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食品安全法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食品安全法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1-30 08:54
扫码咨询

  摘要:食品数量与安全是保证身体健康与营养的基本,也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为改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效率与完善程度低下的缺陷,构建食品安全法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结构与关键因素(外部与内部)进行详细分析,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模型,并确定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制定对应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路径: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与建设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仿真试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监管体系相比较,构建监管体系效率与完善程度较高,充分证实构建监管体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适合对其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监管体系;决策模型;惩罚机制

  在建国初期阶段,农业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极度短缺,给大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创伤,因此粮食的数量与安全成为党与政府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保障粮食自给自足是的基本国策,该政策也被贯彻到各级政府部门中。自1988年起,依次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以保障粮食的数量安全,打消民众对粮食短缺的恐惧。在此基础上,也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2]。

食品安全法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结构与关键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质上是一个系统,是由2个及以上的要素形成的集合体,需要注意的是,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在一个监管体系中,每个构成要素都会对整个体系的行为与性质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由此可见,监管体系中的构成要素存在相互关联、作用、影响及依存的关联[6]。以政府为主体,以具体制度为载体,在法律法规前提下,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结构示意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具有清晰的边界,其监管效率与效果同时受到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影响,为提升构建体系的监管效率,必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1外部因素

  构建体系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与人员交流[7]。环境因素指的是工业、农业的发展导致污染程度上升,环境中有毒物质——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等逐渐增多,极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威胁人体的健康与生命。技术因素指的是在某一个时间点,空间食品安全的技术手段。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手段主要经历巴氏消毒技术、危害性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建立、ISO22000标准3个阶段[8]。巴氏消毒技术极大降低牛奶等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危害性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建立控制食品加工的质量。ISO22000标准是全球公认的效果最好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也是现今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具备极强的普遍适用性。人员交流指的是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若是一个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会迅速蔓延到其他和地区[9]。

  1.2内部因素

  构建体系内部影响因素涉及比较广泛,分为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手段3类。监管主体指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干预的全部相关方,如行政机构、消费者、司法等。监管客体指参与到食品研究、生产、运输、储藏、销售及原材料相关的个人与单位[10]。由于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占比较大,故对其进行重点关注。监管手段指经济、法律、行政、技术方法等。如市场准入手段,该监管手段在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只允许具备相关条件的法人或者自然人进入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环节;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体系建立的基本前提,不但可以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也可以对事件负责人进行追责与惩罚[11]。

  2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模型构建

  以上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结构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为基础,构架监管决策模型,为监管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模型构建具体步骤如下。

  2.1步骤1:确定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边界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政府的关键职能,但是政府监管行为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预算约束、支出约束等。如何在预算支出约束条件下,发挥政府的最大监管效能,是现如今监管工作的重点研究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首要任务是确定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边界,使政府达到最大化监管效能。监管风险-成本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曲线边缘及黑点表示的是能够达到监管目标。但是在C点与D点监管成本一致的情况下,C点的食品安全风险更低。由此可见,要想达到理想的监管效果,需要在边缘线上寻找政府监管边界,即均衡点,以便得到更高的效能[12]。

  2.2步骤2:确定食品安全监管均衡点

  监管主体主要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或者个人进行集中监管[13]。在理论角度上来说,只要付出较大成本,就可以降低任何食品的安全风险程度。但是对于生产加工单位或者个人来说,其并不会无限制地增加成本,若是食品生产加工的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支出,单位或者个人就会放弃遵从政府监管。由此可见,需要找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均衡点,才能保障政府与企业双方均能遵从监管[14]。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标准如图3所示。

  3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确定

  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是监管体系构建的重点与关键,也是保障监管效果的重要环节。监管者通过一系列的工具与手段,致使监管对象改变其行为模式,达到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16]。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模式表达式为:B=F(P·E)(1)式中:B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模式;F()为行为模式函数;P为行为模式特点;E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所处的环境。食品安全监管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管理行为,能否取得理想的监管效果,取决于如何有效运用运行机制[17]。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主要包含2种,一种是正向激励——奖励机制,另一种是负向激励——惩罚机制。

  3.1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指对符合监管目标行为的食品生产者进行奖励,强化上述行为,有助于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实现。激励机制主要形式为免检产品、建立信用档案、设置食品安全奖项等[18]。的食品生产企业约有70万家,获得产品免检资格仅3500家左右,而获得免检资格的企业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保护,致使生产企业产生一劳永逸的懈怠思想,也致使后续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故免检产品这种形式逐渐地在奖励机制中退出。

  3.2惩罚机制

  对于惩罚机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设置合理的、科学的惩罚尺度与力度。故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对食品造假、掺假等行为进行惩罚,具体惩罚力度如表1所示。

  4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路径

  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路径,具体如下。

  4.1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

  只有增加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才能保障大众对政务的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从而赢得大众对政府职责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正向影响[20]。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如下。

  4.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是保障监管体系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影响监管效能的主要原因之一[23]。故要想提升体系的监管效能,就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大力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技能提升。对现有监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将其中不符合监管需求的人员辞退。同时也需要招贤纳士,为监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在招聘阶段需要严格把手关口,防止任人唯亲、萝卜招考现象的发生,保障监管队伍的整体质量[24]。

  步骤2:提升监管人员的责任感与政治觉悟。在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监管人员失职现象较为严重,在食品安全执法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只要交钱就能放行的现象,完全忽视了监管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故需要培养监管人员的人本理念,使其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从而增强监管人员的责任感[25]。

  5体系应用性能分析

  为验证构建体系的应用性能,采用物联网技术设计试验,具体试验过程如下。

  5.1试验平台搭建

  为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试验平台,示意图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食品安全监管试验平台主要包含4个部分,分别为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食品销售商与供应链,以此为基础,进行仿真试验。

  5.2试验结果分析

  以搭建的试验平台为基础,利用构建体系与现有体系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试验,通过监管体系效率与完善程度来显示其应用性能。

  结语

  在《食品安全法》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极大提高监管体系的效率与完善程度,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效保障,为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惠芳,庄媛媛.巴基斯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析[J].标准科学,2019,537(2):43-49.

  [2]罗辉.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审视与机制向度[J].食品与机械,2019,35(8):100-103.

  [3]UNDRALB,栾敬东.美国和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蒙古国的启示[J].食品与营养科学,2020,9(1):67-73.

  [4]李财福.基于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监管保障体系的有效性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258(33):19.

  邓彦芬1,邓彦2


《食品安全法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上一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