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8-13 08:40
扫码咨询

  内容摘要:文章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以及消费市场状况,结果表明,样本区域内的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有显现态势,其消费市场不断拓展。之后,文章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对农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的提高,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消费金融;克朗巴赫信度系数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范文还有互联网金融论文能发表的普刊,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激发农村消费潜力,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关键着力点,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不断进入生产、消费和服务等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有效的刺激了居民消费,城镇消费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在农村地区,消费金融市场依旧是一片蓝海。现阶段我国农村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存在怎样的倾向?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拓展消费市场会带来何种程度的贡献?这些问题都值得展开研究。

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农村互联网金融影响消费市场的机理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模式,越来越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农村角度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派生了更多金融需求,从而为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支持。相比城市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力量仍比较薄弱,正规金融组织的支撑仍相对不足。随着互联网不断渗入农村,其派生出的移动支付、网络众筹、P2P多种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极大的刺激了农村居民消费,由此为农村消费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由图1可知,1999-2017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的增长态势显著,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是农村消费需求仍呈线性增长。第二,互联网金融业态在农村的铺开,引导着农村居民消费方式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接受并选择了线上购物,这主要是因为网购更加方便快捷,在家中便能实现消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22亿,较上一年增长0.13亿,其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4%,较上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既有农产品的销售收入,也有农村居民网上的消费支出。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方兴未艾,与之相配套的PC支付、移动支付等金融业态形式不断兴起,其加速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第三,互联网金融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转换效应,从而刺激了农村居民进一步消费。互联网金融以其丰富的功能,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额外的效益,从而促进了其消费转换。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工具,其支持了农村居民资金的划转。因此,互联网金融缓解了农村传统金融市场下农村居民的储蓄、消费与投资之间的转换约束,从而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条件,进而提高了其消费倾向。样本数据获取目前,国内对于农村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统计数据仍然较少,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实地调研方法获取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使用需求和消费方面的一手数据。研究变量考虑如下:被解释变量Y。这里被解释变量反映农村消费市场拓展,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平均月消费支出额,设置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5个选项,分别赋值1-5。关键解释变量。农村互联网金融共包含3个变量,其分别为:第一,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x1。设置问项是否愿意经常使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消费,选项为“是”和“否”,若选“是”则赋值为1,选“否”则赋值为0;第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规模x2。用被调查对象平均每月使用互联网金融渠道进行消费的规模表示。设置200元以下、200-500元、500-800元、8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7个选项,分别赋值1-7;第三,近期对互联网金融的使用及主要用途x3。设置近期(1个月内)没有使用过互联网金融渠道、主要用于消费、主要用于借贷需求、主要用于投资理财4个选项,分别赋值0-3。控制变量。设置3个控制变量:第一,收入水平x4,根据被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额,设置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5个选项,分别赋值1-5;第二,受教育程度x5,选项有“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或技校”、“大专及以上”,分别赋值1-5;第三,性别情况x6,对女性赋值为“0”,男性赋值为“1”。2018年9-11月,笔者实地走访了浙江省的50个农村地区,调查对象均为50岁以下的农村居民群体,对50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排除能够增加样本农村居民接触互联网的概率,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本文调研共发放问卷850份,实际收回819份,其中包含有效问卷773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0.9%。

  农村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需求的调查情况分析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调查结果

  首先观察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总体情况。根据《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数据,2016年我国“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交易金额在400-450亿元之间,其增长率高达250%。根据央行发布的2017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况,农村使用电子银行的用户近年来快速增长,2017年底农村网上银行的开户数共达到5.17亿人次,较上年增加了1.44亿人次,同比增幅达到38.6%。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网络支付业务明显增加,其中互联网支付122.73亿笔,金额达到2.1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常之快;其次,观察调研样板的互联网金融情况。从对互联网金融态度来看,在样本容量中,选择愿意经常使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消费的农村居民数量达到579人,占样本容量的74.9%,选择不愿意经常使用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农村居民占比仅为25.1%。由于浙江省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其农村地区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从互联网金融消费规模来看,选择最多的区间是500-800元,人数为269人,占比34.8%。总体上,样本中每月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平均规模虽然不及城市居民,但是月消费500-1500元的比重不低。从近期对互联网金融的使用及主要用途来看,主要用于消费的人数最多,为314人,占比40.62%。农村居民中使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消费的趋势不断明显,从由此也映射了我国农村的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越来越明显。

  (二)农村消费需求的调查结果

  从样本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农村居民的月平均消费额在1000-2000元,这一类农村居民的样本容量为326人,占总样本的比重达到42.17%。排名第二的为月消费2000-3000元,有219人,占比为28.33%;月消费3000-5000元的农村居民有112人,占比14.49%。月消费1000元以下的样本占比10.22%,5000元以上的样本占比4.79%。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居民的月消费规模基本围绕在1000-3000元,且有少数农村居民的月消费规模甚至达到5000元以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农村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消费市场不断扩大。2018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707元,换算到月消费为1642元,本文样本情况与之也较为匹配。

  实证检验

  (一)信度检验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数据,因此在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通过克朗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 α)法,测得信度系数为0.820,超过0.7,可以认为本问卷的信度较高。

  (二)基本模型

  为了解决模型回归的合理性问题,本文选择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是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上的拓展,解决当被解释变量属于多分类有序变量时的Logistic回归问题。设被解释变量Y存在s个值,为1,2,…,s;解释变量体系X有t个变量,即X=(X1,X2,…,Xt)。在自变量的条件下,设定事件Y发生j时的条件概率为:pj=p(Y≤j|x:x1,x2,…,xt)根据调研样本,被解释变量Y共有5个值,因此构建4个Logit子模型。αi为常数项,β1、β2、…、βt为模型的回归系数。根据变量设定,t值为6。

  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有利于消费市场发展的预期,通过实地走访获取了浙江省50个农村地区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倾向和消费市场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程度,最终结论如下:第一,本区域的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有显现态势,消费市场不断拓展。农村居民对选择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态度总体是正面的;第二,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的提高,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细化指标来看,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消费使用意愿和互联网金融消费规模的增加,以及互联网金融渠道用途向消费倾斜,都是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因而直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第三,除了互联网金融需求倾向以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学历高低和性别差异,也都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居民扩大消费。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新兴金融业态,其较传统的金融业态而言具有流动性更强的特点,因此更有利于集资。将互联网金融引入到农村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农村金融的困境,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互联网金融发展滞后,因此要在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鼓励第三方机构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对此政府要适当给予互联网金融主体充分的政策支持;第二,强化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对新业态的知晓度。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普及,对农村地区打开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联合村、社区的力量,加大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力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加快融入乡村的步伐。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普法和专业知识宣传,对此可通过在农村开展讲座辅导、专员讲解、视频课程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能力;第三,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承载力。相对城市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联网体系薄弱,这阻碍了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的步伐,从而不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对此,政府要加大农村的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铺设高速光纤网络,推动大型通信设施在农村布点,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网络体系,进而实现互联网信息在城乡之间互通有无。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化设施体系,一方面可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为拓展互联网消费渠道提供更多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亮停.流通环境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

  2.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3)

  


《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上一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更多>>

期刊目录