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研究———制造业的多案例扎根分析

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研究———制造业的多案例扎根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10-10 09:25

  摘要: 站在产业层面,将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分析的方法相结合,探索制造业后发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产业价值路径,揭示后发企业将纵向规模化和横向延伸关联相结合以实现颠覆的作用机理。为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研究———制造业的多案例扎根分析

  关键词: 颠覆式创新; 产业价值; 扎根理论分析

  1 研究背景

  我国制造业后发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成本优势渐失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挑战。面对先发企业巨大的领先优势,后发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构建竞争优势[1]以实现追赶。而企业赶超发展的本质往往体现于价值链的颠覆升级,因此为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探索制造业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的形成。

  产业价值是产业链层面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代表了不同产业阶段的价值属性,决定了产业发展升级的竞争优势和经营战略。产业价值的涵义突显 “创造价值”这一终极目的,反映了产业层面上价值的流动、转换和增长过程[2]。但当前产业价值理论缺乏企业发展升级路径的运行机制探索,尤其是针对制造业后发企业,因此亟需深入研究后发企业赶超背景下产业价值路径的形成,探索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些后发制造企业在不同的产业价值阶段注重研发与引进,强化核心产品、技术和核心竞争优势,在关键节点找准发展方向,向以综合产品生产和服务增值为核心的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3 - 4],更多的服务、运营、资本作为中间要素投入到生产环节中的各个领域,促使制造业从初级、规模生产向综合产品和服务领域延伸[5],通过纵向规模化发展和横向延伸关联的相互作用促进产业价值升级,实现赶超。

  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升级的首要战略是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具有 “非竞争性”及其对产业竞争规则的 “颠覆性”特点[6],因此后发企业获得赶超式发展的机会。颠覆式创新对于后发企业快速占领市场,构建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启示,截至 2018 年 3 月,国内外关于颠覆式创新尚无统一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实施颠覆式创新进行了研究。Christensen [7]从市场替换的角度指出,后发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需要经历市场辨别、用户价值重构、渠道整合和组织升级等阶段,由利基市场向主流市场逐渐侵蚀; Richard [8]认为颠覆式创新一般通过技术、产品或服务创新来实现利基市场绩效突破和主流市场占领; Gilbert [9]从技术替代特性出发,强调通过新技术对现有技术产生突发性影响,使技术市场快速发展进而实现颠覆; 付玉秀等[10]认为颠覆式创新能显著改变产品性能指标、市场规范和竞争形式; 陈继祥等[11]指出颠覆式创新是一种非连续的技术或商业创新模式,其将逐步改变行业旧有竞争规则; 吴佩等[12]从企业竞争关系出发,认为后发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需从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开始,多次冲击主流企业,最终完成替代进入主流市场。这些研究多是从市场、技术和企业竞争等方面着手,而本文关于颠覆式创新的研究是站在产业价值的角度开展。

  由上述文献分析 得 出,诸多学者对颠覆式创新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相同之处是都认为这是一个过程而非事件,整个过程甚至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才能凸显影响力[13]。制造业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升级的过程具有同样特点,因此,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背景 “颠覆式创新” 进 行 如 下 定 义: 通过寻求利基或新市场,引入创新技术、产品或服务致使价值网络发生根本性变革,进而改变传统的竞争规则与现有市场需求以颠覆市场结构,建设行业竞争新格局的创新过程。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与扎根分析研究是常用的探索性管理学研究方法。本文选择多案例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收集数据,选择程序化扎根理论展开数据分析进而归纳出后发企业的产业价值路径。

  2. 1 多案例扎根分析

  探索颠覆式创新背景下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的形成属于 “如何 ( how) ”类型的范畴,适合运用案例研究方法[14]。选择多案例研究,遵从可复制的逻辑原则,一般选取 3 ~ 8 个案例,能够使多个个案之间进行反复验证; 多案例设计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描述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的过程; 相比单案例研究,其提供的模型更有普适性,并且通过复制案例支持结论提高了研究的效度和信度[15]。

  企业如何实施颠覆式创新的问题在现有相关研究中尚无成熟的理论框架,因此无法提出理论假设并进行定量的实证研究。本文拟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分析方法[16]———一种在实践中被认定为 “于资料中寻理论”的科学方法论。本文选择扎根理论中的程序化扎根理论,原因是该方法比一般定性研究操作方法更规范,适合多案例研究,理论形成过程易于追溯和检验,所得结论更具说服力[17]。

