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互联网+医疗视角下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就医意愿研究

互联网+医疗视角下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就医意愿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2-14 12:19

  摘要:目的了解互联网+医疗视角下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网络就医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与利用水平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校的45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放问卷450份,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96.44%;对于常见疾病,首选网络就医的人数为130人,仅占总人数的29.95%,而选择传统就医模式的人数为304人,占7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选择网络就医与年龄(χ2=12.224,P=0.002)、专业(χ2=13.453,P=0.009)、年级(χ2=25.870,P=0.000)、“互联网+医疗”知晓(χ2=11.137,P=0.001)、互联网医疗APP下载利用(χ2=23.804,P=0.000)以及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的态度(Z=-6.398,P=0.000)等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8,OR=1.425)、“知晓互联网+医疗”知晓(P=0.045,OR=1.568)、互联网医疗APP的下载利用(P=0.002,OR=2.044)、对“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前景态度(P=0.000,OR=0.410)等四个变量影响医学生的网络就医意愿。结论“互联网+医疗”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建议学校、医院积极宣传“互联网+医疗”相关内容;对于常见疾病,建议学生、患者能采取网络预约挂号、在线疾病咨询等网络就医行为;建议政府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互联网+医疗”领域,以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增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医学生;知晓;网络就医行为;医疗APP;就医意愿;Logistic回归分析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和健康中国的概念。此前,网络就医仅局限于搜索引擎、医疗相关论坛、博客等平台。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化、“互联网+医疗”政策的推进以及各大互联网机构争相投资于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APP屡见不鲜,各大医院也建立了掌上医院。赖儒斌[1]2016年将网络就医行为定义为:患者在网络环境中,根据自身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取医疗信息。“网络就医”模式将有利于改善就医环境中现存的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患关系紧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是由于“网络就医”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选择具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互联网应用能力较强的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网络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寻网络就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以提出相关建议。

互联网+医疗视角下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就医意愿研究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2017年3~5月分别选取某医学院校不同培养教育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共45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首先按照专业进行分层,然后再按照年级进行分层来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加调查。调查采取匿名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450份,问卷填答完毕当场收回,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96.44%。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调查的434例医学生中男性134例(30.88%),女性300例(69.12%)。平均年龄18~26(21.35±2.03)岁,167例(38.48%)来自城市,267例(61.52%)来自农村。培养层次以全日制一至五年级大学本科学生为主,共405例,占93.32%,见表1。2.2调查对象网络就医意愿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常见疾病,调查的医学生具有网络就医意愿的人数为130人,占29.95%,具有传统就医意愿的人数为304人,占70.05%。

  2.2.1网络就医意愿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434名医学生中有204名听说过“互联网+医疗”,知晓率为47.00%。其中24~26岁年龄段调查78例,知晓例数为51例,知晓率为65.38%,高于其他年龄段;大五年级调查103例,知晓例数为70例,知晓率为67.96%,高于其他年级。下载过互联网医疗APP或者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关注过健康医疗相关公众号的有168名,占38.71%,其中21~岁、24~26岁年龄段下载率较高,分别为46.11%、46.15%。从年级上来看,大学五年级医学生下载率最高为48.54%,且知晓“互联网+医疗”的医学生下载APP高于不知晓者(χ2=18.925,P=0.000);调查对象中24~26岁年龄段具有网络就医意愿所占比例最大(42.31%)。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年龄、年级、“互联网+医疗”知晓、对“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前景态度、是否具有网络就医意愿等5个变量与是否下载APP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专业、年级、是否知晓“互联网+医疗”、是否下载过互联网医疗APP以及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的态度等6个变量与网络就医意愿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医学生网络就医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可能影响网络就医意愿的自变量如性别、年龄、培养层次、“互联网+医疗”的知晓等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的含义及赋值见表2,且均以最后一个为参照。结果显示,在α=0.05水平,年级(P=0.012,OR=1.196)、是否知晓“互联网+医疗”(P=0.002,OR=1.960)、网络就医意愿(P=0.002,OR=2.089)、对“互联网+医疗”发展态度(P=0.034,OR=0.735)等四个变量是医学生医疗APP下载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P=0.028,OR=1.425)、是否“知晓互联网+医疗”(P=0.045,OR=1.568)、是否下载利用过医疗APP(P=0.002,OR=2.044)、对“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前景态度(P=0.000,OR=0.410)等四个变量是医学生网络就医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3。

  3讨论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医疗”后,概念开始升温[2-3],并得到迅猛发展。然而“互联网+医疗”对于普通人来说仍然是一新生事物,其已知和未知的缺陷和不足都需要逐步探索和完善[4-6]。本研究通过对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就医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影响模式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3.1“互联网+医疗”知晓影响网络就医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知晓状况影响医疗APP下载利用以及网络就医意愿。自“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提出至今已有两年,而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知晓率仅为47.00%,还不足一半[7-9]。通过对部分医学生深入访谈发现,医学生患病后一般首选医院就诊,对网络就医功能了解较少。因此,建议医学院校通过创办医疗公众号以及时更新宣传有关“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信息。同时,教师应开拓思想,加强自身学习,在课堂授课中加入“互联网+医疗”这一新生事物的讲述,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3.2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影响网络就医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态度影响医疗APP下载利用以及网络就医意愿。97.70%的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持支持态度,23.27%的医学生半年内曾经患病,具有较高的就医需求,但是由于其对网络就医的知晓率较低,医疗APP下载利用率仍然较低,以至于网络医疗资源没能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研究显示,是否下载过医疗APP影响医学生选择网络就医意愿。下载过医疗APP的医学生愿意选择网络就医者占43.45%,而未下载过APP者只占21.43%。但是对于常见疾病,下载过APP者中仍有一半人首选传统就医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医疗”模式存在诸如网络的信息安全、APP功能优化、在线医生资格审查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网络的复杂性使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医疗信息的环境建设,提高医疗APP准入门槛以确保用户的信息权,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在线医生的资质的审查与管理[10-12]。

  传统就医模式存在就医流程复杂、排长队、医疗资源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医患沟通较少、医患关系紧张等弊端亟待解决而患者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在线缴费与疾病咨询、远程会诊诊疗等缓解医院传统就医现状,为了完善与促进该新生事物的发展,作为网络医疗的受益者,以及未来医疗事业的工作者,医学生更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宣传工作,更要深入了解该行业,探索更广泛的发展领域[13-15]。

  参考文献

  [1]赖儒斌.基于感知风险的患者网络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2]孙衍果,张亚男.推进“互联网+医疗”改善就医体验[J].中国农村卫生,2016(13):32.

  [3]孔祥溢,王任直.“互联网+医疗”重构中国医疗生态圈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3):46-52.

  [4]朱劲松.互联网+医疗模式:内涵与系统架构[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38-40.

  [5]张彤,王高玲,王玉芳,等.基于“互联网+”视角我国移动医疗现状与监管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2):161-163,168.


《互联网+医疗视角下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就医意愿研究》
上一篇:互联网场景中农村普惠医疗的法律治理研究
下一篇:儿童权利视角:农村留守儿童“再问题化”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