态农业发展途径与行之有效的生产模式。就宏观对策而言,各级政府与主管部门要按照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发展高效智慧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总体要求,加强对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实施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工程摆在优先位置,建立目标责任制;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管理职责与发展规划要求,加强示范工程的建设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管理服务制度创新,做好整体统筹与协同配合,形成创新与创业的合力。农民主体的核心要义是: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创造性;促进主动作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作用,实现生产有效性;以富有成效的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吸引乡村农民广泛参与到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中来。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的新生事物,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智慧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农民对绿色生产的向往转化为推动智慧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采用示范推广与补助扶持的方法,引导农民与企业积极参与。
3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及其要点
3.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着力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的基础。提高农村网络、宽带的普及率,是智慧生态农业信息化生产的第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与光纤进村入户,建立高速畅通与质优价廉的乡村网络服务体系;同时强化移动通信、网络传输、遥感定位等信息化设备与设施的有效应用;着力确保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的可传输性,注重建设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分析以及利用在内的完整的物联网体系。
3.2规范信息化运营平台
智慧生态农业是新时期乡村绿色振兴与产业经营管理的新业态,为乡村现代农业提供精细化生产、可视化操作、智能化管理与科学化决策的有序运营平台。县乡政府相关部门需建立农业信息平台规范制度,制定统一的物联网使用标准和农业信息平台运营标准,规范信息收集、科学分析和有效应用的程序,使农业信息得以有效开发。
3.3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
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现代化生态智慧农业智能管理系统,实行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展示,优化农资精细投入的智能化管理。智慧生态农业的精准化成效则体现在资源投入、种养结合、农事安排、技术调控、采后储运、质量追溯等信息化管理方面,实时监测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关性,并提出供需匹配域高效对接的方案,为绿色生产与环境友好提供精准技术支持[3]。
3.4实现产供需精准衔接
发展智慧生态农业需要构建有效的产业链,是重要生产信息的支柱,进而应用信息化、透明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引导差异化与特色化的农业生产。智慧生态农业应当是高效的绿色农业,应根据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产品、营销、物流、需求信息来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并实施优化布局,并直接、精准、高品质地服务农产品消费者,实现农业产-供-需信息无缝衔接、相互融合,从农业生产计划、农资投入管理、生态环境承载、精准技术调控等方面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促进农业产业链完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立农业生产新模式。
3.5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
通过智慧生态农业生产经营,因势利导创立绿色生产、生态保育、产品经营的全产业链与高智能化服务体系,实现种植生产、精准对接、追溯服务的全程管理,既可节约生产环节农资投入,也能减少销售环节流通损耗,还能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举办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的文化旅游活动,激活乡村休闲旅游。探索“线上+线下+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协同推进乡村种养业与田园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有力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与协同递进,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和农村生态保护的统筹兼顾。
3.6促进综合效益的放大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新兴的智慧生态农业产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业产需相互融合匹配、产品供销信息无缝衔接,使农业全产业链中的绿色生产、产品营销、便捷物流、安全消费等丰富信息对称交互、链接分析和科学决策,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根据市场数据分析得到最优的农产品生产方案,实现智慧技术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完善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网络建设与跟踪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决策、高效化生产、精准化服务的水平与效率。
3.7强化多专业交叉融合
智慧生态农业涉及多学科专业与多部门业务,需要多方参与并各尽其能,协同攻关并形成合力。开发智慧生态农业系统,重点在于先进信息技术与生态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包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技术难点,突破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技术瓶颈。同时要实施技术集成推广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攻关合作,加快智慧生态农业发展,强化先进便捷的农机设备研发并运用于智慧生态农业系统,因地制宜地为不同地区发展智慧生态农业提供适合的生产模式与技术方案。
3.8创新多种融资的模式
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带来乡村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新型的生产理念与技术体系构建必将使大部分的乡村生产方式发生转变,进而提高专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完成智慧技术设施配套,必然有助于提高种植业生产转型升级与现代化农机应用水平[8]。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需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因为小微型农业生产者(包括家庭农场)难以承担投资建设任务,况且这是一项受益面广且公益性强的工作,需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加强监管;制定标准,保障质量。
4智慧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对策
4.1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智慧生态农业是物联网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典型模式,物联网为智慧生态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电子标签、远程监控、传感监测、无线控制、二维数码等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生态农业智慧化[9]。与此同时,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使已有的物联网更加成熟、应用更加广泛,并催生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从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4.2智慧生态农业的技术对策
4.2.1制定基于信息化生态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解决方案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取得良好成效。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化与农业绿色化的有机结合,已经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广泛重视。正从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阶段的农业,全面促进乡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乡村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以便捷传感设备、先进互联网络和信息智能处理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必将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实践证明,智慧生态农业兴起与发展正恰逢其时,必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入融合[11]。通过物联网技术创立新的流通体系,可以消除流通环节成本攀升,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减少并优化中间环节,使农民更加了解消费者(大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或者有计划性地生产供求对路的绿色农产品,实施订单对接与安排生产,减少盲目安排生产并降低市场风险,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产品与商品脱节以及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问题。
4.2.2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改造
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施生产方式变革的新业态,完善对传统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改造,符合现代农业绿色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力求达到生产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与质量最优化,通过网络远程随时随地获取乡村生态农业状态,并有效控制温室或者大田生产各种环境条件变化指标,使作物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绿色作物产量与质量,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12]。就生产意义而言,智慧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为重要目标,注重提高病虫害防控水平,尤其要着力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注重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害虫诱控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绿色防控”目标。这是实施智慧生态农业“绿色植保”的重要措施,不仅符合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而且符合建设“绿色家园”、“美丽乡村”的主体方向,也是保障绿色农业振兴并满足城乡绿色消费的基本要求,必将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实践意义而言,推进智慧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放心工程的安全供应的需要。尤其是精准施肥用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智慧生态农业在促进城乡居民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日常生活有序运行方面无疑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合而言,乡村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知识运营为主导、资本运营为核心,实现知识、资本、资产、产品运营的统一。在工业发展带来生态危机的今天,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将给人类重新带来生态平衡。智慧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一致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将成为乡村振兴过程第二次创业的起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大蓉.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1-2.
[2]夏晓波.智慧农业应多做“生态”文章[J].农家致富,2016,(20):16.
[3]芦天罡,孙伯川,张晓灵,等.浅析发展生态智慧农业的实现路径[J].农业信息,2016,(20):18.
[4]范珊珊,李忠,柴荣.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41-42.
[5]杨玉建.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模式初探———以向阳坡生态园区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3):17-20.
[6]王国忠.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应在“九化”上下功夫[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17(4):103-106.
[7]陈锡文.坚持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学习习总书记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几点认识[J].农村经济,2016,(10):4-6.
刘朋虎1,赵雅静2,赖瑞联2,罗旭辉2,3,陈义挺2,翁伯琦2,3
《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思考与技术对策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