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职称论文》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思考

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思考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6-19 09:49

  摘要:玉米是丘陵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山地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夏旱连伏旱,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玉米产量很不稳定,投入与产出比较效益低。本文作者通过对丘陵山区玉米实行早育早栽、配方施肥、适度增密栽培等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初步探索出玉米高产栽培的对策,以躲过夏旱、伏旱而夺取玉米高产。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现状;问题;对策

  玉米不仅仅是主要食品生产的来源,也是化学工业、制药工业的主要原料。在农村玉米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高于一般禾本科牧草,是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主要的饲料来源,玉米秸秆还可当做种植菌类的基质,通过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其市场价值很大、用途很广。

  关于玉米的论文范文还有农业工程类论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思考

  1玉米生产现状

  1.1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粗放种植现象突出

  随着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劳动力能力有限,玉米生产面积虽然没有减少,但是,除了部分好田好地进行精耕细作外,偏远地方山坡瘦地只能勉强粗放种植。

  1.2玉米生产科技含量低,制约了玉米生产发展

  玉米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玉米新品种更换速度缓慢,一些高产优质新品种得不到快速推广应用;二是农技队伍知识老化陈旧,服务手段严重滞后,工作效率低,无法应对现阶段玉米生产发生的不常见病症,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2玉米生产主要问题

  2.1品种结构不合理

  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伴随着制种业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新的“种子法”的出台,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农民由于不了解种子市场信息,购买种子无从选择,没有及时更换玉米品种,劣质品种和淘汰品种仍在使用;二是缺少主推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不同生育期、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相互掺杂,技术指导难以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以及总产的稳定和提高。

  2.2劳力缺乏,耕作粗放,育苗技术退化

  据调查,地处丘陵山区的一个乡镇青壮年劳动力有80%外出务工,在家种植的年轻劳动力较少,相当一部分土地都是耕作粗放、耕层较浅,一般只有10~15cm,土壤活土层薄,通透性差,保水保肥力低,不利于玉米根茎的生长。加之老年人多,接受农业科技新知识的人少,先进的玉米育苗技术难以保持,90%以上种植农户都是实行“白水”育苗移栽,苗子长势较差,难以抵御倒春寒、春旱等恶劣天气的危害。缺窝、失苗现象严重,影响一系列配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3农资价格较贵,生产积极性下降,种植密度严重不足

  据调查,2015年玉米品种市场零售价格为30元/kg,比往年同期增加20%左右,相同品种化肥比往年同期增加10%左右,农民用工工资比往年同期增加20%左右,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玉米的种植密度平均只有2200~2400株,亩栽窝数在3000株以上的地块很少,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

  3高产栽培对策

  3.1选用良种,合理布局选用

  经过审定的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定期更换,合理布局。主要选用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高产稳产的品种,丘陵山区水肥条件较差的地方,可因地制宜搭配种植耐旱、耐瘠薄的济单七号、郑单958、同玉11、贵玉2号等中早熟品种为主。

  3.2适时早播,提高质量

  3.2.1适时早播

  在玉米的适宜播期范围内争取早播。要做到“春争日,夏争时”。实践证明,早播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早播方法:①地膜覆盖:主要适用于海拔600m及以上无霜期短、积温不足的地区。采用此法一般可提早播种10~15d。②间作套种:适宜于海拔400m以上一年两熟区,一般在前作收获前7~15d播种玉米。

  3.2.2提高播种质量

  随着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对播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①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要求3粒种子保1棵苗。②精选种子。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秕粒、病虫粒。播种时按种子大小分级播种,使苗子大小一致。③足墒、匀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是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早晚不齐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覆膜栽培,足墒就显的尤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此项技术成败的关键。④播种深浅和覆土厚薄均匀一致。播种过深,出苗时间长,消耗养分多,出苗后苗瘦弱;播种过浅,容易落干,出苗不全。⑤种、肥隔离。播种时若带种肥,要注意种、肥不能接触,以免烧种。

  3.3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在生产实践中,玉米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确保收获穗数,达到高产,比其他作物更重要。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1)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每亩栽3000株左右;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一般可控制在3500~5000株/亩的范围内。(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3)阳坡地宜密,低洼地宜稀。一般阳坡地,由于通风透光条件好,种植密度宜高一些;低洼地通风差,宜种得稀一些,一般每亩可相差300~500株。

  3.4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玉米持续增产的战略措施。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是深耕,降低土壤容重,加深耕层。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在小麦播前结合整地深耕30cm,不仅可以使小麦增产4.5%,而且可以使玉米增产10.2%~14.3%。

  参考文献

  [1]杜永林,等.无公害玉米标准化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李天双.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09(12):23-24

  作者:孙胜 黄川


《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思考》
上一篇:园林花卉栽培技术探讨
下一篇:财政自主与环境善 治: 环境税法实施中的法域协调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