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电子信息职称》从电子设计方面看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

从电子设计方面看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11-24 09:09
扫码咨询

  摘要:电子设计大赛是我国五大赛之一,在该比赛与互联网发展的的背景下,电子设计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均引起了较大的热议,在智能自动化发展方向与集成电路方向获得了极大的应用与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新要求。

  关键词:电子设计大赛;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从电子设计方面看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

  正文:

  引言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近代以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科技与生产力获得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更是带领我们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子设计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电子技术诞生的历史虽短,但深入的领域却是最广最深,而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新型电子材料的发现,电子器件发生了深刻变革。

  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子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发展带动了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1电子技术的发展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现在社会中,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现在出现的集成电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成为电子技术应用最多的方向。

  2课程体系改革

  2.1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安排之间的联系

  现在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知识体系复杂。各种新技术都在应用而生,相对的,它所包含的只是理论体系错综复杂,多门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联系。而我们课程所讲述的只有一小部分,并且很难做到多门课程的串讲与联系。

  在此背景下,要开设一些综合性应用课程。并且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尽量做到客场的糅合与联系,可将关联较大的科目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内,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之间的相关联性。

  2.2开设多环节的实验体系

  开设了电路综合设计应用选修课,介绍当今最先进的电子器件的应用、各类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最新电路设计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课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自己实践动手操作制作电子元器件。

  学校可以开设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实验,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课程的基础实验。运用EDA进行仿真、比较实验与仿真的结果。二是综合设计性实验。以集成电路和可编程器件为主,由学生自行设计、装调电子电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启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三是设计研究性实验。打破多门课程界线,进行综合性、研究性课题设计,如电子系统的设计,CPLD/FPGA的数字应用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与仿真。[1]

  2.3与计算机仿真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与方法

  近几十年,计算机在我国发展也十分迅速。并且在大数据技术诞生后,计算机可以做到许多人工做不到的事,尤其是在电气元器件的计算机仿真方面。应当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重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模拟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结合进行模电内容的教学,这样有四大好处:省时、高效、知识容量大,便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可以结合毕业设计,研制、改造可以更深入的加深对这一方向的了解。

  3结语

  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及时进行课程的体系结构改变,才能更好的在未来的电子设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参考文献

  [1]徐振方,孟艳花,王艳《从电子设计竞赛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训练教程[M].贵州: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43-245.

  [3]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经验交流[J].电子制作,2008(2):110-112.

  作者白洋郝嘉晖郝智杰李鑫武剑桥赵元志

  推荐阅读:电子设计工程在线投稿范文关于电子工程人才培养


《从电子设计方面看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
上一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应用分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