  2. 2 后发制造企业样本选择

  为构建制造业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的理论框架模型,本文重点研究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和成长发展历程。数据来源多样化和跨案例求证的特点增强了结论的客观性,能全面反映问题的本质。样本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 1) 样本主要涉及我国后发制造业企业; ( 2) 相关资料充足,能描述出该企业的发展历程,反映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情况; ( 3) 对样本的描述相对详细,易于后期编码; ( 4) 所选样本描述中若不能提炼颠覆式创新的概念,则剔除; ( 5) 为保证样本的广泛性与代表性,要考虑制造业企业的种类覆盖; ( 6) 所选样本数量遵循多案例研究的选择习惯,选择 4 个制造业企业。

  遵循以上原则选择吉利集团、华为公司、三一重工公司和郑煤机集团,并采用 “一主多辅”开展研究。首先对主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以清晰地探索企业发展历程及其背后规律; 其次通过多案例行辅助验证,以确保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18]。基于案例典型性和数据可得性双重因素,选择吉利集团作为主案例。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见表 1。

  2. 3 研究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文档采集、实地观察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数据包括来自访谈调研的一手数据和从期刊、网络、报刊杂志等获取的二手数据,主要来源于后者。具体有: ( 1) 知网信息库、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和期刊文献总库、 Web of Knowledge、Science Direct 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 ( 2) 《经济日报》 《人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综合性或专业性报纸的相关报道; ( 3) 企业门户网站,百度、搜狐、新浪等综合性网站和经济网、中国经济网、经管之家、先进制造业等专业性网站所提供的资料; ( 4) 样本公司内部的会议报告、产品信息、统计数据等; ( 5) 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对企业涉及颠覆性创新发展历程的评论意见和公开讲话。部分一手数据来自于与企业员工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和对企业研究所的调研观察。

  2. 4 研究数据分析策略

  程序化扎根理论基于现实资料,经开放性、轴心性和选择性三种编码的严格过程对资料进行由下而上的归纳演绎和对比分析,逐步提炼出概念、范畴以及核心范畴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在理论饱和的状态下展现理论模型[19],具体编码过程如图 1。

  为保证编码工作的高效和质量,在处理复杂多样的数据时要保持高度系统化并进行逐级编码[20],采用如下策略开展资料分析: ( 1) 组建编码小组。案例的标签化部分由四个小组各自负责,概念化和范畴化部分以及后续编码均由全体共同讨论直至意见一致; ( 2) 人工编码为主,软件分析为辅。编码工作全程主要由人工进行,初步开放性编码借助 Nvivo 软件; ( 3) 建立即时研究备忘录。建立各案例的 Excel 表单记录其研讨过程; ( 4) 持续进行理论抽样和比较分析。资料采集和比较分析同步持续进行并贯穿扎根分析全程。

  先形成的概念、范畴对后续其他案例分析起指导作用。新发现或难归纳的概念、范畴要与已得到的进行对比分析,必要时重新界定归属。这能保证概念、范畴得以持续地精确提炼,使范畴间的关系梳理得更科学。

  3、数据分析流程与理论模型

  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策略,以 “一主多辅”的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吉利、华为、三一重工和郑煤机样本企业进行案例研究。

  3. 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本质在于聚敛问题。在保持客观开放的基础上,搜索大量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并根据已有研究资料对共性内容抽象命名,将不断 “涌现” 的概念与范畴分类整理以及逐级缩编,所得概念和范畴需要持续循环与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过程为 “贴标签—化概念—挖范畴”。

  首先,初步整理吉利集团发展历程的资料。第一步,收集大量一手二手资料,将来自企业和权威机构公开资料的文字碎片充分组合,为其 “创业起步、生产研发、开拓市场、并购合资、融资上市、突破创新和颠覆市场……” 等每一个现象添标签 ( 用 an 标注) ,这一重要阶段为下面概念化 ( An) 和挖范畴 ( AAn) 做铺垫。第二步,在贴出的不同标签中把相似度高的聚集并进一步归类、抽象,逐步提出概念 ( An) 。最后,对已得概念继续归类提炼,生成范畴 ( AAn) 并对范畴加以命名。以吉利为例进行开放性编码,过程见表 2。

