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电子信息职称》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1-11 09:22

  摘要:信息技术被认为正在革命性地影响并改变着当前中国的教育,然而调查表明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高中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程度并不高。该文引入生态学理论,认为信息技术与学习者/教师、知识、外部体制机制一同构成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生态系统。该文以知识和技术之间的互动为例探讨了系统中不同元素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比较某中学科技竞赛保送生的竞赛成绩与学业成绩,以及不同类型科技竞赛参赛者对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中的态度,揭示了针对经由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生产出的知识所需要的教学策略及技术支撑上的不同。通过该例指出信息技术与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契合度不高是造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能有效融合的主要原因,进而指出信息技术要真正对教育教学产生持续影响关键在于使技术能够有效嵌入生态、走向“常态”。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生态系统;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也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2],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3]的发展和建设目标。时至今日,恐怕已没有人能够忽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迅速进入了普通课堂和日常教学。

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教育信息技术的生态分析

  所谓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空间内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因子的集合”,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集合体”[7]。生态不同于环境,所谓环境指的是“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合”[8]。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生态”强调的是一定范围内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外部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它强调整体、结构(所谓教育技术的“生态系统”实际上等价于知识传递的生态系统、教师教学的生态系统,由于本文聚焦在教育信息技术的问题上,所以本研究将该生态系统称为教育信息技术的生态系统)。

  二、不契合:制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主要原因

  任友群等于2013年秋到2014年春对我国东部超大城市S市五所中学进行了调查[14]。该调查调查了S市5所学校的393名学生,A学校是一所市属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B、C两所学校是区属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D、E两所学校是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本升学率”A、B、C、D、E五所学校依次递减,其中最高的A学校“一本升学率”在90%以上,最低的E学校不到30%。该调查在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情况总体不佳之外,还有一些结果值得关注:

  三、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知识生产”(Knowledge Production)和“知识生产模式”(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是迈克尔·吉本斯(Michael Gibbons) 等学者在1994年合著出版的《知识生产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的用以概括和描述正在兴起的知识生产变局的新概念。吉本斯认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知识生产模式2)正在日益兴起。知识生产模式2与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知识生产模式1)在各方面均7.8% 16.0%学科科技竞赛 综合科技竞赛图3 两类竞赛参与者在日常学习中对信息技术持“非常需要”态度的占比7.8%0.0%学科科技竞赛综合科技竞赛图4 两类竞赛参与者在日常学习中对信息技术持“不需要”态度的占比有着显著不同,表4为两类知识生产模式的比较。

  四、结论:深度融合就是在生态中寻找信息技术的“常态”

  理查德·梅耶(Richard Mayer)曾指出“每当一项新技术被引入教育的实践,往往会被寄予巨大的期望,媒体/技术中心的研究思想导致了20世纪教育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从‘被寄予对教育进行革命的巨大期望’到‘在学校中大规模实施尖端技术’再到‘数十年后被证明期望落空’的怪圈”。[19]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最终堕入“怪圈”的例子屡见不鲜,问题在于是何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怪圈?从生态的视角来看,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其实并非处于学习过程的核心地位,学习者/教师、知识、技术、外部体制机制四者都只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一个元素而已。技术的选择或施加必须与主体的教学动机、教学风格,知识的内容特点、类型和外部的体制机制实际一同考量。而之所以会产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困境,之所以会产生“梅耶怪圈”恰恰是因为技术的鼓吹者、采用者、推广者在面对如潮涌来的技术时往往只关注技术自身,以一种“技术本体主义”的立场将技术以外的因素都看成了会自然随技术而动的“环境”,忘却了技术仅仅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这样的基本事实。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2014-11-01.

  [2][3]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2014-11-01.

  [4][5][14][18] Liu, Huan, et al. The Present and the Prospect: How Far Away Are They from Blended Learning?. Hybrid Learning.Theory and Practice[M].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

  [6] 刘大椿,刘劲扬.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任友群1,吴旻瑜2,刘 欢3,郭海骏2

  推荐阅读:教育信息技术杂志征稿格式要求是什么


《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上一篇:新媒体与未来教育
下一篇: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