  本文是采用 “一主多辅”的多案例分析方法进行迭代式跨案例研究,将主案例吉利的概念化、范畴化的结果作为模板来指导后续案例的编码。对第二个案例 ( 华为公司) 展开同样的逐句标签工作、概念化和范畴化,所得结果与模板进行分析比较,必要时可进行重新界定或回归主案例修补概念、范畴。以此类推。循环完成 4 个案例资料的开放性编码后,共得 110 个概念、15 个范畴,具体见表 3。

  3. 2 轴心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得出的各范畴相互独立明显,需要进行轴心性编码剖析并区分主范畴和对其影响的范畴。运用扎根理论的重要分析工具——— “因果条件 →现象→路径→中介→行为/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 型 将 各 范 畴 联 结 并 进 一 步 追 寻 范畴的内涵[21]。运用方法是: 借助产生主范畴的条件、主范畴形成所依靠的路径、形成过程中行为者实施的策略以及采用的结果,把握范畴之间的因果联系和逻辑推理关系,进而全面精准地理解主范畴。这里的条件、路径、策略以及结果都是支持和促生主范畴的范畴。

  通过典型范例,最终将 15 个范畴归类为 7 个主范畴,分别为代理代工、零部件生产、产品生产、单体工程、产品集成、装备与工程成套、投融资。具体见表 4。

  3. 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起 “提纲挈领”作用,主要目的是识别出 “核心范畴”。将所有范畴系统地联结核心范畴,验证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并修缮个别归纳不完备的范畴,最终构建出理论模型。通过对 110 个概念、15 个范畴和 7 个主范畴进行系统地梳理分析,同时对比所选样本企业的原始资料,得出结果可以用 “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后发制造业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作为核心范畴来统领其他范畴。依据该核心范畴可以概括出的故事线为: 我国制造业后发企业,在代工代理、产品生产、产品多元化、资本运营等不同价值增值形式的产业阶段,结合自身优劣情况和所处行业位置,通过持续地研发引进、价值积累,既注重纵向规模发展以获得技术和资本积累进而巩固行业地位,也注重发挥横向关联作用以巩固产品基础或进行产业升级,最终破坏行业局面重构市场格局,实现颠覆式创新。图 2 展示了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制造业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的理论模型。

  3. 4 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理论模型阐释

  依据引言中对颠覆式创新的定义,选择性编码中的代理代工、零部件生产、产品生产、单体工程、产品集成、装备与工程成套、投融资这些不同产业阶段的企业价值获取形态,实质上整体反映了制造业后发企业实现颠覆的产业价值路径形成过程。 ( 1) 实施颠覆式创新的制造业后发企业多从初级生产阶段进入产业链中,坚持研发引进自主创新,持续创造价值收获价值。 ( 2) 在某个产业阶段形成稳定的产品技术基础、资本积累或站稳产业价值链的某一点后,再进行产业战略选择,促进产业升级。 ( 3) 当企业在多个产业价值阶段形成优势或巩固实力,便容易取得新的市场地位或对行业格局破坏重建,实现颠覆式创新。

  由扎根理论分析还发掘到,后发企业并非都按照理论模型中由上而下 ( 初级生产———单体产品 ———产品多元化———投融资) 的价值路径进行顺序发展,而是在不同的产业价值阶段,既注重纵向规模化发展,巩固所处阶段的市场地位,增加价值获取,又注重横向发展的选择,即向基础产品延伸以巩固产业基础或向产品集成工程成套和投融资领域进军以实现价值链高端化,优化整体产业结构布局获得深厚稳定的竞争优势,实现颠覆式创新。

  4 制造业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机理

  经过扎根理论分析,从颠覆式创新的视角下梳理了后发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路径。在产业价值升级过程中,制造业后发企业在不同的产业价值阶段注重研发与引进,强化核心产品、技术等核心竞争优势,在关键节点找准发展方向,促使制造业从初级、规模生产向综合产品、服务和资金领域延伸,通过纵向规模化发展和横向延伸关联的相互作用促进产业价值升级。

  《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研究———制造业的多案例扎根分析》来源:《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12期,作者:王金凤; 仓元凯; 冯立杰; 岳俊举。


《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研究———制造业的多案例扎根分析》
上一篇:焦作古代煤炭开发利用述论
下一篇:不同领导风格、知识积累与组织双元性创新:能力柔性的调节作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